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出门都住过民宿吗?
这个曾以年均20%增速狂奔、2019年规模高达220亿元的行业,如今转眼就陷入了生存危机。
点击上方视频立即观看
快刀财经的朋友们,好消息来了,为了满足大家多元化的需求,「快刀财经」的视频内容我们会同步在公众号上发布,还是熟悉的配方及味道,还是犀利但有温度的内容,还是足够多的增量信息,还有你在公众号上可能看不到的独家重磅。快去视频号、抖音、B站、小红书搜索「快刀财经」,关注我们,每天为你解剖一个新商业真相。
以下是本期视频脚本:
大家出门都住过民宿吗?
早些年的民宿行业,可谓是场低门槛的淘金潮,只要手里有房源,年入十几万轻轻松松。一时间从个人民宿到品牌民宿再到代理机构,前前后后热火朝天地涌入了一堆人马。
没想到以前喊着要搞垮快捷酒店的民宿行业,自己却先垮了。
人均消费骤降,华东、大理万余家民宿关停,房价腰斩、入住率跌破三成。
这个曾以年均20%增速狂奔、2019年规模高达220亿元的行业,如今转眼就陷入了生存危机。
2014到2019年,可谓是民宿行业的”黄金五年”,市场规模以年均近20%的速度扩张,高达百亿级,数量从早期的数万家激增至2019年末的超15万家,形成了覆盖乡村、城市及热门景区的全域布局。
从市场结构看,2023年国内住宿市场规模超7000亿元,民宿以400亿元的规模占据约5.7%的份额,虽不及传统酒店的体量,但在细分场景中优势显著——在乡村旅游、景区周边游等领域,民宿接待量占比已超30%,部分热门目的地如莫干山、大理等,更是达到60%以上。
行业内部的梯队格局,也显现出明显的长尾效应。
第一梯队由途家、小猪等头部平台构成,估值均超10亿美元;第二梯队包括木鸟短租、榛果民宿等企业,在城市短租领域具备竞争力;第三梯队则由海量中小单体民宿和地方特色品牌组成,多数分布于下沉市场,构成行业里的”长尾”部分。
虽然说民宿的崛起本质上是对传统标准化住宿的突破,满足消费者”在地化””体验式”的住宿体验,比如乡村民宿的田园风光、城市民宿的居家氛围、景区民宿的文化沉浸等。
听起来有多唬人,背地就有多吓人。
论“爆改”这门流量生意,民宿老板们才是真鼻祖。
山上的荒废房屋,只用刷一遍漆再换一遍软装,转身就成了一个“小圣托里尼”,游客们打卡拍到手软,民宿老板们数钱数到手软。
不过这刷漆就能赚钱的民宿生意,眼下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自打2023年以来,民宿行业的”暴雷”现象从中小单体向部分连锁品牌蔓延。
首先是中小民宿在平台、机构的挤压下批量退出;紧接着连锁品牌”跑路”频发,比如部分托管企业,就以”高保底租金”为诱饵骗取房东装修费后失联,只留下一堆鸡毛;加之盈利面也持续收窄,行业八成从业者处于不盈利状态,即便是旅游旺季,广东、云南等地民宿入住率也仅维持在三成左右。
供给端的无序扩张与需求端的理性回归,把民宿行业里的水分挤了又挤。
2019至2023年,民宿数量从15万家激增至20万家,但去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却同比下降了8.2%,游客对价格敏感度显著提升,500元以上住宿产品需求萎缩。
再加上头部平台佣金比例从早期的5%-8%逐渐升至15%-25%,部分热门时段甚至更高,倒逼着民宿陷入”降价-亏损-再降价”的恶性循环。
而且啊,这批量造民宿的商业模式,本质上就是庞氏骗局。
通过新收房源的装修费支付老房东租金,一旦现金流断裂即面临崩盘。而过度依赖单一房源的单体民宿,在淡季客流下滑时缺乏缓冲能力,极易因资金链断裂倒闭。
曾经依靠流量红利就能盈利的时代已彻底结束。
在数百亿元的市场规模与20万家存量企业的格局之下,行业洗牌仍将持续,但政策支持与旅游市场的基本面,还并未改变——2024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2.73万亿元,同比增长19%,也为民宿行业保留了转型空间,回归民宿的“体验”本质,才能在住宿市场中找到可持续的盈利路径。
– End –
快刀财经已同步入驻:36氪、虎嗅网、钛媒体、i黑马、品途网、商界、趣头条、砍柴网、梅花王、艾瑞专栏、亿欧网、创业邦、知乎、雪球、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界面新闻、一点资讯、网易号、搜狐自媒体、凤凰网、新浪财经头条、新浪看点、UC大鱼号、天天快报、企鹅自媒体、投资界、思达派、猎云网、简书等30多家自媒体平台。
快刀财经
社群 | 内容 | 连接 | 商学院
商业快媒体、思维孵化器、价值试验场和洗欲中心。专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正在影响的其他行业。有趣、有料、有态度,加入我们,拥有您的私人商学院。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营销策划、社群电商、创业投资和知识充电服务。
投稿、转载、内容合作,请添加微信ikuai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