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单笔最大罚单来了!中诚信托“十宗罪”被罚660万

%title插图%num

作者 | 谢美浴

编辑| 付影

来源 | 独角金融

2025年以来,信托行业已知最大金额罚单,落在了老牌机构中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诚信托”)头上。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行政处罚公示显示,中诚信托因10项违法违规被罚660万,涉及的违规行为涵盖公司治理、风险管控、业务合规、信托贷款等多个领域。同时,5名相关责任人被分别给予警告并处罚款5万元。

中诚信托方面对《国际金融报》回应称,此次行政处罚涉及事项,系监管部门2022年针对公司前期相关业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公司高度重视,坚决拥护监管部门有关决定,严格落实监管意见。

依托中国人保集团等强大的股东实力,成立以来,中诚信托连续30年盈利,2024年,中诚信托净利润9.38亿元,行业排名稳定在14位。

此外,中诚信托正在压降房地产信托规模,已从2023年的456.6亿元降至300亿元以下。不过,中诚信托的资产不良率依然在升高,2024年为12.46%,在57家信托机构中排名第11位。背靠中国人保集团,中诚信托该如何破局?

1

10项违规重罚660万,

5名相关责任人一并受罚

具体来看中诚信托的10项违法违规行为,包括部分高级管理人员未经任职资格核准提前履职;部分风险项目未纳入或未及时纳入风险项目要素表;尽职调查不审慎;项目后期管理不到位;向不符合监管要求的项目、企业提供融资;以投资永续债权的方式变相开展融资类业务;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不到位;合格投资者人数突破“资管新规”要求;个人信托贷款业务开展不规范;部分信托计划分级比例超过监管要求

由此,中诚信托被罚660万元。

%title插图%num

图源:罐头图库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指出,“660万元是2025年信托业单笔最大罚单,金额虽对公司利润不构成致命打击,但严重损害公司声誉与监管评级,可能触发更高监管关注、限制新业务审批,甚至影响股东增资、资本市场融资能力。”

而这并非中诚信托首次因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2023年12月,该公司就因合格投资者审查不到位,员工违规汇集资金购买本公司信托产品;内控制度不健全,销售管理严重不审慎,被罚款100万元。2019年11月,中诚信托因违规接受银行理财资金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信托资金违规用于缴纳或变相缴纳土地出让价款被罚70万元

%title插图%num

图源:罐头图库

最近两次中诚信托被罚涉及的违规行为中,均包括“合格投资者”问题。对此,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认为,“这反映出公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可能流于表面,如未穿透核查资产证明真实性;为冲规模放松标准,将高风险产品销售给非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制度是风险隔离核心,违规可能导致风险向非专业群体扩散,加剧市场波动。”

此次,中诚信托还有5名相关责任人被罚,分别为陈郭瑞、熊谞龙、金紫雨、余明、尤彦媚。

公开资料显示,陈郭瑞为中诚信托深圳信托事业部负责人;熊谞龙2005年加入中诚信托,曾以信托业务三部总经理兼深圳业务总部总经理身份,荣获“2020年度优秀信托经理”称号。

金紫雨曾担任该公司信托业务总部业务团队负责人、机构同业部总经理,2024年3月,已获批出任人保资本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余明则曾任中诚信托上海业务总部总经理、杭州业务总部总经理;尤彦媚曾担任中诚信托总裁助理、业务总监兼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2023年12月,中诚信托因违法违规行为被罚100万时,尤彦媚就被处以警告并罚款5万元

%title插图%num

图源:罐头图库

根据中诚信托2024年年报,其高管团队由总裁安国勇,四名副总裁刘孟革、尉维斌、郑海帆、王会妙,财务总监沈树忠,总裁助理孙兆仑;董事会秘书王玉国组成。

针对中诚信托为何会出现“部分高级管理人员未经任职资格核准提前履职”的情况,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认为,“高管履职流程存在结构性漏洞,包括人力资源与合规部门缺乏制衡,以至于出现先到岗、后补流程的情况;公司决策层可能对监管规定的严肃性认识不足,将高管任职资格核准视为可通融的形式,在出现关键岗位空缺时,让尚未获核准的人员提前顶岗,导致处罚。”

2

此前“踩雷”恒大汽车,

违约金额超30亿

虽然此次处罚公告中,没有公布中诚信托的具体违规项目,但其中“部分风险项目未纳入或未及时纳入风险项目要素表,尽职调查不审慎,项目后期管理不到位,向不符合监管要求的项目、企业提供融资”等问题,与其此前“踩雷”恒大汽车暴露的问题有类似之处。

中诚信托曾发行信托产品“新能源3号”、“新能源5号”为恒大汽车提供融资,而两笔信托先后出现违约,违约金额高达30多亿。据“界面新闻”等多家媒体此前报道,中诚信托因此遭遇投资者多次上访维权,并被原银监会等监管机构认定其多项违规

%title插图%num

图源:罐头图库

具体来看,对于“新能源3号”违约,投资者质疑中诚信托存在编造信托目的、伪造信托合同、假造底层资产、擅自解除股权质押、灭失底层资产、26亿元巨额信托资金挪用等多项重大违法违规。

2022年12月29日,原北京银保监局发布了对上述举报的调查意见书,调查书显示,监管认定,中诚信托违反了信托相关法规,存在未充分核查信托资金使用情况、尽职调查不到位、隐瞒信息误导投资人风险判断等违规问题,将对中诚信托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对于“新能源5号”违约,投资者质疑中诚信托存在推介材料不符、尽职调查失职、抵押物监管失职以及欺骗投资人的行为、未经投资人大会决策的行为损害投资人利益、推介材料中销售单价估算虚高等问题。

据“界面新闻”获取的原北京银保监局相关调查意见书显示,监管认定,中诚信托存在多项履职不到位,未尽谨慎勤勉义务,包括前述推介材料不符、抵押物监管失职;但无法认定投资者反映的中诚信托存在欺骗投资人的行为、未经投资人大会决策的行为损害投资人利益、推介材料中销售单价估算虚高等问题。

%title插图%num

图源:罐头图库

此外,据裁判文书网2022年12月披露,中诚信托曾与多家关联公司(顺华融兴、顺华置业等)签订了一系列《债权转让合同》和《债权购买协议》,名义上是债权转让,实际上是中诚信托公司提供8亿元融资的借款关系;后期,中泽农控股公司通过《债权购买协议》承接了这笔债务的还款责任,并由顺华置业和顺华房地产提供担保。因中泽农控股公司未按约定还款,中诚信托公司提起诉讼。

%title插图%num

图源:裁判文书网

但天眼查显示,中泽农控股公司已多次被列为被执行人,中诚信托这笔借款是否已经收回尚不明晰,值得一提的是,中泽农控股成立于2010年,也是中国人保集团成员。

而针对“以投资永续债权的方式变相开展融资类业务”这一现象,支培元指出,“该行为在2018-2020年信托扩张期较常见,但2022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部分机构仍通过结构化设计规避监管。中诚信托此次违规可能涉及存量业务整改不彻底。

“信托公司这一行为的目的一是规避规模限制,融资类业务受净资本约束,而股权投资无此要求;二是提升收益率,永续债可计入权益资本,降低机构杠杆率,同时通过高息条款吸引投资者;三是满足客户需求,部分企业因融资受限,倾向接受‘明股实债’方案。”支培元表示。

查询中诚信托官网,其产品栏中目前的永续产品仅有一项,即“中诚信托-山东黄金股份永续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目前状态为已清算。根据山东黄金(600547.SH)2022年7月公告,该信托融资规模不超过30亿,资金用于置换存量债务和补充流动资金。

%title插图%num

图源:中诚信托官网

3

连续3年“增收不增利”,

房地产信托规模一年下降36%

中诚信托前身是中煤信托,初创于1995年11月。截至2024年末,中诚信托资产管理规模7760.65亿,其中主动管理信托规模6604.26亿元,占比持续提升至85.1%。

在战略布局上,公司通过参控股嘉实基金、国都证券、中诚宝捷思货币经纪、中诚资本、国都期货等公司,搭建了多元化金融平台。

据中诚信托披露,2024年公司重点布局标品信托业务,加强银行理财子公司合作,受托型标品业务规模快速增长,自主管理产品策略和数量不断丰富。截至2024年末,公司标品信托业务规模达5357.86亿元,同比增长107%。

%title插图%num

图源:罐头图库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诚信托诚稳睿盈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自正式开展投资运作以来年化收益率4.17%,明显好于业绩比较基准;中诚信托日聚宝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近一年年化收益率达2.14%,2024年最大回撤为-0.1%。

不过,从近三年业绩来看,中诚信托出现“增收不增利”情况。2022年至2024年,实现营收分别为27.22亿元、27.63亿元、29.0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1.56亿元、10.2 亿元和9.38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96亿元、9.69亿元和8.73亿元

而根据中诚信托未经审计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营收6.71亿元,同比下滑23.49%;净利润4.4亿元,同比下滑27.98%。

此外,对于经常与房地产打交道中诚信托而言,资产质量仍是一大“难题”。

2024年,中诚信托自营资产分布在房地产的比例为28.23%,规模为65.51亿元,2023年两项数据分别为28.85%、67.49亿元;信托资产分布在房地产的比例3.76%,规模为291.69亿元;2023年两项数据分别为9.02%、465.6亿元,从规模来看一年压降36%。

%title插图%num

图源:罐头图库

2024年,中诚信托的不良资产58.63亿元增至90.37亿元;同时,资产不良率从6.35%上升至12.46%,几乎翻倍。

而中诚信托2024年自营贷款前两大客户,福建顺华置业发展有限公司、重庆金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还款均出现逾期,这两家公司均为房地产项目公司,贷款占比合计达66.85%。天眼查显示,福建顺华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已于2023年8月注销,重庆金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则已于2020年3月被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法院裁定破产重整。

廖鹤凯指出,“中诚信托2024年房地产信托规模虽然大幅下降,但这是行业整体的趋势。其存量项目的风险正在滞后显现,在市场持续下行尚未见底时,信用风险暴露在所难免。”

面临合规与业绩的双重压力,你认为中诚信托该如何破局?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