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北京上海,深圳登顶“专精特新第一城”!

%title插图%num

1987年的夏天,43岁的任正非在深圳湾的一个废弃厂房,创办了一家名为“华为”的微型公司。

彼时,深圳只是一个汇聚五湖四海“下海者”的集散地,不少人在这里开了一些承接国外落后产能的电子元器件小厂。

但38年过去,如今的深圳已拥有133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越北京(1210家)和上海(1032家),位居全国城市之首,这也标志着深圳正式登顶中国的——

“专精特新第一城”!

近日,全国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示,深圳以347家企业入选新增数量居全国城市首位。

科技的发展不是无源之水,也不是无本之木,深圳的“水和木”,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title插图%num

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深圳还是一片“科技荒漠”,相传全市科技人员仅有两名:

一名拖拉机维修工和一名兽医。

与拥有哈佛、MIT的美国,以及拥有清北复交的北京、上海相比,深圳的高校资源几乎为零。

转折点发生在1987年,深圳颁发了“18号文件”:

鼓励科技人员创办民营科技企业,并明确产权。

%title插图%num

1987年深圳颁发的“18号文件”

这在当时的中国,冲击力很强,因为那时候的科研教授,大多是习惯于在高校教书,即便有什么成果,那也是交个论文上去,贡献给国家,市场化很难。

自己下海做生意呢?一怕高校和所在的企业单位不能接受,二怕被当时的社会言论指责,三怕做出点东西很快被抄走。

而深圳的这份“准生证”,一下子打开了很多高级知识分子的眼界和希望。

政策推出的第一年,就催生了70多家民营科技企业,其中就有现在响当当的华为。

可以说,如果没有“18号文件”对产权的明确,科技人员无法以技术入股,华为就没法成立。

到了2000年,深圳又迎来第二个关键节点。

当时,中国的山寨货盛行,且大多都是“样子货”,舆论场也普遍认为,中国是制造大国,只需要抄国外作业就可以了。

这样的发展瓶颈,深圳决定自主创新,最早喊出“建设自主创新城市”,着重支持一批龙头科技企业的研发经费。

这一布局比全国多数城市领先十多年,为华为、比亚迪等企业敢于挑战西方传统市场的格局,打下了基础。

第三个关键节点,是2018年。

2018年工信部启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所谓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特征的中小企业佼佼者。

近几年掀起舆论的DeepSeek、优必选机器人、大疆无人机,都是“小巨人”行列。

%title插图%num

优必选机器人

而深圳在这一赛道投入巨大,在2019年国家层面正式启动培育计划后,深圳就锚定对“小巨人”的冲刺。

2023年第七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时,深圳已有310家企业通过审核,新增数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到752家,提前并超额实现了2025年深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600家的目标。

进入2024年,深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已达1025家,新增数量连续两年蝉联全国第一。

而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5月,深圳已拥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1万家。

从2022年超越宁波实现“四进三”,到2023年超越上海实现“三进二”,再到2024年与北京的差距缩小至10家,直至2025年成功实现反超。

深圳是怎么做到一年超一个名次的呢?

%title插图%num

作为改革开放的名片,深圳可能不是中国科研高校、机构智库最多的地方,但却是科技人才、科研高校最向往的地方。

与硅谷、北京、上海依赖高校技术转化不同,深圳的企业创新更多源于市场需求驱动。

在深圳,创新不是发生在象牙塔里,而是在生产一线,在市场的一线。

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创新,哪里有痛点,就立刻想办法解决。

马化腾回顾腾讯的创业史,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事后回头看很多创新点,并不是我们搞一个创新部门……一定是在快速服务用户的过程中,发现哪些点用户抱怨了,或者觉得不爽了,那可能就是你的一个创新的机会。”

简单点说,腾讯的创新不是来自于计划、研究室,而是来自于用户的反馈。

这种市场驱动创新模式的结果是显著的。

腾讯在深圳起家,马化腾从伪装女网友和用户聊天到做成影响14亿中国人的微信,也就短短十几年的时间。

和腾讯一起成长的,还有很多在细分领域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小巨人”企业。

2024年,深圳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密度居全国第一。

这些企业可能不为大众熟知,但在各自领域却掌握着关键核心技术。

比如给小米做发动机的汇川技术,他们的电机是小米在纽北赛道不断刷新纪录的核心动力。

%title插图%num

汇川技术给小米汽车做的发动机

再比如激光技术领域的杰普特,专注于激光器、激光及光学智能装备,其MOPA脉冲光纤激光器出货量超过美国和英国的同行,销量跃居全球第一,占国内市场份额超过70%,并在此后多年蝉联全球销冠。

还有光越科技,他们高功率光器件各细分领域里面最先做量产的企业,2008年建立了国内第一条高功率光隔离器生产线,2021年成功研制了万瓦级传能光缆系列,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其相关产品参与了“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京沪干线量子通信工程项目,甚至参与了天宫空间站项目。

这些“小巨人”虽规模不大,但在细分领域却有着“单打冠军”的姿态。

一个数据是:深圳“小巨人”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达7.63%,年均研发经费为3339.19万元,高于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水平。

此外,第六批深圳“小巨人”企业平均申请专利152件、PCT专利近6.5件,显著高于1.7件/家的国家平均水平,且有近30%的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标准。

上海交通大学深圳行业研究院教授陈宪团队发布的《全球城市产业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深圳在产业创新环境、投入、产出、绩效四大维度的综合评估中排名第一,高于旧金山、北京、伦敦等城市。

%title插图%num

城市产业创新指数排名,深圳位居第一

谁说搞研发就一定要什么百年科研院校,在深圳,企业就是最好的大学,市场就是最好的教授。

%title插图%num

当然,如果一味靠市场的无为而治,就开出那么多的创新之花,听上去也不是一个科学的故事。

毕竟,创新的种子,还需要有合适的土壤。

怎么调配这个土壤,深圳政府是有“秘方”的。

深圳市政府很早就意识到,政府不能替代企业创新,但可以为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与新加坡政府强势主导的创新模式不同,深圳政府更倾向于做服务创新企业的“老妈子”,而非“指挥棒”。

这个“老妈子”做了什么事呢?

首先,是开放应用场景。

我们都知道深圳是“低空经济第一城”,无人机技术很多城市都有,但最早开放飞行场景,规划相关路线的,就是深圳。

2018年,当无人机编队表演还是新鲜事物时,深圳市政府率先在人才公园开辟测试空域;2022年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20个应用场景加速落地。

%title插图%num

2024年,飞行汽车首次飞越深圳CBD

面对市场上的最新科技成果,深圳把整座城市当作试验场,凡是能试的场景,都尽量开放。

这一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除了无人机之外,今天作为主导产业的新能源汽车,也有深圳的力量在推动。

从2003年起,比亚迪转型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深圳市政府都给了企业大力支持,包括建设大量充电桩,并支持采购比亚迪电动车。

如今,深圳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电动化率达100%,公共交通电动化水平全国第一。

面对一些新兴科技,深圳也有自己的方法论。

其他城市培育新质生产力主要依靠补贴和资助,但深圳国资更注重市场化运作。

通过四大股权投资平台:深创投、深投控、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鲲鹏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的角色,来支持创新企业发展。

据统计,在前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深创投共投资过198家,深投控旗下深高新投投资过46家。

他们的投资特点是什么呢?

不是看到成果才投,而是在企业开始最需要资金的阶段投。

深创投原董事长倪泽望透露,在深创投投资的企业中,处于初创期的占比26%,处于成长期的占比57%,处于成熟期的则仅占17%。

这种早期介入显著提高了创新企业的生存概率。

深圳国资还注重为创新企业营造物理空间,以深圳市南山区的深圳湾科技园区为例,经过深投控10多年的运营,园区聚集了191家南山区深圳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接近全区的20%。

%title插图%num

深圳湾科技园区

在深圳湾科技生态园,聚集了100多家AI初创企业,坊间称为“模力营”。

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大模型AI生态社区,其筛选标准不看营收、不设产值门槛,只看技术与潜力。

给你办公室,给你试验田,深圳的保姆式政策为“小巨人”企业成长提供了丰富场景。

在财政支持方面,深圳还对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对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最高10万元奖励。

这些奖励资金采取“免申即享”的方式拨付,企业无需申报,在获得认定及财政资金到位后即予拨付。

简单点说:只要你敢创新,我就敢送钱给你。

不求成绩,允许犯错。

在这样的环境下,今天深圳的创业密度居全国之最,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90%。这些企业贡献了全市70%以上的授权发明专利,培育了80%以上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据了90%以上的研发投入,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涌现提供了最为肥沃的土壤。

“专精特新第一城”的背后,不只是数量的领先,更是逻辑的领先。

深圳用45年的实践证明:

创新,不一定靠名校科研;也不一定靠补贴红利。只要敢给市场自由、给企业信任、给创新时间——中国的每一座城市,都能生长出自己的“小巨人”。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