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和诺德多事之秋!全球裁员9000人后,再迎中国区架构大调整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林昀肖

近期,减重药巨头诺和诺德接连出现高层人事变动与治理调整,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广泛关注。10月末,公司宣布将于11月14日召开特别股东大会以选举新的董事会成员。

丹麦时间11月13日,诺和诺德官网公告表示,Mikael Dolsten不会在11月14日举行的特别股东大会上竞选董事会成员,曾任辉瑞公司研发主管的Mikael Dolsten表示,尽管其希望加入董事会,但由于个人原因,他决定撤回诺和诺德董事会成员和观察员的候选人资格。

11月11日,业内传出诺和诺德(NVO.US)中国组织架构调整新消息,从2026年1月1日起,对新兴事业部(EBD)和肥胖症与糖尿病事业部(DOD)团队的产品组合进行战略性调整。

具体来看,首先是新兴事业部(EBD)正式更名胰岛素事业部(IBD),将负责创新胰岛素产品线业务。

其次,肥胖症与糖尿病事业部(DOD)将负责司美格鲁肽在肥胖症和糖尿病领域产品线业务,稳固糖尿病领域诺和泰®的优势、建立诺和忻®品牌,加速建立诺和盈®品牌竞争优势以打造中国肥胖症市场领导地位。

第三,商务及零售事业部(DRD)将继续通过与经销商合作,承接创新产品的基层医院销售以及带量采购的全渠道销售,同时还将深耕零售市场。

对于上述调整,诺和诺德方面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诺和诺德中国近期对组织架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旨在进一步最大化司美格鲁肽产品线协同效应,扩大胰岛素业务领导地位,巩固在糖尿病和肥胖症领域的市场领导力,更好地服务中国患者。

此次调整也是诺和诺德近期内部变动的延续。在董事会方面,不久前的10月21日,包括主席Helge Lund、副主席Henrik Poulsen以及5位独立董事在内的7名成员集体离职。9月,诺和诺德宣布全球裁员9000人,占总人数11%,超半数岗位来自丹麦总部,目标是2026年底实现年节省12.6亿美元。

而在外部竞争方面,诺和诺德近期同样面临挑战。为了争夺一家成立刚三年的减肥药初创公司Metsera(MTSR.US),诺和诺德与辉瑞(PFE.US)展开激烈竞争。在经过几轮交手多次提高报价,乃至辉瑞一度起诉后,11月10日晚,诺和诺德突然宣布退出竞购,不再更新报价,辉瑞以100亿美元的出价竞拍成功。

%title插图%num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人事动荡

今年下半年,诺和诺德频繁出现内部人事动荡。在今年5月,公司长期掌舵人、时任首席执行官周赋德(Lars Fruergaard Jørgensen)被罢免,结束了其长达八年的任期。

随后,诺和诺德于7月底宣布任命在国际运营部任职逾十年的高管杜麦克(Maziar Mike Doustdar)出任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杜麦克此前负责公司国际业务,拥有丰富的全球市场运营经验,他的上任一度提振了市场信心,诺和诺德股价一度回升约39%。

然而,新的管理层尚未完全稳定,诺和诺德又开启大裁员动作,精简组织架构及重新聚焦糖尿病和减肥核心业务。9月10日,诺和诺德宣布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减约9000个岗位,占总员工数约11%,其中丹麦总部预计裁员约5000人。

诺和诺德表示,此举旨在优化组织结构、提高运营效率,预计至2026年底可实现约80亿丹麦克朗的年化成本节约。节省的资金将用于糖尿病及肥胖症治疗领域的增长项目,包括商业化执行和新药研发。诺和诺德强调,裁员虽属艰难决定,但有助于为公司未来的持续增长创造空间。

仅一个多月后,公司治理层面又爆出重大变动。10月21日,诺和诺德董事会宣布,由于在未来董事会构成问题上与控股股东——诺和诺德基金会(Novo Nordisk Foundation)未能达成一致,现任董事会决定集体不再参加连任。包括董事会主席赫尔格·伦德(Helge Lund)、副主席Henrik Poulsen及五名独立董事在内的七名成员将于特别股东大会后离任。非独立董事Kasim Kutay以及由员工选举产生的四名董事将继续留任。

公司在公告中表示,董事会原本计划通过“增加特定新能力”来实现有限的结构更新,而基金会方面则主张进行“更大范围的重组”。考虑到基金会掌握诺和诺德多数投票权,董事会最终决定通过重新选举来明确未来治理结构。董事会主席伦德表示:“我们与基金会就未来治理方向进行了坦诚的对话。召开特别股东大会选举新一届董事会,将有助于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稳定基础。”

利润承压,竞争日趋白热化

11月5日,诺和诺德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第三季度总营收749.76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11%;前三季度总营收达2299.20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15%。其中,中国市场前三季度收入148.74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8%。

在利润方面,诺和诺德前三季度净利润达到755.43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4%。而其第三季度净利润为200.06亿丹麦克朗,同比下降27%。

司美格鲁肽系列产品持续领跑业绩,为诺和诺德贡献大部分营收。司美格鲁肽三大品牌前三季度销售额总计约1692.96亿丹麦克朗,约合254.62亿美元,同比增长24%。

其中,Ozempic(诺和泰®)收入952.64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13%;Rybelsus(诺和忻®)收入167.90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5%;Wegovy(诺和盈®)收入572.42亿丹麦克朗,大幅增长54%。

司美格鲁肽于今年第一季度在销售额上超越默沙东K药成为新一代“药王”后,持续保持领先地位。但与此同时,最大竞争对手礼来(LLY.US)的替尔泊肽前三季度销售业绩已达到248.37亿美元,司美格鲁肽目前有6.25亿美元的优势,两款明星减重药物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相比之下,替尔泊肽在美国市场更有优势。在第三季度,从礼来替尔泊肽与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于美国市场的处方量占比来看,礼来占比57.9%,诺和诺德占比41.7%。

整体来看,诺和诺德在2025年第三季度呈现出营收增长但利润承压的态势,在GLP-1市场面临礼来替尔泊肽的激烈竞争。在2025年半年报时,诺和诺德就曾下调2025年全年的业绩预期,预计销售增长为8%至14%。而三季报则继续下调预期上限,预计总营收增长率约为8%至11%。诺和诺德表示,指引范围的缩小反映了公司对GLP-1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症增长的预期降低。

作为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创新药赛道,除礼来外,也有众多创新药企业进入GLP-1药物赛道分一杯羹。仅在国内市场,信达生物(01801.HK)的GLP-1R/GCGR双靶点激动剂玛仕度肽注射液已于今年8月全渠道上市,石药集团(01093.HK)的依达格鲁肽α注射液的新药上市申请也已获药监局受理。

此外,恒瑞医药(600276.SH;01276.HK)、翰森制药(03692.HK)、甘李药业(603087.SH)、三生国健等(688336.SH)企业的GLP-1类药物也处于III期临床或上市申请阶段。

在创新研发赛道内卷的同时,仿制药或也将影响司美格鲁肽市场,司美格鲁肽长期供不应求,导致美国市场上出现仿制药快速扩散。据公司估计,目前约有100万名美国患者正在使用含司美格鲁肽成分的仿制药。

在国内,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核心专利将于2026年到期,在仿制药布局方面,据摩熵药筛数据,石药集团、四环医药(00460.HK)、华东医药(000963.SZ)、联邦制药(03933.HK)、齐鲁制药、丽珠集团(000513.SZ)、九源基因(02566.HK)等多家药企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产品已申请上市,司美格鲁肽药物或也将面临价格压力。

放弃竞购新一代减重药企

或为寻找司美格鲁肽之后的新增长点,诺和诺德在积极丰富管线,加速布局新一代超长效减肥药。诺和诺德看重了减肥药初创公司Metsera,其核心资产是MET-097i,这是一款处于二期临床阶段的超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该药每月仅需注射一次,而目前减肥药基本为一周一次注射。在减重效果方面,该药在12周调整剂量到4.8mg后,展现出了更强劲的减重效果,减重比例达到14.1%。

今年9月,辉瑞与Metsera达成协议,开出了73亿美元的收购价。而诺和诺德此后也提出收购要约,并将报价提高到90亿美元。

根据诺和诺德10月30日发布公告,其已主动向Metsera提交收购提案。通过此次收购,诺和诺德将获得Metsera处于早期及开发阶段的肠促胰素与非肠促胰素类似物多肽项目,有望充分挖掘Metsera在产品组合与研发能力方面的互补优势,此次收购符合诺和诺德的长期战略。

根据提案条款,诺和诺德将以每股56.50美元现金,对应股权总价值约65亿美元收购Metsera全部已发行普通股,并设立期待价值权(CVR)。若未来达成特定的临床及注册里程碑,CVR持有人可额外获得每股最高21.25美元现金,总价值最高约25亿美元。

对此,辉瑞两次提起反垄断诉讼,指控诺和诺德利用市场支配地位进行收购,目的在于垄断市场。此后,诺和诺德再次更新报价,直接提高至100亿美元,辉瑞也跟随出价。

最终Metsera选择辉瑞,Metsera在声明中指出,诺和诺德的收购提议会给公司及其股东带来“不可接受的法律和监管风险”,并提及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曾就诺和诺德交易结构的潜在风险发出问询。相比之下,辉瑞的收购方案已获得FTC的批准。

10月10日,诺和诺德在竞购生物技术公司Metsera的过程中,决定不再提交新的收购报价。此次收购最终由辉瑞以约100亿美元完成,作为其进入减肥药市场的跳板。

(实习生赵阳一荻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