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3日,亿纬锂能发布了2025年三季报。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电池出货总量达到83GWh,分别同比增长了66.98%、35.51%,带动实现营业收入450.02亿,同比增长了32.17%。
但有意思的是,出货量明明双双增长,净利润却不增反降了。
同一时期,但净利润只有28.16亿,同比下滑了11.7%,典型的“增收不增利”。

而反观“电池一哥”宁德时代,却是另一番景象。
2025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2830.72亿,同比增长了9.28%;净利润490.34亿,同比增长了36.2%,与亿纬锂能截然相反。
不禁要问:亿纬锂能这是怎么了?
事实上,亿纬锂能净利润下滑,主要受到股权激励费用摊销、单项坏账计提等非经营性或一次性因素的影响。
如果把这些特殊项目剔除,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其实是36.75亿元,同比增长18.4%。尤其是第三季度,净利润14.57亿元,同比大涨50.7%,环比也增长30.43%。
换句话说,随着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对利润的冲击逐渐消退,亿纬锂能的主业盈利能力其实正在快速恢复。
而且,继宁德时代奔赴港股之后,亿纬锂能也不甘示弱,于2025年6月递交了港股申请书。

虽然董事长刘金成2024年曾在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吐槽”:“我们这个行业是你想卷,但你没资格、卷不动。前面两个老大,谁卷得动比亚迪,卷得动宁德时代?”
但说归说,战略上亿纬锂能却步步紧跟,一步没落下,摆明了要在国际舞台上继续“掰手腕”。
那么问题来了:亿纬锂能与宁德时代差距有多大?它能实现赶超吗?
当下,市面上的电池主要有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两种形式。比起新兴的储能电池,动力电池的竞争格局相对更固定,宁德时代是这其中当仁不让的“一把手”。
但机会就像市场里的缝隙,瞅准了,钻进去,总能找到立足之地。
首先,在动力电池领域,亿纬锂能已经建立起了独特的优势。
要知道,在电池装车量中,方形电池长期主导,大圆柱电池领域则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主要是因为大圆柱电池工艺复杂、成本高,量产难度大。
亿纬锂能瞄准了这一格局尚未稳固的市场,重押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功率优势的大圆柱电池,成为了我国首家量产并供应大圆柱动力电池的企业。
看准了方向,就舍得砸钱研发。2021-2025年前三季度,亿纬锂能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过110亿元。

目前,从技术角度而言,亿纬锂能已经足够能打了。
在大圆柱电池方面,公司已经掌握了全极耳、无极耳、纳米导电涂层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能大幅降低内阻,优化电池的导电效率和循环寿命。
基于技术优势,亿纬锂能在2024年报中透露,其已经成为某国际头部车企下一代电动车型的首发电池供应商,主要应用在增程式、混动式等车型上。
不止如此,公司还获得了宝马集团、大运汽车以及长安汽车等车企的定点。

截至2025年上半年,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已实现量产装车超6万台,出货量全球第二,国内第一。
行业预测,到2027年,全球大圆柱电池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这无疑为亿纬锂能提供了一个继续发展的舞台。
其次,不仅动力电池能打,储能电池也在“弯道超车”。
在降本增效的驱动下,储能电池容量不断升级,从最初的280Ah、314Ah快速迈向500Ah+。
亿纬锂能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大力发展储能业务。
2025年上半年,公司储能电池营收占比达到36.56%,动力电池营收占比则为45.26%;从实际金额来看,二者的差距仅25亿元左右。

而增长之所以迅速,源于公司早在2022年10月就布局并推出了全新一代方形储能电池LF560K,具备560Ah超大容量;2024年1月进一步升级到了628Ah。
相比之下,选择580Ah电芯的宁德时代就显得保守了许多。
2024年,亿纬锂能凭借11%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储能电池市场第二位,首次超越比亚迪,仅次于宁德时代(54%)。
更进一步,亿纬锂能若能利用这一时间差,充分发挥大电芯的性价比优势,无疑将进一步扩大其在储能电池市场的份额。
事实上,亿纬锂能已经开始“抢夺”宁德时代的市场了。
2025年2月,亿纬锂能子公司亿纬动力与海博思创签署合作协议,约定在2025-2027年供应50GWh储能电芯。

2025年初,我国平均每GWh储能电池单价在4亿元左右,若以此价格计算,这笔订单总额高达200亿元。
要知道,海博思创是国内储能系统集成商龙头,长期以来,宁德时代一直是其第一大供应商。但2024年上半年,亿纬锂能成功取代宁德时代,成为其新的第一大储能电芯供应商。
除此之外,宁德时代的合作商首航新能源、储能集成商Wärtsilä、宝马等也都陆续与亿纬锂能签订了合作协议。
这一系列动作,都在传递着:市场没有永远的伙伴,只有不断进击的选手,亿纬锂能就在这不断的进击中成长。
最后,总结一下。
尽管从营收和利润规模来看,亿纬锂能仍与宁德时代存在不小差距,但它在技术路线、产品结构和储能布局上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随着港股IPO推进和产能持续释放,亿纬锂能有望在全球竞争中拿到更多筹码。
不过,要想真正与宁德时代并肩,它仍需在技术迭代、成本控制和国际客户拓展等方面持续努力——这条路不容易,但至少,它正在路上全力奔跑。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买卖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