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书望 编辑/环球
来源/燕梳师院
2025年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人保财险开出首张首年千万罚单,彼时总公司及分支机构被罚1299万元。
而这只是冰山一角。截至发稿,人保财险今年来累计被罚金额超过3000万元,合规问题持续发酵。
深陷罚单“重灾区”
10月1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人保财险宁波分公司因存在“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虚构保险中介业务、虚构保险合同或夸大保险事故损失、违规跨区域经营保险业务、保险理赔不审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违法违规行为,被警告并罚款78万元。
图源:宁波监管局
与此同时,对相关责任人郑波、王凌、费琳、屠益刚、徐涛警告并罚款共计28万元;对励鸿杰、梁志波禁止3年进入保险业,对陈志远禁止1年进入保险业。
同日,人保财险营口市分公司因“未经批准擅自变更营业场所”,被辽宁监管局罚款4万元。在“双罚制”原则下,时任该机构的总经理助理李柏枫被警告并罚款1万元。这一天,人保财险分支机构单日累计罚金达111万元。
10月15日,人保财险惠州市分公司同样因“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被广东监管局罚款34万元。对时任负责人郭伟超警告并罚款5万元。
9月8日,人保财险大同分公司因“内控管理不到位”,被山西监管局责令改正,警告,罚款1万元。时任该机构理赔中心主任高建勋被警告,罚款1万元;时任该机构理赔中心人伤分部员工王坤因“对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负有责任”,被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
图源:山西监管局
8月12日,人保财险丽江市分公司因“虚挂个人代理人业务套取手续费、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被云南监管局罚款42万元。同时,对责任人李永惠警告并罚款11万元。
截至发稿,人保财险2025年以来累计被罚金额已达3135.07万元,合规管理频频失守,违规行为显示出顽固性特点。2023年,河南分公司因“虚列费用”被罚50万元。2025年,合肥、苏州等分公司再度因虚列业务管理费、伪造财务资料被重罚;2024年,广东分公司因虚构中介业务套取费用被罚80万元,而2025年同类问题在云南、茂名等分支机构被罚。
创新表象下的风险暗礁
与罚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保财险近年持续打造“科技驱动”的创新形象。
譬如,其发布的地震巨灾模型已超越简单的保险产品范畴,触及风险量化评估和定价的核心。这些技术一旦建立,将成为长期的竞争优势。
目前,人保财险已初步构建覆盖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等科技活动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在航空航天、新能源、生物医药、半导体等细分行业领域形成专属风险解决方案。
对此,人保财险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按照人保集团统一部署要求,持续深化科技保险产品创新,丰富全生命周期保障体系,加大对重大技术攻关、中小科技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以专业保险服务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为科技强国战略保驾护航。
尽管人保财险在2023年年报中宣称“智能风险系统全覆盖”,但2024年以来的罚单显示,车险“见费出单”系统数据造假、理赔资料篡改等问题仍未根治,技术赋能与实际执行严重脱节。
2025年,从总公司到多地分公司因车险、农险等核心业务中的系统性违规连接收到大额罚单。更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公司宣称应用了“智能风控系统”,但基层仍存在数据造假、虚构中介业务等“传统”问题。这表明,先进技术并未能完全替代所有业务环节,特别是在一些分支机构,技术工具可能被架空,甚至成为粉饰业务的手段。
此外,徽商银行“信保贷”事件亦暴露了科技赋能的局限性。2019年,深圳分公司与徽商银行、华能信托合作推出该业务,本应通过系统核验的借款人资质,却被犯罪团伙以“拉人头”方式伪造321名虚假借款人,套取2512万元贷款。
更不可思议的是,骗子竟能安排下属冒充人保员工与信托方对接,直至2023年华能信托报案,仍有17亿资金未收回。这意味着,即使有智慧风控系统,若执行层蓄意违规,科技防线也会形同虚设。
经营向好
10月16日,人保财险在港交所发布的公告显示,预计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与2024年同期相比将增加约40%~60%,而2024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净利润为267.5亿元,这主要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带来的投资收益增长,以及承保利润的同比大幅提升。
承保端,公司通过优化经营管理模式、强化重点领域战略布局,推动了业务提质增效和数字化转型,从而实现了承保利润的大幅提升。一方面,2025年上半年大灾损失净额同比下降了38.3%,自然灾害的减少直接释放了利润;另一方面,公司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截至上半年末,车险业务综合成本率降至94.2%,显示出承保环节本身的盈利能力较强。
投资端,受益于A股市场整体回暖,人保财险把握机会,优化资产配置,增配了具有长期价值的优质权益资产,有效拉动整体盈利。
作为“财险一哥”,人保财险市场份额占财险市场的34%。虽稳居领军地位,但合规经营始终不容忽视。面对日益严格的监管态势,这艘行业巨轮能否真正转向“合规驱动增长”模式,将决定其能否守住来之不易的市场地位与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