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薪3千到年销3000万,河南小伙靠打爆款实现阶级跨越

2017年,王洪松在写字楼里当电商客服,一天接待几百个顾客,回答各种离谱问题,有人拿P过的图找他退款,有人没付款就问他为什么还不发货。一个月3000元的薪水,但他觉得这压根不是工资,更像是精神损失费。

2025年,他依旧还在写字楼里,不过这一次身份却变了。他管理着好几个线上玩具店铺,高峰时期一年要创造出超3000万元的销售额。每天不仅要关注店铺的销售情况,还有商品上架和发货、员工的招聘和培训,以及店铺是否存在违规情况等等。

8年时间,经济环境和平台机制不断变化,电商从狂野草莽走向精耕细作,王洪松见证了不少行业从蓝海变成红海,也看到了时代红利正在逐渐消散。他不幸运也不够聪明,没能成为一夜暴富,财富自由的那一个。但他也够幸运够聪明,找到了正确的方向,靠着努力完成了小小的阶级跨越。

用算法打爆款

2017年离开河南来到义乌的时候,王洪松21岁,没有亮眼的学历,也没有对口的经验,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电商客服。这份月薪三四千的工作,门槛并不高,会打字就能做,只是工作内容琐碎而重复,一天要接待几百个客户,还有一些是不讲理的奇葩。

但正是这份工作,让王洪松清楚地窥见了网店的整个流程,从选品上架、管理预算到接待客户,也让他意识到客服岗位无法接触核心业务,如果要往上发展,还得转向运营。

半年后,他主动跳槽到一家玩具公司做运营助理。那时候玩具市场的竞争并不激烈,有些热门品类在淘宝上能搜出几十家同类店铺,但玩具类目的部分产品只能搜出两三家,王洪松据此判断玩具类目更好做,更容易出爆款。

%title插图%num

对于运营来说,爆款往往也意味着业绩。他还记得,当时市面上流行一种螺旋式打法,“按照平台的规则,不可能在一天之内把流量和曝光都给你,需要看到你的增长性。比如今天卖了500元,明天就要卖得比今天多,后天要比明天多。只有产品销售额持续增长,平台才会给出更多的曝光。一旦下滑,平台会认为你的产品不受欢迎,流量可能就断了。”

他推出的第一个爆款是一套拼豆玩具。当时团队发现这个产品有热度之后,火速做了一批图片,投入直通车进入小范围测试,选出了点击率最高的那张当做主图。

选定主图之后,再定下阶梯型的业绩目标,比如今天500元,明天1000元,小范围投放。获得第一批销量和数据后,就在内部微信群里做福利活动,积累初期评价,试探产品是否具有爆款潜力。

%title插图%num

拼豆系列

当时他分析后台数据发现,平台上竞品的平均点击率在7%到10%之间,而他们团队测试出的主图,点击率达到了15%,虽然最后的转化率差不多,但更高的点击率意味着这款产品会有更高的曝光量。

于是,他判断这款产品有爆款的潜力,随即不断增加推广费用,再配合平台的“秒杀”“聚划算”等官方活动,让产品的销售额呈现出一条稳定向上的增长曲线,证明这个产品是受欢迎的。

“当算法接收到这个信号后,便会奖励你更多的免费曝光和流量,形成一个正向循环。数据稳定了,产品就爆了。高峰时期,这款拼豆DIY系列玩具日销售额达到了几万元。”王洪松说。

长期下来,对平台的深入理解,让王洪松陆续推出了不少爆品,个人业绩水涨创高,他操盘的链接年销售额一度超2000万元。

身份转变

只用了3年时间,王洪松就从运营助理,一路升职当上了店长。同时,身份上的转变也让他有了更多新的思考。

“做运营的时候,目标是为了自己的业绩增长,只需要考虑一个单品有没有打爆,卖的好不好。但是做了店长之后,是为了整个店铺的业绩增长,你需要考虑的是整体的业绩能不能完成,需要关注店铺有没有参加活动,是否有设置优惠券,发货有没有延迟,是否有违规风险,要不要要招聘新的员工。”王洪松说。

更重要的是,他还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布局新的渠道,给公司带来更多的增长机会。2024年他开始在天猫店之外,布局淘工厂,利用不同渠道的定位差异,实现用户分层和销售额最大化。

在他看来,天猫店负责品牌展示和赚取利润,价格相对较高,也需要付出更多时间精力去仔细运营;淘工厂则是一个快速出货的渠道,主打低价跑量,可以清理库存,也能触达价格更敏感的消费人群。其半托管的模式,意味着商家只需要负责产品上架,一件推广即可,不需要太多的时间精力过多干预。

%title插图%num

王洪松把被验证过但有些过时的爆款产品,以更低的价格放在淘工厂上售卖,第一个月就卖出了10万元。销售额给了他持续经营的信心,也验证了渠道布局的正确性。

今年7月,王洪松又入驻了淘宝国货严选,新栏目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更高,上架前还需要提供产品包装情况、实际情况,拍视频验证,不过更高的要求也让他们有机会卖出更高的价格。

团队干脆把公司主营的磁力方块、彩泥、塑料积木搬到了新栏目上,抓住新栏目的流量优势,15天的时间就跑出了近10万元的销售额,两个月卖出了超百万元。

从运营一个天猫店,到同时兼顾多个不同定位的店铺,王洪松的视野也被不断拓宽。他考虑的也不再只是销量本身,而是如何根据不同的平台,配置不同的产品和定价,以达到整体的销售额和利润。高峰时期,他一年能创造超3000万元的销售额。

这个过程也让他对供应链有了更深的了解,作为贸易商,没有自建工厂,货源主要来自于义乌本地的供应商,这种模式固然灵活,无需承担重资产的压力,但同时也缺少核心竞争力,产品容易被模仿。

新的改变

今年以来,为了建立自身的护城河,王洪松开始带着团队开发新品。

“现在市场上的产品越来越同质化,我们只能自己去想办法开发一些不一样的产品,每天盯着市场,从各个渠道了解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新品,根据流行元素进行开发。比如现在,我们已经开始为圣诞节和新年做准备,在积木、磁力方块这种产品中加入红色、麋鹿等喜庆元素,最近正在做商品细节上的对接。”王洪松告诉我们。

但考虑到一款产品从设计、开模、打样到生产,甚至需要一个月甚至更久,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所以王洪松也同时在找合适的合作对象,“今年我们也开始注重IP效应了,会找一些具有IP联名的产品,先在我们的店铺卖卖看”。

他计划先通过销售代理的方式积累经验,而不是一步到位地斥巨资做IP联名,“稳健增长很重要”。

最近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天猫“双11”,王洪松还记得2019年,他第一次参与“双11”的时候,平均一天只能卖5万元的店铺,在那天卖出了100多万元。“那是电商的黄金时代,流量红利像巨浪一样,轻易就能将一个人推向巅峰。”王洪松感慨。

%title插图%num

如今,当“双11”大促变得更日常的时候,参与者的情绪也变得更平稳。“今年天猫‘双11’,我们也有两三倍的增长,不过大促的战线已经被拉长至一个月,我们也不需要通宵发货了。”

当增量市场变成存量市场,过去那套依赖平台红利和流量技巧的打法,开始变得吃力,单纯靠运营技巧已不足以构建壁垒。这几年,王洪松眼看着玩具市场也卷了起来,同行越来越多,产品越来越同质化。

不过在他看来,市场需求依然存在,当运营没有技巧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产品取胜。他也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到了产品研发上,保证每个月能够有两三款新品上架。

某种程度上,王洪松这类网店从业者,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他们抓住了电商发展的红利,通过勤奋和学习,将平台的规则运用到了极致,获得了一些成就。现在红利褪去,潮流变缓,但他依然保持着最初的那份专注和务实,试图在充满不确定性当下,为自己和团队,开辟出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