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李白玉
来源 | 独角金融
在国家金融战略以“五篇大文章”为引领的新征程中,“科技金融”作为首要篇章,正驱动一场深刻的行业范式革命,它要求金融机构超越传统的信贷逻辑,完成从资金融通者到价值共创者的角色跃迁。
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扎根辽沈大地的盛京银行,以其系统性的战略转型与扎实的本地实践,交出了一份“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范本式答卷。从研发推出各类科技贷款,到成立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再到科技贷款不断增长,这些一一落地的具体行动,让金融活水真正流向了科技创新第一线。
1
从“旁观者”到“合伙人”
银行正在转变
银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拥抱科技金融,这场变革的背后,并非单一政策号召,而是一场由政策精准“铺路”、市场倒逼“求生”、银行自身“图存”共同驱动的深刻转型。
各级政府牵头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等,正是在为银行“拆弹”。这相当于政府用信用为银行的“勇敢”兜底,显著降低了银行投向早期科技项目的顾虑。
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考核指标中,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支持已成为重要考量。监管正引导金融活水更精准地流向创新的洼地。

图源:罐头图库
如果说政策是牵引力,那么市场环境的巨变则是强大的推动力,迫使银行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传统行业的增长模式正在面临挑战,而轻资产、高研发、高成长的科技型企业,已然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这些企业代表着未来的核心客群与增长源泉。若银行固守依赖于固定资产抵押的传统信贷模式,将无异于与未来最有活力的市场失之交臂。因此,发展科技金融,实质上是银行为了抢占未来市场高地、构建长期客户优势的必然之举。
科技金融推动着银行角色的根本性转变。银行不再仅仅是资金的提供者,更致力于成为企业创新路上的“长期合伙人”。这意味着服务必须前置和深化——通过大数据、AI风控模型等工具,精准评估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发展潜能,在企业发展早期便能识别价值、提供支持。

图源:罐头图库
一家高成长的科技企业,带来的远不止贷款利息。它关联着创始团队和高管的财富管理、员工的代发薪和零售业务、未来上市的投行业务。信贷,成为了银行切入并绑定一个未来“巨头”的超级入口。
银行业发力科技金融,是一场在政策新基建的坚实路面上,由市场生存压力所驱动,并以技术赋能为引擎的全面战略转型。银行们正在学会,不再仅仅做一名手握资金的“债主”,而是要成为一名懂得识别价值、陪伴成长、共享未来的“合伙人”。
2
以科技金融赋能区域发展
当科技金融的浪潮席卷全国,区域性银行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成为一道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作为根植辽沈大地的金融旗舰,盛京银行并未在浪潮中迷失,而是以“科技赋能、回归本源”为舵,开启了一场深刻的数字化变革。它不仅将科技金融视为提升效率的工具,更将其作为服务实体经济、践行社会责任的核心引擎,在区域金融版图上刻下了属于自己的创新印记。
2023年,盛京银行曾为企业量身定制一款“辽科贷”产品。辽宁某环保科技公司在大型生产车间除尘项目订单大增的时候,面临现金流短缺的问题,该公司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且有不少订单来自央国企及大型上市公司。
为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盛京银行辽阳分行在对该科技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调研之后,为其定制了以保证为担保方式的“辽科贷”,破解企业没有足够抵押物的困境,启动小微企业贷款绿色通道,经过总、分、支三级联动,该企业很快获得了300万元贷款。
2024年以来,盛京银行对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持续上升,针对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创新推出了“科技经营贷”“科技研发贷”“科技人才贷”等科技金融系列产品,实现对科技型企业的“精准滴灌”与高效服务。

图源:罐头图库
自主研发的“科技创新积分贷”是盛京银行将企业的“技术软实力”转化为“融资硬通货”的一项关键金融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将无形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量化评级,实现了贷款的标准化、快速化审批,大大提高了信贷可获得性,激励企业持续进行研发投入。
轻资产、高成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已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或在地市级以上科技创新积分评价体系中排名靠前的企业,成为核心受益者。
盛京银行打造了“2+N”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除了以科创积分评价体系为核心的线下产品“辽科贷”,还包括通过扫码快速放贷的线上化产品“盛科贷”等10余款子产品。
2024年12月,盛京银行在沈阳市浑南区举行科技金融特色支行揭牌仪式,通过设立三家科技金融支行,助力沈阳市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通过2025-2027三年发展,三家科技型支行合计新增科技信贷投放力争达到50亿元以上;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信贷客户数量力争新增500户以上。如今科技金融支行已扩充至四家。
这些机构不是普通的网点,他们拥有专业的团队、独立的审批权限和差异化的考核机制,专门服务科技型企业。在审核贷款资质方面不仅仅看财务报表和抵押物,而是要能理解技术的价值、行业的趋势。总行层面出台针对科技型企业的专项信贷政策,在信贷规模、风险容忍度、定价机制等方面给予倾斜,确保“敢贷、愿贷、能贷、会贷”。
2025年,盛京银行成立了总行科技金融部,将科技金融提升至全行战略高度,明确“科技金融大文章”目标。
截至2025年9月末,盛京银行科技贷款规模已突破300亿元。其中,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141亿元,较年初增长48亿元,增幅达51%。全行累计为超过700家科技型企业提供近2000笔融资服务,有力支持了辽沈地区新动能的培育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3
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辽沈破题
“五篇大文章”是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国家金融发展战略框架,涵盖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大领域,旨在通过差异化金融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金融被置于首要位置,凸显了通过金融力量支持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重要性与战略紧迫性。
尽管科技金融发展势头强劲,但银行业在服务科技企业时仍面临诸多挑战。风险收益不匹配是首要难题,科技企业的高风险特征与银行稳健经营要求存在内在矛盾;专业能力不足制约服务深度,对前沿技术演进路线和市场前景判断缺乏专业人才;估值定价困难成为服务障碍,传统估值方法难以准确反映科技企业价值;退出渠道不畅影响服务可持续性,缺乏成熟的科技金融资产流转市场。

图源:罐头图库
面对这些行业共性问题,银行积极探索创新解决方案。在风险管控方面,通过开发科技企业专属信用评级模型,引入技术专家评审机制,建立“贷、投、保”联动等多种方式,提升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部分银行开始尝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科技金融智能风控体系。
盛京银行科技创新积分贷作为一种新型科技金融产品,设立了技术创新指标、成长性指标、辅助性指标三类评价维度,将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创始团队人才水平、知识产权情况、创新主体资质认定、技术荣誉奖励、获得风险投资等因素作为综合考评因素。
科技型企业可根据创新积分直接申请无抵押信用贷款,通过创新积分核算,进行授信核额、增额。辽宁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建立全省创新积分数据平台,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创新积分制”。
东北振兴,金融何为?盛京银行以其卓越实践给出了“范本答案”。10月23日,在第三届东北亚金融大会上,其凭借“追新逐质,科创未来——科技金融赋能辽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实践,获评“科技金融赋能优秀案例”。这不仅是一项荣誉,更彰显了地方金融机构在服务区域科技创新中不可替代的价值,为同业转型提供了成功范式。
知名评估机构联合资信在2025年7月的评级报告中指出,2024年,盛京银行围绕地区重大项目、重点产业、优质客户开展对公信贷业务,科技型企业贷款及绿色金融领域贷款仍保持较高增幅,整体对公贷款规模恢复增长。
盛京银行的实践印证了一个关键逻辑,夯实区域科技金融的基石,就是筑牢国家科技自立的根基。通过精准滴灌本土的创新火种,不仅驱动了辽沈乃至东北的产业焕新,更是在全球前沿科技的竞逐场上,为中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贡献了坚实的金融力量。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正是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把握命运、开创未来的关键落笔。
你对金融赋能科技发展有哪些了解和看法?评论区聊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