厦大EMBA,四维一体、育见未来

%title插图%num

从EMBA开学礼盒中重要的三句话,再到提出“嘉庚文化、学习文化、运动文化、金融文化”的四大办学文化,厦大EMBA在商学教育领域深耕23年,树立了独特的商科教育旗帜。

作者丨左秦

编辑丨景川

图源丨厦大EMBA

今年,《经理人》(以下均称我们)受邀观礼厦大EMBA的一场开学典礼。在现场,我们发现,来自北京、重庆、青岛、上海等全国数十个城市的近80位企业管理者学生都收到了一个同样的神秘开学礼盒。正是这个礼盒,引出了我们对厦大EMBA有关办学文化的新认知。

第一堂课,从开启神秘的礼盒开始

为迎接每届新生,厦大EMBA都会举办典礼活动。按活动流程,依次是派送开学礼盒、院系教授宣讲、学长经验分享、新生集体宣誓等。

%title插图%num

厦大EMA的开学开学礼盒

对于开学礼盒,厦大EMBA显然是做了“精心设计”。当EMBA新生打开开学礼盒时,若留意盒盖内侧,会发现 “打开,发现新世界”“放下,收获书墨香”两行烫金文字。

礼盒内左边是一本古朴的笔记本,右边上部则悬挂着由厦门大学创始人陈嘉庚先生题写的校名徽章,下部则是笔和书签。取出笔记本后,第三行烫金文字——“清空,才能盛装更大的梦想”,逐渐隐现。

这是新生开启礼盒的全过程,也是厦大EMBA对新生进行的一次 “学习文化的启蒙”。

%title插图%num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EMBA中心主任李常青

“给EMBA新生送礼盒,我们已坚持了8年。其中,最重要的是内含的这三句话——从打开、放下到清空,既是学习的全过程,也是我们20多年来保障办学质量的经验总结。”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EMBA中心主任李常青表示,除了常态化的学习制度之外,厦大EMBA十分注重学习文化建设。

李常青教授告诉我们,经过23年教学经验的梳理总结,厦大EMBA逐渐沉淀出了“嘉庚文化”“学习文化”“运动文化”“金融文化”四大文化。

%title插图%num

那么,厦大EMBA的四种文化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在实现“锻造商海领航人”这个办学宗旨的培养过程中,四大文化又是如何体现出价值呢?

嘉庚文化:何以立心·企业家的精神从何而来?

“我们想培养什么样的EMBA?一定是像校主那样的——不但企业经营管理有方、取得良好社会成就,同时具有深厚爱国情怀、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家。” 李常青说。

陈嘉庚先生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为了实现“教育救国、实业强国”的抱负,陈嘉庚在1921年创办了厦门大学,并立下“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的雄心,被广大厦大学子亲切地称为“校主”。

2023年,厦门大学EMBA进入新20年之际,举办首次“厦门大学EMBA企业家日活动”。李常青说,“我们把‘厦门大学EMBA企业家日’设在每年的10月21日,是因为这天是嘉庚先生的诞辰,希望企业家们每年都能回到校主的精神原点,提醒自己:企业的使命,不只是盈利。校主陈嘉庚先生是厦大EMBA的最强IP,希望学子们体悟‘公、忠、毅、诚’的嘉庚精神,爱国图强,学好EMBA,用各种知识、智慧经营好各自的事业,同时履行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应尽的义务。”

实际上,国内各大学EMBA都提出了培养企业家的使命,但难有厦大EMBA这般明确的具象化标杆。

陈嘉庚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个人价值,以及其之于厦大、之于厦大EMBA,是厦大独一无二的“基因瑰宝”。

在阐释厦大EMBA培养目标与立志方向时,一句“成为陈嘉庚先生那样的人”足以诠释一切。

将“嘉庚文化”置于四大文化之首,是厦大EMBA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谁培养人才这个战略问题上的文化定位。

学习文化:何以进化·成长如何持续发生?

企业家的边界,不在产业的藩篱,而在认知更迭的速度。“我们所培养的,不只是懂知识的人,更是拥有学习力、组织力与反思力的企业引领者”,李常青说。

EMBA 教育本身就是面向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高端商科教育,其核心目标之一便是促进学员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厦门大学拥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强大的师资力量,而作为全国性品牌,厦门大学EMBA面向全国企业管理者群体进行招生和培养,并从全球聘请和遴选师资,学术殿堂商科教育和市场经济商业实践的有机融合、企业案例的研究探讨和企业家之间的思想碰撞,为学习文化的形成提供了肥沃土壤。

%title插图%num

同时,随着商业环境的快速变化,企业管理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基于这样的现实需求和学校优势,厦门大学 EMBA 积极倡导学习文化,鼓励学员终身学习 。

“除了课堂教学,我们还将课程带到校友企业,开设‘实境课堂’。除了教授和名家授课,我们还邀请已经毕业的校友担任学长导师,为学弟学妹传经送宝。校友活动方面更是强调学习为主,例如‘名企斗阵行’‘E期E会’‘E思E享’等等”,李常青提到厦大EMBA的学习文化,如数家珍。

我们认为,厦大EMBA倡导的学习文化,正是EMBA回归教育本质,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的一种体现。

运动文化:何以践行·企业家的行动力如何形成?

领导者的定力,不仅源于思维的深度,更需要源于身心的韧度。在厦门大学EMBA,运动不是点缀,而是嵌入日常的文化。从全国戈壁挑战赛到“520为爱乐跑”全国校友联动,再到丰富多样的运动社群和团队活动,一项项赛事,连接的是校友之间的情感、组织、信任。

“我们培养的,不只是会管理的脑,还有能带队的脚步和能抗压的心。”李常青说。

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商学院都热衷于体育运动和比赛,原因是什么?概括来说,是因为它远不止是“运动”。它是一种沉浸式的、高强度的领导力发展项目。在体育赛场上发生的学习与成长,是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无法替代的宝贵一课。

“EMBA课程的特点是,时间短、内容多、节奏快。因此,没有强健的体魄,会影响学习耐力和意志力。我们的EMBA同学多为企业创始人或高管,平常工作比较忙,容易忽视身体健康建设。从关爱学生出发,我们倡导适度运动,以此增强身体的抗压能力。实践发现,通过我们组织的丰富多彩的的体育运动,很多同学的身体状态明显改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良好的身体状态能提升学生的自信,也能潜移默化地强化他们的拼搏意志。”李常青教授补充道。

我们注意到,厦大EMBA的学生群体,对于学校倡导的运动文化,参与度极高,且成绩斐然。如:

在今年的戈20,厦大EMBA代表队第七次捧回季军奖杯;

今年6月,在全国EMBA足球联合会“广汽传祺杯”第五届全国邀请赛中,厦大EMBA荣膺亚军;

今年9月,在华东商学院羽毛球联赛中,厦大EMBA羽毛球球友队斩获EMBA组冠军(卫冕),并包揽多个单项赛奖项。

我们还发现,厦大EMBA的运动文化有历史渊源。当年,陈嘉庚先生在厦门办学时就力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并组织和筹办过多场运动会。

今天,厦大EMBA所倡导的运动文化,既是对“嘉庚文化”的传承,也是厦大EMBA一堂磨砺身体和意志的重要课程。

金融文化:何以致远·决策格局如何升维?

决定企业高度的,从来不是增长速度,而是对资本认知的深度。

李常青说,“我们所培养的,是能听懂数字语言、看清商业路径、并以思维穿越周期的企业家。”

%title插图%num

在国内,基于会计学、财务学、金融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优势,厦大被称为“CFO黄埔军校”。而这些优势学科,又通过管理学院渗透到了EMBA的相关课程中。

厦大EMBA学生可近距离聆听顶尖财务师资授课并参与问题讨论。授课教师学术声望卓著,如中国MBA/EMBA教育创始人之一的原厦门大学副校长、厦门大学EMBA《CEO财务管理》授课教授吴世农,中国金融工程领域权威专家郑振龙教授,以及本次采访的李常青教授等。李常青不但担任EMBA中心主任,还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学术影响力50强会计学者。

最初,我们疑惑为何厦大EMBA要将金融和学习文化联系在一起。李常青教授的解释,解开了这个谜题:

“基于EMBA学生特点,我们讲授的并非简单的编制报表、分析报表,而是培养他们在金融、资本运作等方面的思维、意识与视野,让他们认识到——除生产制造外,企业利润很大一部分来自金融的直接或间接贡献,进而优化经营战略设计。企业若想做大做强或走向全球,对全球经济及金融、资本的认知与运作能力必不可少。我们期待同学们毕业后在资本运作方面能有所作为。”李常青说。

按其所言,厦大EMBA的金融文化直指“培养什么样的领航人”这一核心课题。

与其他商学项目最大的不同在于,EMBA教育的最终成效取决于两点:其一,能否锻造出企业家;其二,能否让高级管理者蜕变为企业家。

显然,“培养财务金融思维,强化资本运作意识,拓宽战略决策视野”是厦大EMBA锻造企业家高阶能力的重要推力。在我们看来,“金融文化”是厦大EMBA立足本校强势学科资源而形成的一种独特培养模式,更是响应国家“金融强国”历史使命的必然。

总结而言,厦大EMBA坚守“四种文化”归根到底就是,育人锻造始终以人为本。企业家的成长,是一场精神、思维、行动、格局的四维共振。

四种文化,更像是厦大EMBA送给学生的人生礼盒,伴随其商业经营和人生成长的全过程。

这不只是课程的设计,更是育人的哲学。

关于“嘉庚文化”

出自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1874-1961)所创立的精神体系,其核心内涵包含“忠公、诚毅、勤俭、创新”四大特质。该精神形成于其兴办教育、支援革命、投身抗战的实践中,涵盖爱国主义、倾资兴学、守信重义等多维度价值追求。

陈嘉庚创办的厦门大学(1921年)构建了中国最早的系统化民办教育体系。2022年《“嘉庚精神”时代价值研究》课题首次系统阐释其科学内涵与全球实践路径;2023年第三届嘉庚论坛推动该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创新。

厦大EMBA提倡的嘉庚文化,即源于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