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的“职场发小”,其实是QQ

%title插图%num

不久前,“一直没明白为什么微信能取代QQ”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掀起了2万多条讨论和6万多次互动。在微信早已成为超级国民应用的今天,没想到这个话题竟然还能引起这么多人的讨论。

在热火朝天的讨论中,最为集中的声音,不是QQ 承载了多少人的青春,而是“设计稿再大都能传”“群文件永不过期”等各种打工人特别喜爱的功能点。

出乎意料的是,许多人都认为QQ是最被低估的“打工神器”。

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表明有多少人在工作中会使用QQ,但只要在社交媒体上搜索“QQ+办公”,确实就能看到许多人的“现身说法”。

我们很好奇,在钉钉、企业微信和飞书“三分天下”的情况下,到底都是什么人在用QQ办公?他们为什么坚持用QQ来办公?

QQ打工人“邪修”神器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上学时“挂号”“换皮肤”“养宠物”的QQ好像跟办公并不沾边,但实际上,在采访中我们发现,使用QQ办公的用户分布非常广——

从国企、学校、出版社,到建筑、设计、广告公司20多岁的新人到40多岁的老职工都有。

43岁的王力(化名)是某国企员工,使用QQ超过20年:“之前办公过程中一直有在使用QQ,因为QQ历史比较久、受众比较广,虽然部门内没有明确规定,但大家约定俗成就都用QQ了。”

建筑行业工作人员小王(化名)平时也会使用QQ办公,而且越用越喜欢:“以前收到PDF要先转格式再编辑,还容易乱码,用QQ截图就方便多了,截图后可以直接提取图片上文字,还能直接翻译”,感觉办公体验更“丝滑”顺畅了。

对王力和小王QQ等老用户来说,QQ早已不只是一个聊天软件,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QQ就像他们的职场发小”,那个蓝色气泡图标开始一天的信号。

而对年轻人来说,QQ更配得上“职场发小”这个昵称,陪伴着她们从学校走入职场。

毕业后就去出版社工作的00后小清(化名)向我们表示:“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学校很多通知都是在QQ群里发的,进入出版社以后,也经常用QQ和排版公司、印刷厂的老师群聊。”

“我每天到工位的第一件事,不是冲咖啡,而是登录QQ”,小清调侃道。

一些小型创业团队也很爱用QQ,因为QQ不仅能让他们省下一笔购买办公软件的开支,也能让他们找到自己想要的人才。

在用户基数庞大的QQ上,创业者早苗狐(化名)会通过搜索行业群聊,围观其他项目组头脑风暴,“QQ就像一个开放包容的赛博人才市场”。

曾经有一次,早苗狐的团队在项目上遇到了一个很复杂的瓶颈,“它总是会莫名其妙地崩溃,而我们的技术全部都没有办法,直到我们在一个专门讨论技术的群里找到了一位大神,才顺利解决了问题”。

%title插图%num
(在QQ搜索关键词,能找到很多行业群)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的采访中,我们还发现,有的打工人会在上班的时候,同时使用其他办公软件和QQ

分析师关晚月(化名)分享:“我们公司规定用钉钉沟通,但我也会打开QQ,因为QQ有些功能也挺难被替代的,比如我会用QQ长截图的功能保存一篇文章、资料,用一张截图就能搞定,后续方便查找,发给别人的时候也不用连续发好多张截图,避免顺序混乱。”

%title插图%num
(分析师使用QQ长截图,截图时,左边会显示长截图的页面,右边是原文件 / 图源受访者)

QQ解决了哪些行业打工人的痛点

在我们的采访中,大家使用QQ办公的原因不是出于情怀,而是因为好用。

QQ好用,藏在每个行业具体的使用场景里。它不是“全能的工具”,但能在关键的细节上,解决打工人的痛点。

在老师这个行业,有人会直接使用微信和家长沟通,有人则同时使用微信和QQ,甚至坚持只使用QQ

在采访中,不少老师认为,微信虽然沟通便捷,毕竟大部分家长都在用,但QQ可以拓展的功能更丰富,而且可以比较好保持个人生活的边界。

小学数学老师郑老师(化名)喜欢QQ“群相册”功能。在平时的教学中,郑老师会让家长将孩子的视频作业上传至群相册里,不仅能丰富课程形式,也能“记录学生每一次完成作业的成长”,就像一个电子作品墙,也增加了家校互动的温度。

中学老师小婷(化名)则更喜欢QQ的“临时会话”功能。它不需要先添加好友,既方便学生联系老师,也让老师能在朋友圈中更自在地分享生活。“学生放假回家期间,有问题需要问老师的话,可以发起临时会话。这样不用加好友,学生也能找到老师。”

这个贴心的功能,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划出了一条恰到好处的界线,让小婷不管是在微信还是QQ空间,都可以自在地分享个人生活的内容。

对建筑、设计广告和出版行业的打工人来QQ最饱受好评的功能当属“传文件”,而且QQ就像一个“无损传输器”,画质不怕糊,也不会轻易过期。

建筑行业从业者小王经常用QQ传输大文件,“比如3D模型、成品的效果图、完工图纸和作品集”,动辄上百兆,发网盘要压缩,发邮箱又太慢,但“QQ不仅可以传大文件,而且不会压缩图片画质,同时无需下载就可以查看”。

因此,用QQ发图纸不仅是习惯,更是行业默认的“基操”,“你会发现大部分打印店和公司建联沟通用的都是QQ”。

看到今年QQ将传文件功能升级为闪传”后,能传送10GB超大文件、在线预览、跨应用、跨系统、跨设备互传等实用功能,让原本就用QQ传文件的打工人直呼“好牛”,还让平时使用其他办公软件的打工人也对QQ“上头”了。

%title插图%num
(用QQ闪传大文件的摄影师 / 图源受访者)

一家广告公司向我们分享,团队平时主要是用微信、企业微信而非QQ进行工作沟通,每天要向品牌方客户、项目合作的自媒体作者传输2-5次图片素材、视频、设计稿等等,如果传输的文件太大、传输太慢,团队就得花钱充网盘会员来提速。

但在使用QQ闪传后,过去传输文件的痛点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解决,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收到了合作者和客户的点赞,让外部合作整个流程都更丝滑。

一位品牌方客户也向我们表示:“以前跟供应商合作,他们提交小红书/B站/抖音等视频给我审核,都是通过微信发我源文件,一条视频几百M,他们发送慢,我接收下载也慢。”

“后来我让他们用QQ闪传发我,1分钟不到就发完了,而我也不用下载文件,直接在线就可以预览,工作效率高了很多,也节省了手机和电脑的内存。同时,供应商也去跟他们手头合作的KOC和KOL安利用闪传。于是,从KOC/KOL(丙方)、供应商(乙方)到我(甲方),整条合作链路都因为用上了闪传而提高了效率。”

%title插图%num
(摄影师用QQ闪传1.55GB的视频 / 图源受访者)

QQ背后,那些低调、坚实的存在

和钉钉、企业微信和飞书对比,QQ在办公场景的声量没那么高——毕竟它的定位不是“专业办公软件”,也很少主动宣扬自己的办公能力,以至于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它更多是那个承载着许多青春记忆、年轻人爱用的Q萌产品。

但使用QQ办公的人,远比想象中要多元。

他们可能是设计师、教师、出版社编辑,也可能是印刷厂、加工厂等各种小微企业。

他们或许不是流量话题里的焦点,却在中国大地上,如点点星光,在各自的专业岗位上默默运转。

QQ也是如此,它不喧闹、不张扬,却在不知不觉中贯穿了无数人的生活和工作。

从校园到职场,从少年到中年,似乎很少有一款产品能像QQ这样,持续陪伴一个用户的成长,在聊天、传文件、团队协作中,提供稳稳的支撑。

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些使用QQ办公的人,和QQ本身有着某种相似——他们不追逐概念,不刻意造势,只在各自的节奏里,低调地把事情做好。

因此,当我们穿过那些时髦的口号和响亮的名字,细看那些安静却可靠的日常时,或许就更能理解,为什么还有数亿人坚持用QQ、喜欢用QQ。

作者 / 郑晓慧@mersailles

设计 / 戚桐珲

运营 / 苏洪锐

企划 / 潘志强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