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新建材:建材龙头的转型“三重跳”

%title插图%num

在建材行业整体增速放缓大背景下,北新建材(000786.SZ)交出了一份跑赢同行的三季报:营业收入199.05亿元,净利润26.55亿元,资产负债率进一步降至23.75%。与其他目前已发布第三季度财报的建材行业其他上市企业相比,业绩表现较优,交出了一份“跑赢大市、跑赢同行”的亮眼成绩。资本市场更关注的是:在行业面临巨大增长压力的情况下,北新建材是否已找到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01

业务深解:“一体”稳固,“两翼”快速成长

石膏板业务基本盘辅以高科技加持依然稳固。在北新建材的“一体”战略中,作为压舱石的业务依旧是石膏板。2025年前三季度,石膏板业务通过采购节支超6亿元,稳价拓量的策略成效显著。然而,石膏板行业受房地产大周期的影响较大,本身增速放缓。尽管公司在县乡市场推进“毛细血管式”分销网络,并创新“1个专业店带动N个卫星店”模式。不过资本市场更关心的是,这项传统业务能否突破“天花板”。

首先,装配式建筑带来的机遇不容忽视。北新建材聚焦装配式内装的体系能力,GF板、GFG板等创新产品合计销量同比增长近100%,说明市场对“石膏板+”的接受度在持续提升。而且随着建筑工业化进程加速,石膏板在装配式内装中的应用比例有望持续提升,这为传统产品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其次,下沉县乡市场的策略逐渐见效。北新建材在渠道端创新推行“1个专业店带动N个卫星店”的标杆模式,搭建覆盖县域的“毛细血管式”分销网络。这种渠道下沉能力不仅有助于提升市场份额,更为未来智能家居、节能改造等增值服务的渗透率提供了入口。

还有就是功能性突破也是关注点,谁说建材就没有科技含量。北新建材围绕功能性、环保性需求开发新品,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石膏板不再仅仅是隔墙吊顶材料,而是向防火、防潮、吸音、净化等多功能方向发展,科技含量带动产品价值提升。

“两翼”快速成长,涂料防水业务的变化带来新的想象力。毋庸置疑涂料业务是北新建材今年的增长亮点之一。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3.51亿元,同比增长31.54%,净利润2.69亿元,同比增长59.83%,增速显著高于公司的整体水平。这表明涂料业务正逐步成为北新建材重要的业绩增长引擎。北新嘉宝莉作为国内涂料行业领先企业,通过渠道扩张与营销活动拉动了业绩的增长,这让资本市场有了新的预期。但涂料市场本身竞争激烈,“内卷”严重,业绩持续增长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获得更高的溢价成为转型的“必答题”。

“反内卷”的利器之一就是产品高端化转型。目前北新建材初见成效,推出了吸音降噪涂料、纳米自洁无电制冷涂料、气凝胶面漆等产品,其中气凝胶面漆获行业首张“涂层节能认证证书”。这类产品跳出了传统涂料的美观保护功能,切入节能、环保、健康等新兴赛道,同时可应用于城市更新、医院、学校、数据中心等非地产场景,弱化房地产的周期属性;也意味着北新建材正在逐渐摆脱涂料同质化竞争,向高附加值领域突围。再加上石膏板、防水产品的支持,达到规模效益后,北新建材将形成系统解决方案,从单纯的“建筑材料提供商”升级为“空间服务商”,生态构建愈发完整。

既然转型C端,渠道扩张情况也不容忽视。北新嘉宝莉通过“超燃618”等全国营销活动,前三季度新增门店约1700间,渠道覆盖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建材行业,渠道优势往往意味着市场话语权,涂料业务的快速扩张显示出北新建材的整合能力;还有绿色化与智能化双轮驱动值得关注。北新嘉宝莉实现基地“智能安全管理系统”全覆盖,四大基地引入绿电,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减少4.32%。这种绿色生产能力在未来碳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将逐步转化为竞争优势。

北新建材“两翼”中另一个核心是防水业务,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7.66亿元,同比增长5.24%;净利润2.16亿元,同比增长15.80%。利润增速显著高于收入增速。这意味着公司的防水产品结构中高毛利部分的占比提升,还有就是成本控制见效。让市场眼前一亮的是,公司在民建业务占营收比重显著提升,今年前三季度累计销售额同比增长132.23%。

防水业务是典型的To B业务,面向开发商和工程项目,受地产大周期、应收账款和价格战影响巨大,而民建业务直接面向家庭装修和零售客户,具有消费属性,现金流更好、品牌溢价更高、客户黏性更强等优势。“132.23%”的增速意味着北新建材在防水业务的渠道下沉和品牌营销,已经将防水材料变成一种“消费品”。如果这一趋势能持续,市场将愿意给予其更高的估值,因为它的估值逻辑将从“房地产”转向“品牌消费+服务”。这个市场会有多大?都知道国内的房地产市场正在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那么庞大的既有建筑带来了巨大的维修、翻新市场需求,这将是一个抗周期且将持续增长的蓝海市场。届时北新建材“空间服务商”的优势将体现得淋漓尽致。

02

从“建材”到“文化+绿色”的转型逻辑

从建材到品牌价值的价值跃迁。建材行业的转型并非易事,北新建材“解法”是基于自身优势向相关领域拓展,跳出“建材”的物理属性,深挖产品的文化内涵,与消费者产生价值共鸣。北新建材推出的“国之大者”国潮系列石膏板,以及“雨燕衔新·沪上印迹”上海快闪活动,本质是在产品中植入文化符号,打造“建材+文化”的新品类。

尽管当前文化建材体量不大,但其战略意义在于验证了从B端到C端、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转型路径可行性,同时它契合了“国潮崛起”与“文化自信”的新消费趋势,有助于北新建材从B端建材供应商,向C端消费品牌转型。

政策驱动下的新增长,在绿色建材这条路上北新建材持续深耕。北新建材目前拥有3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39家省级绿色工厂,并联合立中集团、浙江大学等机构设立研发平台,推动绿色技术落地。其推出的GF板、GFG板、GFP板、鲁班万能板、国潮板等绿色产品销量同比增长94.9%。在“双碳”目标下,绿色建材不仅是政策鼓励方向,更是下游房企、工建项目,甚至大型基建采购的硬性指标。

总的来看,北新建材的转型可以理解为一次“三重跳”:

从材料到系统解决方案:不再卖单一的石膏板、防水产品或涂料,而是将这些产品整合,提供装配式内装、节能墙体、建筑改造翻新等解决方案;从工业到消费:通过国潮产品、直播电商、县乡门店,切入C端与小微B端市场,逐渐摆脱传统地产周期的限制;从制造到技术服务:通过研发绿色技术、建设数字化平台,提升服务附加值与客户黏性。未来随着绿色建筑、装配式内装等趋势深化,这场“三重跳”或许只是其长期成长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