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业银行计划实施2025年中期分红,预计每股分红金额为0.565元,占上半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30.02%。
文/每日财报 仲宇
日前,兴业银行正式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兴业银行实现营收约1612亿元,同比保持稳健;实现净利润630.83亿元,同比增长0.12%,彰显增长韧性。
公布三季报的同时,兴业银行也发布了中期分红计划。这一举措不仅在于响应政策号召,及时将经营成果与投资者分享,提升股东们的获得感;更是对外传递价值信息,即兴业银行已形成“经营管理-分红回报-资金配置-估值修复-价值凸显”的正向循环。
资产负债结构持续优化,盈利能力稳中向好
近年以来,兴业银行持续推动资产负债结构转型,向“低成本负债-稳收益资产”组合积极转变,经过努力,负债优化效果显著,资产结构也持续向好。

负债端,兴业银行通过做实企业客户主结算账户经营、深化零售场景金融建设和加强对各类高成本存款的精细化管理。截至9月末,存款总额为58347亿元,较期初增长5.47%,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32bps至1.71%,较半年末下降5bps。此外,通过合理摆布同业负债规模与结构,同业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56bps至1.68%,较半年末续降8bps。
资产端,截至9月末,贷款总额为59899亿元,较期初增长4.42%。其中企业贷款总额为37013亿元,较期初新增2593亿元,重点向五篇大文章与高端制造业领域投放,其中绿色、科技、制造业贷款分别较期初增加1734亿元、1692亿元和972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 386 亿元、508 亿元、848 亿元。
不仅如此,兴业银行重点区域发展战略也初见成效,13家重点区域分行贷款在境内分行中占比62.5%,存款占比61.23%,分别较年初提升0.7和0.32个百分点。
得益于资产负债结构的持续优化,兴业银行经营业绩保持稳健。财报显示,兴业银行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612亿元,保持稳健;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42%至628.27亿元,彰显韧性。
具体来看:
(1)“利息净收入”为1109.6亿元,三季度单季度为372.04亿元,得益于兴业银行积极拓展低成本结算性存款,并做好高成本存款到期置换,三季度抵抗住利率下行压力,同比增长1.38%,呈现企稳反弹迹象;
(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表现亮眼,财富中收同比增长7.7%、托管中收同比增长8.5%,实现收入200.8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79%,三季度单季度更是同比增长6.12%;
中收的快速增长,得益于该行加快“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融合发展。投行方面,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6346亿元,保持全市场第二,并购贷款余额3067.51亿元、境外债承销规模51亿美元,均位列股份行第一。资管方面,持续优化子公司差异化定位,构建全牌照综合金融服务生态。9月末,集团五家资管子公司资管规模合计3.5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0.62%。其中,兴银理财管理规模2.38万亿元,保持全市场第二。财富方面,三季度以来,资本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包括含权产品配置明显增加,客户收益明显提升,财富管理规模也随之快速增长,9月末零售财富AUM 3.9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48%,企金财富AUM 4131.46亿元,较年初增长9.25%。
风险峰值已过,资产质量保持平稳
今年7月,兴业银行正式启动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系统推进组织重塑、制度约束、流程优化与系统建设,为资产质量稳中向好提供有力保障。
首先,风险管理架构更完善,由风险内嵌机制转变为风险派驻机制,有效提升风险管理独立性、全面性和专业性。其次,风险与业务更融合,引导分行将业务资源投向腰部客群,构建更均衡、更具韧性的客户结构,做管得住风险的业务。再者,全面风险管理更有效,风险管理前中后各环节精细化程度提升,零售风控体系完备性提升,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专业性提升。
体制改革红利释放,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卡三大重点领域风险也从高发到收敛,兴业银行资产质量持续向好,风险集中暴露高峰期已经过去,并在今年前三季度达成不良资产生成规模与生成率“双降”。
截至9月末,兴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08%,与半年末持平;关注类贷款和次级类贷款占比皆较期初下降4个基点。三大重点领域中,对公地产、信用卡领域新发生不良较去年同期回落幅度明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较没有新发生不良。
其他领域方面,第三季度,制造业新发生不良已经较前两个季度均值下降48.61%,且相关风险已在年初摸排范围内,没有超预期变化和扩散性趋势。零贷领域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以及部分客户收入下降影响,资产质量依然承压,但整体资产质量仍保持在同业较优水平。
首次推出中期分红,低估值迎来重估契机
兴业银行向来重视股东回报,自上市以来累计分红2161亿元,是普通股融资的2.3倍,并且连续十五年提升分红率,用实实在在的“现金红包”持续回馈投资者。
10月30日经过董事会审议后,兴业银行公告称,计划实施2025年中期分红,预计每股分红金额为0.565元,占上半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30.02%。实施中期分红,不仅是兴业银行落实新“国九条”、《“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等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向投资者传递出对自身价值的信心,形成“经营管理-分红回报-资金配置-估值修复-价值凸显”的正向循环。
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2022年至2024年,兴业银行的主要股东已经累计增持超9.5亿股,2025年以来又继续增持,包括福建省财政厅全额转股增持3.88 亿股;大家人寿继一季度增持 5.4 亿股后,三季度继续增持超 7400 万股,进一步优化了兴业银行的股权结构,这代表着更专业的股东们,持续用“真金白银”投下对兴业银行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的认可票。
从市场环境看,银行业基本面趋稳,风险边际改善、息差逐步企稳,叠加外资机构近期看好中国资产并推荐“高质量红利板块”配置。具体到兴业银行来看,截至10月30日,该行静态股息率达到5.29%(处于行业高位)、市净率仅0.53倍(处于行业低位),作为“高质量+高股息+低估值”标的,有望在业绩稳健、分红可观的支撑下迎来价值重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