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2日,易方达基金发布旗下易方达科讯等基金年内首次分红的公告,投资者可选择红利再投资或者现金分红等方式。此外,万家、国海富兰克林、安信基金等公募也在近期宣布旗下部分主动权益基金年内首次分红。其中,部分成长风格的主动权益基金是近几年来首次进行分红。
通常来说,债券型和指数型基金分红频率较高。同时,多只主动权益基金的上一次分红恰好落在大盘阶段高点,因此备受市场关注。
分析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成长风格主动权益基金的分红,更多依赖于基金经理通过卖出股票所实现的价差收益,以往并不常见。也有业内人士提醒,部分科技股估值已高,科技板块“贵溢价”特征显著,分红或暗含“落袋”之意。
久旱逢霖
近日,易方达基金旗下多只主动权益基金宣布年内首次分红,包括易方达科讯、易方达科翔、易方达科汇、易方达平稳增长等。其中,易方达科讯距上次分红已隔近一年,而再往前一次则间隔三年;其余三只基金距上次分红已时隔近四年。
同样于近期宣布年内首次分红的主动权益基金还有安信新成长、万家北交所慧选两年定开、凯石元鑫、国富策略回报等。其中,安信新成长、万家北交所慧选两年定开距上次分红已分别接近三年和四年;国富策略回报也时隔近两年才再度“发红包”。
根据上述众多基金的分红公告,分红对象为基金权益登记日登记在册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投资者可以选择红利再投资或者现金分红。
上述近期分红的基金均为主动权益类型,且大部分主要投资科技等成长板块。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上述提及的部分基金年内积累了较高收益。比如,易方达科讯年内收益超100%,万家北交所慧选两年定开A年内收益率超70%,易方达科翔年内收益超65%。
尽管名字里带着“成长”,安信新成长今年在成长风格主导的行情中却表现平平:A类份额年内收益仅3.21%,远低于重仓科技、医药、新能源等赛道的同类基金,排名靠后。
罕见分红
基金分红在公募行业本不稀奇,但主角历来是追求绝对收益的债券型基金或高股息策略的权益型基金等,比如红利主题基金,或者指数型基金。没想到,这一次聚光灯却打在了向来以“复利增长”为标签、鲜少分红的成长风格基金身上。
根据基金最新季报,上述近期分红的主动权益基金投资风格鲜明。比如,万家北交所慧选两年定开,是一只聚焦专精特新的成长型基金,自成立以来首次给投资者派发“红包”;截至三季度末,易方达科翔、易方达科汇、易方达平稳增长这三只基金均重仓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一次分红的收益分配基准日还要追溯到2021年底,彼时正值市场阶段性高点。
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成长风格主动权益基金出现分红确实较为少见。历来权益基金的分红“主力军”多为宽基指数基金和红利主题基金,其分红主要来源于成分股的股息收入。而成长风格主动权益基金的分红,则更多依赖于基金经理通过卖出股票所实现的价差收益,以往并不常见。
曾方芳还表示,分红后基金净值会因分配资金而自然下调,这是分红机制下的正常现象,但并非分红的核心目的。
锁定收益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四季度以来就有超过30只主动权益基金进行了分红,其中不乏多只偏向科技等成长领域的基金。这一现象,无疑为经历过前期市场深度调整的投资者,带来了一份“落袋为安”的踏实感。
那么,为何一些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不约而同地选择在此刻分红?
“核心背景在于今年以来成长板块表现突出,部分基金积累了可观收益,管理人通过分红帮助投资者将部分收益‘落袋为安’,从而提升投资体验与产品吸引力。同时,分红也可视为基金经理主动优化持仓结构、控制基金规模以保持策略效率的一种方式。”曾方芳告诉记者。
4月市场触底后,大盘一路反攻并站上4000点,成长板块领涨,不少重仓科技股的基金净值飙升,收益颇丰。但科技行情能否续写强势仍存分歧。
止于至善投资总经理何理向记者分析称,目前科创50指数PE(TTM)高达157倍,处于历史89%分位,估值显著高于整体A股,科技板块“贵溢价”特征突出。叠加主动权益基金对TMT(科技、媒体和通信)配置集中度刷新纪录,筹码结构极度拥挤,三季报披露后资金兑现收益的动力增强。
而放眼全球市场,何理认为,AI(人工智能)概念驱动的半导体高估值同样面临“压力测试”,海外“AI泡沫化”声浪此起彼伏,费城半导体指数接连回调,市场正重新校准AI资产的估值锚。
何理仍对A股科技股中长期基本面乐观,但其认为,短期风险收益比已明显转差,建议把风控放在首位,通过降低仓位、分散配置,将部分权重切换至金融、红利及周期等低估值板块,等待估值消化后再择机回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