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傅一波
如果快乐可以制造出来,那么广东的制造重镇,已经解锁了通过运动为城市制造快乐的法宝。
这座城市的打工人,一边生产着销往世界的各类家具家电,一边传承着黄飞鸿、叶问的求真务实精神,传承醒狮、龙舟、武术的精髓。
这就是佛山。俗语说,“有家就有佛山造”。如果家中有欢乐,那佛山就是欢乐的制造商。
随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的序曲在此拉开,篮球、足球、龙舟、舞狮等项目陆续启动,佛山的基因再次证明:在这座城市里,运动与生活的距离,从来不过一脚球、一支桨、一声锣。
在这里,制造的不只是产品,还有快乐本身。
球场上的集体狂欢
11月4日傍晚,佛山世纪莲体育中心,小雨从场馆的穹顶的钢架间洒下,但丝毫不影响观众陆续进场,开场的音乐和加油声在空中交织。
这是十五运会女足成年组的揭幕战——广东队对阵内蒙古队。东道主迎来首秀,全场气氛早已被点燃。
广东姑娘从一开始就展现出强烈的进攻欲望。比赛进行到19分钟,广东队组织好一次进攻,遗憾的是皮球击中门框,不过一分钟后,在禁区外起脚的蒋晶一脚远射,将比分改写。体育馆现场的欢呼浪潮逐渐涌起。
随着广东队持续加强进攻势头,比赛最终的比分锁定为5:0。
当天即便是工作日,又逢阴雨,但看台上,佛山本地的观众仍旧不少,掌声在比赛中不时出现。有人披着广东队旗帜高喊“加油”,有人用手机拍下最后的合影,还有孩子举着写着“佛山赢了”的手绘牌。
对这座城市来说,这不仅是一场足球赛,更像是一场久违的“集体狂欢”。
“今天请了假,带家人一起来看女足比赛,感觉不一样。”一名来自佛山本地的观众带着10岁的儿子,儿子因为在少年足球训练营训练。所以想看看真正的比赛是怎样的。
佛山的“动”,从球场延伸到了生活。

停靠在江边的龙舟
在这座城市,体育早已不只是竞技。就在这场球赛前的同期,仙湖又办了一场龙舟赛;南海的球场上,灯光下的“村BA”一场接一场。
这样的佛山,对体育有天然的亲近感。龙舟、拳术、足球、篮球,这些运动早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十五运会把女足揭幕战放在这里,不只是因为地理位置,更因为这里懂“运动”的意义。
那是一种流淌在日常中的力量:白天的格子间、夜晚的球场,水上的鼓声、场边的呐喊——都在告诉人们,佛山这座城市,从不缺乏拼劲与热度。
动静皆快乐
对于佛山而言,运动还是城市形象的重要名片。
从功夫到龙舟,从足球到篮球,从武术到拳击,几乎每一个街头巷尾都能找到运动的影子。
比如晚清民国时期,佛山的陶瓷名满天下,加之各种香料、丝绸,南来北往的货物,聚集了大量的打工人,而为了强身健体,佛山的一张功夫名片开始逐渐知名。
在功夫江湖流传的南拳北脚中,南拳招数就有一部分就起源于佛山,包括招牌功夫——佛山无影脚。像佛山这样的社会结构,会诞生出黄飞鸿、叶问这样的武术宗师,演化出咏春拳、蔡李佛拳也就不足为奇了。

佛山醒狮
如今,随着体育赛事增多,佛山的城市名片也在扩充——南海里水的河面上,龙舟队的鼓声在黎明时分响起;顺德北滘的社区篮球场,夜晚常有“村BA”式的比赛,观众席常常满员而待。
从千禧年前后开始举办的佛山“西甲”,现在已成为横跨粤港澳的品牌IP。球员们延续着上世纪草根群众参与为主的传统,孕育出了当地群众坚实的足球基因。
“动”只是一面。佛山亦保留着“静”的一面——自乾隆年间,佛山就已是粤剧的大本营,此后才逐步推广至珠江一代;陶艺,更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称号。这让 “文武双全”不只是冷冰冰的标语,而是公众能直观感受到的城市注脚。
社交媒体上,有来过佛山的网友感叹着社“体验感拉满”“宝藏佛山”。

佛山逢简水乡 图源:图虫创意
而随着岁月流淌,除了自身越来越有本事之外,佛山还陆续承办了世界羽联总决赛、全国跳水冠军赛等大型赛事。每一次赛事,都会吸引全国的目光,也为城市积累了组织经验。
这一次,十五运会的到来让佛山站上了更大的舞台。与其他主办城市相比,佛山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没有把体育仅仅当作“赛事”,而是融入日常。
十五运会只是一个契机,更深的意义在于,它让这座城市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运动基因”——一种藏在生活里的活力。
广东女足的“开门红”,正如这场比赛赛后广东对主教练李晖说的那样,“这是个好的开始。”在佛山人看来,既是赛事的好兆头,也是对这片热土体育传统的延续。
更长远的意义,在于这座城市的“动”——不仅是场馆内的奔跑,更是城市气质的持续发力。
在佛山,制造出来的不只是产品,还有快乐、激情与信念。这是当地人的快乐处方,也是这座城市最独特的“生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