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洛水钟鸣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因为你善。
在正式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重温伟大的躺平学第一定律:凡嘴上嚷嚷自己要躺平的,肯定都躺不平。
为什么呢?
因为把“躺平”挂在嘴边的人,大多是从性价比这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每天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上班、加班、值班几乎占据了从年头到年尾的每一天,没时间陪家人、没时间交朋友、没时间培养爱好,操心劳力一身伤病,最后还得不到什么“好结果”。
这么一算,奋斗的性价比实在有点不太高。然后得出结论:不如躺平算了。
还有些人,他不是计算性价比,而是实实在在地经历了一番低性价比:忙忙碌碌十几二十年,流血流汗流泪,到他认为自己该提拔的时候,却没提拔,该涨薪的时候,却没涨薪,然后他就心灰意冷,决定躺平。
按理说,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只要一个人还在计算奋斗和躺平的性价比,那就说明,他对进步还抱有幻想——性价比再低,总还有那么一线希望嘛。然而怀着进步幻想的人,肯定躺不平。
这时有人该说了,我不是这样,我早就把一切都看透了:我的工作纯属翔上雕花,没有价值,我的进步也是镜花水月,没有意义。可我还是躺不平,该吃的饼还得吃,该喝的鸡血还得喝,该拉的磨还得拉,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些人,又是另一种情况:他理想中的躺平,是在领导理解下的躺平,是在同事们同情中的躺平。他盼望着领导体谅他那受伤的心灵,主动给他减轻负担;他期待着同事们看见他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委屈,不再向他推活、甩锅。
但这可能吗?请问怀有这种心态的人,如果你是领导,你能容忍一个公开宣称自己想躺平的下属吗?你容忍了这个人,其他人也学他躺平怎么办?以后谁还给你干活?
同理,如果你是员工,你能理解一个把工作量都留给你的同僚吗?你理解了这个人,其他人也学他推活怎么办?以后所有的工作都留给你自己干?
你也不能,对不对?
所以,躺平这个事,其实不在于看得透不透,也不在于混得冤不冤,更不在于喊得响不响,关键在于玩得好不好。
真正的躺平,其实是一个逐步试探的过程:今天我迟到十分钟,领导瞪我一眼,没说话,那明天我迟到十五分钟;今天我材料写得烂,领导说我几句,就交给别人写了,那明天我写得更烂。
慢慢地,试探出领导的底线,磨平同事的期待,然后大家心照不宣地容忍你在底线附近游走,也就那样了。
可是又有人该说了,那不行啊,虽然我不想干活,但我更不想挨骂呀。如果一件工作交给了我,我总得让它看得过去啊。
这种心态倒也正常,无非就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好学生心态:害怕被上级批评,害怕看到别人脸色难看,害怕自己的风评变差。
总之一句话:脸皮太薄。对这种人来说,不进步,得不到实惠,倒还是小事,可要是被甩了脸色,或者被晾在一边,面子上挂不住,就是大事了。
这种性格的人,是注定躺不平的,也不建议硬躺。那样,真躺下了也不舒服。
而且这种性格的人,这辈子怕是也改不了这个性格。对这样的人,这边只有一个建议:
如果你注意到了自己的问题,那就不要再培养孩子的好学生心态。只要别把孩子也弄成自己这样,你这一生,也就算是有了个交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