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双11,直播电商的热度依旧不减。
抖音电商数据显示,双11第一阶段有超过4.1万商家通过直播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500%,展现出蓬勃的增长潜力。平台也早早布局,抖音电商自10月9日启动“双11好物节”,并推出“领航计划”(包括流量扶持、商品追补)在内的多项扶持政策,旨在为商家减负增能。
进入大促周期后,王小卤在抖音电商逐渐显现爆发力:10月销售额突破5500万元,11月10日单日销售额突破900万元。一系列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平台与品牌的高度协同。王小卤方面肯定了“领航计划”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在抖音电商平台的助力下,品牌更高效地获得了生意增长。
这些数字不仅标志着销量,更勾勒出一个国货品牌在抖音电商生态中,从爆红单品到稳建品牌的新逻辑。那么,王小卤做对了什么?平台又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在它的故事中,《一点财经》找寻到了答案。

产品密码:从“爆款”到“矩阵”的用户共创
产品的生命力在于持续创新,而创新的灵感往往源自一线用户的声音。王小卤的持续增长,关键在于搭建了一套与用户共创产品的敏捷机制。
从“虎皮凤爪专家”升级为“凤爪专家”,这一战略转变背后,是王小卤长达六年的专注与积累。王小卤抖音业务负责人张东良坦言,他们信奉“聚焦要事,十倍兵力”的打法。从2019年到2024年6年时间,王小卤几乎将所有资源倾注于虎皮凤爪这一单品,实现了营收百倍增长,并连续六年稳居全国销冠。
这份专注,为王小卤沉淀了深厚的用户洞察、产品打磨和供应链能力。此时的战略升级并非盲目扩张,而是水到渠成。“在不影响‘主业’的情况下,进行战略层面的适度扩张。”张东良如此形容。
那么,扩张的方向如何精准把握?其中一个重要答案,藏在抖音电商的直播间和评论区里。
根据张东良的分享,王小卤直播间原先卖得最好的是卤香和香辣口味,但慢慢地,弹幕里开始出现各种声音——“想要偏甜辣型的”“武汉的黑鸭味能不能做?”“四川的椒麻味搞起来”。来自天南地北的用户,用最直白的方式表达着口味偏好。
看似零散的用户反馈,被王小卤系统性地收集、分析,最终汇聚成“中华地道卤”系列产品——包含黑鸭、青花椒等各种口味的虎皮凤爪,这背后是王小卤对中国各地饮食口味的精准捕捉与巧妙融合。

△中华地道卤系列新品
一个关于“不辣”爆款的故事尤为典型。红油虎皮凤爪初上市时,以其川香麻辣风味迅速走红。然而,王小卤团队很快在抖音直播间发现,总有用户询问:“有没有不辣的啊?想吃但又怕辣。”这个声音没有被忽视。团队随即展开调研互动,最终从广式酒楼的“豉汁凤爪”中找到灵感。
经过内部反复测试和用户测评团试吃获得高评价后,豉汁虎皮凤爪于8月上线,结果一炮而红。到了10月仅该单品在直播间的销售额就突破千万,成功跻身品牌爆款行列。
王小卤产品矩阵的搭建,同样充满了用户共创的印记。
经典的预包装虎皮凤爪,定位是“追剧零食”,独立包装,方便分享携带。但从用户反馈中,王小卤团队发现了佐餐场景的潜在需求。于是,他们推出了带汤红油系列虎皮凤爪和更清爽解腻的带汤去骨凤爪,适合佐餐当下酒菜。另外,他们根据工艺差异化推出的老卤凤爪老卤鸭掌,也是潜力爆款之一。
为更精准地服务不同场景的用户,王小卤甚至为这些“第二梯队”的潜力单品开设了独立的矩阵号直播间。“一个产品,一个直播间”,每个直播间都有专属内容团队,像经营独立小店一样,深入研究特定用户需求,策划针对性内容。

△王小卤大单品及潜力单品产品矩阵

△王小卤抖音直播间矩阵(部分)
在此过程中,抖音电商双11的“领航计划”,为这些经用户验证的产品提供了爆发推力。王小卤方面透露,参与该计划后,自播连续每天GMV破百万,其中60%场次日均自播破200万元。平台的流量扶持与商品补贴,结合品牌自身的发力,共同在双11节点形成了强大的增长合力。
产品是根,用户是水。王小卤的路径表明,俯身倾听市场前线的声音,让用户的每一次反馈都能在产品上得到回响,才是持续创新的明智之举。

内容密码:从“推销”到“社交”的关系重构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如何让品牌内容不被轻易划走,甚至让用户主动停留、参与、传播?王小卤的答案是:在抖音电商,通过内容建设将品牌从“卖货者”重塑为用户的“玩梗好友”。
显然,王小卤不甘于只做“卖鸡爪的”,而是立志成为“内容制造机”和“玩梗高手”,并坚信“产品即内容,内容即社交货币”。它成功塑造了一个鲜明人设:一个会玩梗的“零食玩家”。其视频文案和评论区充满了网络热梗,如同一个活生生的、有趣的朋友,瞬间拉近了与年轻用户的距离。
具体来说,王小卤奉行内容的“三高”原则:高趣味性、高互动性、高关联性。其抖音官方账号置顶的一条视频堪称经典:没有产品特写,没有卖点咆哮,仅15秒画面——一架长着鸡爪的飞机伴着魔性音效缓缓起飞,文案仅五个字——“好吃到上天”。

△无厘头视频《一次普通的起飞》
这条看似“无厘头”的视频,却意外击中网友笑点和传播欲,收获了超1680万播放、152万次分享和16万条评论。它成功地将“好吃”这一抽象概念,用极简又极具冲击力的方式传递出去,成为品牌与用户间心照不宣的“暗号”。
王小卤与蜡笔小新的IP联名,则将内容玩法推向新高度。走进精心布置的抖音直播间,仿佛穿越进动漫:背景是小新的家,主播身着经典服装,直播间摆放相关玩偶。团队甚至购入了IP录音版权进行二次创作,混剪出各种搞笑片段。
评论区里,用户不仅晒单,还分享生活中与蜡笔小新相关的照片,品牌则通过抽奖送福利提升用户好感与参与度。一次商业联名,就此演变为一场集体的童年回忆狂欢。
所有这些内容的最终指向,是实现品牌的“心智穿透”。无论是抽象视频还是IP联名,所有动作都在反复强化一个核心认知:“吃虎皮凤爪 = 吃王小卤”。王小卤不追求单次内容的直接转化,而是希望通过持续深耕,将产品特性转化为社交货币,让用户在娱乐互动中自然记住并选择品牌。
抖音电商对优质内容的流量激励,也为深耕内容的商家提供了沃土。2025年4月启动的“电商好看计划”,在帮助商家更清晰地理解优质内容的标准,同时通过流量激励让优质创作被更多用户看见。凡符合电商优质内容标准的视频,均会自动获得“电商好内容”标识,并享受额外的流量激励。截至目前,已有超过3.3万个商家与达人账号入选该计划,49.6万条带货视频获得流量激励,人均播放量提升6.17万。
当内容不再是生硬的推销,而是一种有趣的交流,品牌便真正走入了用户的生活。

运营密码:店播是“客厅”,供应链是“后厨”
当直播电商进入深水区,品牌的竞争最终会落到运营的效率和长期价值的构建上。王小卤的策略清晰地显示:他们不仅要经营好前端的“流量”,更要经营好能带来持续复利的“人心”。
在王小卤的战略规划里,店播(商家自播)被赋予了远超销售渠道的战略意义。其对店播与达播(达人直播)的关系有着清醒的认知:二者是协同共生的“战友”,而非对手。达播像“先锋部队”,负责引爆声量,开拓新客;而店播则是“大本营”,负责承接达播带来的外溢流量,将其沉淀为品牌的忠实用户,并提供稳定、持续的销售和体验。
更重要的是,店播成为了王小卤的“官方客厅”。在这里,品牌可以最直接、最完整地展示自己的调性与价值观。它也是“深度体验馆”,主播有充足的时间,像朋友一样向用户娓娓道来产品的原料、工艺和食用场景,完成一次“云逛街”般的深度种草。它还是“专属服务区”,用户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实时提问,得到一对一的解答。
这种高互动的、带有温度的服务体验,是王小卤构建用户归属感和忠诚度的关键。通过店播沉淀下来的用户,复购率和品牌忠诚度通常也会更高。
在抖音电商上,店播蓄力已经成为新常态。根据抖音电商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2月至2025年1月通过直播带货获得收入的商家中,店播动销商家占比69%,超1000个商家店播销售额过亿元,2.1万个商家店播销售额超千万元。抖音电商今年“双11”的第一阶段,店播销售额破亿元的商家数量同比增长了900%。
支撑前端热闹景象的,是一个强大的“后厨”——供应链。好产品的原点在工厂,2025年1月王小卤在安徽滁州的超级工厂正式投产,这个决定标志着它在供应链深耕和品质把控上迈出一大步。

△王小卤滁州超级工厂现代化生产线
具体来看,这座工厂不仅是国内首个专为凤爪零食定制的超级工厂,更通过“定量卤制+12小时冷卤”的独创工艺,解决了凤爪大规模生产中风味稳定性的行业难题。自动化设备的投入,让他们减少了60%的人工,不仅提升了效率,更极大地降低了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风险,让产品安全性上了好几个台阶。
这个“后厨”的升级,或许消费者感知不明显,但它却是品牌能够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它意味着,无论前端内容多么精彩,营销多么出圈,最终送到用户手里的那一袋产品,其品质和口味是稳定、可靠、值得信赖的。
更有意思的是,线上的火热已经反哺到了线下。张东良分享了一个亲身经历:他此前被分配到杭州一家商超做线下驻场时,频繁地听到顾客走到展柜前惊喜地说:“哇,王小卤!我抖音上刷到过你们!”这种线上种草、线下拔草的协同效应,正在王小卤全国23万多家线下门店悄然发生。其今年推出的黑鸭味、青花椒味等地域口味,也率先在抖音电商上完成测试和验证,再铺向全国线下,不仅降低了新品试错成本,也提高了爆款成功率。
从追逐流量到经营用户,从营销驱动到供应链深耕,王小卤的运营逻辑揭示了一个趋势:品牌的竞争,正在从百米冲刺变为一场马拉松。唯有前后端协同,线上线下联动,方能跑得又快又稳。

结语
回顾王小卤在双十一的表现与其成长路径,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品牌的商业成功,更是一个国货品牌在新时代下的典型成长样本。
它没有照搬传统巨头的模式,而是凭借对本土消费文化的敏锐洞察,深度借力抖音电商这样的平台,完成了一场从产品创新、内容破圈到运营深耕的全面进阶。这个过程里,平台帮助品牌快速试错、精准迭代、高效触达。
王小卤的探索,也折射出国货品牌崛起的深层逻辑:真正的崛起,不仅仅是销量的增长,更是从营销战转向产品与供应链的内功修炼,是从流量思维转向用户关系的长期经营。这条路,需要更扎实的投入,更耐心的耕耘。
当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明白,真正的护城河是深入骨髓的用户洞察、打动人心的内容能力和坚实可靠的供应链体系时,中国消费市场的未来,才更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