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外滩年会于10月23日至25日在上海市黄浦区召开。本届年会以“拥抱变局:新秩序·新科技”为主题,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与清华大学联合主办。

在全球秩序重构与科技变革交织的背景下,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高级研究员杰弗里·肖特(Jeffrey J.Schott)出席了本届外滩年会,并就中美关系、多边贸易体系、经济制裁与全球治理等议题接受了包括《国际金融报》在内的多家媒体采访。
在长达四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中,肖特见证了从东京回合到世界贸易组织(WTO)、从多边主义到区域主义的深刻转变。他认为,全球贸易体系的核心挑战,始终是“信任”与“执行力”。
“无论是中美关系、美元体系,还是多边贸易机制,真正的稳定都来自可预测的政策和持续的对话。”
针对记者关于中美贸易谈判及稀土、半导体管制问题的提问,肖特强调,改善中美关系、保持沟通渠道开放至关重要。
“我不是政府官员,也不代表美国政府发言。但我认为,恢复信任、增强政策可预测性,对两国来说都极为重要。信任的削弱会让我们两国都付出代价。”
他指出,即便在分歧明显的领域,双方也应保持沟通,因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任何一方的政策变化都将对另一方及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哪怕暂时无法就稀土、出口管制等问题达成具体协议,也必须先认识到双边关系对全球体系的重要性。”肖特说。
对于中美贸易战前景,肖特表示,不确定性本身就是成本。
“双边关系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也在政治关系层面制造了风险。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将不确定性降至最低,重建一个允许贸易与投资正常进行的基础。”
他认为,中美贸易摩擦的解决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其核心在于恢复基本信任。“只有当双方重新建立起基本的理解与信任,才能推动更广泛的贸易、投资及社会交流”。
回顾从《关贸总协定》(GATT)到世界贸易组织的变迁,肖特指出,当前多边谈判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执行信任的缺失”。
“如果成员国不相信协议能被忠实执行,它们就不会愿意在多边层面承担新的义务。这也是区域性和双边协定不断扩展的原因。”
他认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进步协定》(CPTPP)是对WTO体系的有益补充,而非替代。
“美国退出TPP是一个错误。CPTPP在透明度和制度改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它完善了世贸组织规则的空白部分,为参与国带来了额外收益。”
针对中国加入CPTPP的可能性,他认为,这是一个“谨慎推进的长期进程”。
“中国已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与东盟、日韩等国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关系。CPTPP则是进一步深化这些关系的机会,但短期内进展将较为缓慢。”
至于美国是否会重新加入CPTPP,肖特直言“不认为美国政府在短期内会重启这一进程”。
对于有记者提出的“WTO边缘化”问题,肖特也予以了否认。
“WTO仍在发挥重要作用,但需要更新以反映当代技术和贸易格局的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应承担起改进体系的共同责任。”
谈及金融与贸易制裁的有效性及其对美元主导地位的影响时,肖特强调,应区分“制裁数量”与“政策影响”。
“我不认为当下的制裁数量多到影响美元地位的程度。美元仍是国际体系的核心储备货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可改变。”肖特举例称,正如英镑在过去因政策失误而失去主导地位一样,美国的国内经济政策若长期不稳,也会引发对美元未来的质疑。
肖特还特别提到,美国在公共讨论中常忽视对其有利的服务贸易。
“特朗普政府在强调制造业复兴的同时,忽略了服务贸易的巨大贡献。服务贸易是现代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总协定》是多边体系的重大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