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分红近80亿!上市券商哪家最慷慨?

上市券商年中分红哪家强?

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10月23日,已有16家上市券商发布年中分红公告,累计分红金额接近80亿元,为投资者送上“中期红包”。

各机构之间差距明显。上半年,国泰海通现金分红总额超过26亿元,现金分红率达16.8%;中原证券分红总额为0.37亿元,分红率达14.27%;东吴证券、红塔证券的现金分红率均超过35%。

受访人士表示,投资者若仅依据分红数据作决策,易陷入“价值陷阱”。建议综合考量ROE(净资产收益率)的持续性等指标。同时,投资者需明确,券商股属强周期品种。从券商角度看,需在高分红与自身发展资金需求间求平衡,并依业务扩张及成熟阶段灵活调整分红策略。

80亿元现金红包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0月23日,已有16家上市券商披露了2025年中期现金分红情况,累计金额达79.74亿元。

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各机构中期分红总额差距较大。其中,国泰海通、招商证券、东方证券上半年分红总额位列前三,分别为26.44亿元、10.35亿元、10.2亿元,对应的中期现金分红率分别为16.8%、19.96%、29.44%。

与此同时,中原证券、第一创业、西部证券、西南证券、财达证券等券商分红总额均不超过1亿元,中期分红率最高不超过26%,最低仅为5.69%。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中小券商的分红率高于头部券商。例如,东吴证券、红塔证券、山西证券、东兴证券上半年现金分红总额分别为6.86亿元、2.36亿元、1.79亿元、2.46亿元,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32亿元、6.7亿元、5.24亿元、8.19亿元,中期现金分红率均不低于30%。

%title插图%num

如何理解这种行业差距?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券商行业的分红差异,是资本市场结构性变革的直观体现。头部券商凭借雄厚资本、多元业务与抗周期能力,在自营、资管、投行等领域筑牢护城河,分红总额与分红率领先,彰显其盈利稳定与治理成熟。相比之下,中小券商受限于有限的资本金、区域性的业务布局以及较为单一的业务模式。尽管部分中小券商的现金分红率相对较高,但难以掩盖其盈利体量相对较小的现实。这种现象既体现了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也预示着行业集中度提升的长期趋势。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分红率高于30%可视为较为正常且健康的状态。分红率若超过50%,则会极大地考验上市公司现金流状况;而分红率过低,又可能会影响公司分红的积极性,不利于更好地回报投资者。”独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券商机构中期分红比例存在较大差异,这不仅与其自身的现金流状况、分红意愿以及既定的分红比例有关,还与上市公司对投资者回报预期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

如何布局券商股

不难看出,券商行业内部存在显著的分化。这种分化不仅反映了行业内部的竞争格局,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不同的投资视角。

今年A股市场在震荡中走强,被称为“牛市棋手”的券商股多次领涨。4月8日至10月23日,券商概念指数涨幅约为29%。那么,当前投资者是否应该持仓布局券商股?又需关注哪些指标呢?

%title插图%num

“投资券商股,本质上是在投资强周期股票。券商业绩波动较大,不仅易受市场环境影响,还与券商自身的业务能力、资源获取能力密切相关。”郭施亮认为,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市场环境及交易量的变化,以此提升投资决策的准确性。

陈兴文指出,“从投资者角度看,单纯追逐分红数据容易陷入‘价值陷阱’。投资者应综合考量ROE的持续性、财富管理转型的进度、机构业务的占比、资本杠杆的效率以及政策红利的承接能力。全面注册制、衍生品扩容与财富管理升级带来的结构性机会,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他还提到,当前券商板块估值虽处历史低位,但资金流向已显现机构端配置正在回暖,舆情预期也随着市场活跃度的修复而逐渐改善。因此,投资者应关注券商的成长性、行业地位、股息收益率及政策支持等多维指标,而不仅仅盯着分红数据。

券商股的大涨,不仅得益于券商业绩的出色表现,也与A股市场的活跃交投密切相关。从业绩来看,42家上市券商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从具体来看,42家上市券商中,有37家券商的营收实现同比增长,其中10家券商的营收突破100亿元大关;42家券商的归母净利润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其中8家券商的归母净利润超过50亿元。在业务方面,经纪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44%,自营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54%,这两项业务成为推动整体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

寻找关键平衡点

券商如何在通过分红回馈投资者与保障自身发展资金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

郭施亮指出,券商需要时刻保持一定规模的现金流,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分红需求。同时,上市公司应建立起动态观察指标,实时监测公司现金流水平,确保其能满足当期及下期的分红资金需求。

陈兴文认为,券商要平衡高分红与保障自身发展资金需求,可根据业务扩张和成熟阶段灵活调整分红策略,向长期战略投资者倾斜,提升业务透明度;可借鉴国际“基础分红+特别股息”模式,并辅以股份回购传递信心。

“关键在于提升财务透明度与战略清晰度,引导形成长期投资者结构。”陈兴文进一步表示,监管层也应鼓励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推动券商从“通道依赖”向“资本+人才+科技”驱动跃迁,实现股东回报与可持续发展的共生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