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华商韬略 林岚
阿里又被白宫盯上了。
11月14日,据《金融时报》报道,一份白宫备忘录指控阿里为中国军方提供技术支持,威胁美国国家安全。阿里和中国大使馆驳斥其言论不实。
巧合的是,就在此前一日,彭博社指出,阿里将开拓AI C端应用,打造个人助手 千问APP。
这两个事件的接续发生,难免引起吃瓜群众的困惑:阿里新发一个APP而已,白宫你慌啥啊?
要算起来,阿里也是美国黑名单上的常客了。
2011年和2016年,淘宝两度被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列入“恶名市场”名单。
2018,美国当局阻止了蚂蚁金服对美国汇款企业速汇金国际的收购竞标,并呈交提案建议将其列入贸易黑名单。
2022年,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审查阿里云为美国企业提供的服务是否构成风险。
2025年,白宫和众议院官员对苹果与阿里合作、为中国市场的iPhone引入AI功能发出质询。
众所周知,对于中国企业,白宫一向“谁强撅谁”。以上制裁,侧面印证了阿里的四项业务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电商方面,阿里“全球买、全球卖”的跨境贸易网络已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超7亿海外用户,可与美国老牌电商亚马逊“争天下”。在2025年双11期间,阿里速卖通上超200个品牌的成交额反超亚马逊日均量的两倍。
专攻金融的蚂蚁集团则一度位列全球独角兽企业首位,全球用户规模和业务覆盖范围均居行业前列。
阿里云是世界上排名第三大的云计算公司,与美国最大两朵云——亚马逊AWS、微软Azure,并称3A,在全球市场展开激烈竞争。
到了AI时代,阿里基于Qwen大模型的AI能力似乎更让美国胆寒。
目前,阿里Qwen系列大模型的下载量、衍生模型量已超越美国Meta公司的Llama,双双问鼎世界开源模型界。其在全球的下载量已经突破6亿,衍生模型突破17万个,使用者不乏英伟达、微软、亚马逊等全球AI领军企业。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斯坦福大学《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指出,Qwen的重要模型贡献度位列全球第三,且中美顶级AI大模型性能差距大幅缩至0.3%,接近抹平。
在11月4日刚结束的、由美国机构Nof1发起的全球AI大模型实时投资比赛中,Qwen3-Max以22.32%的收益率夺冠;而GPT-5、Gemini 2.5 Pro等四大美国顶尖模型不仅落后还全部亏损,其中GPT-5以亏损超62%垫底。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2025年5月29日的财报电话会上表示,来自中国的Qwen和DeepSeek是开源AI模型中最好的,且已在美国、欧洲及其他地区获得了巨大关注。
爱彼迎CEO布莱恩·切斯基在媒体采访中公开表示,公司“大量依赖Qwen模型”,并直言“比OpenAI更好更便宜”。
推特创始人杰克·多尔西于2025年7月24日发文公开点赞Qwen3-Coder,表示希望“与Qwen3-Coder合作出激烈火花”。
而让美国破防的千问APP正是基于Qwen最强模型打造。
据悉千问App剑指ChatGPT——这位业内曾经唯一的规则制定者,这位企图通过禁用令、将中国早早赶下牌桌的C端AI先手玩家。
现在,一位中国新玩家带着最强开源模型落座了。世界AI牌局新启,悬念迭出。
对全球用户而言,个人AI APP大概将多一个够好、甚至更好的选项。
对美国人来说,曾经的打压恐怕将托举起中国C端AI应用的又一颗“超新星”,进一步丢失在全球范围内的AI份额,他们的慌由此也可理解。
而这,也许只是个开始。
“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三年3800亿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将会持续追加更大的投入。从我们现在看到的AI行业远期发展以及客户需求角度来看,为了迎接ASI(超越人类智能、能够自我迭代进化的超级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比2022年这个GenAI的元年,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饱和式投入,能够推动AI行业的发展,迎接ASI时代的到来。”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于今年9月的云栖大会上震撼人心的演讲,似乎还在耳畔。
而在坚定的“饱和式投入”下,Qwen目前所达成就,远期看也许只是起跑线。
千问APP的底气还不止有Qwen。它的另一个杀手锏,是阿里集团内的商业生态。
我们早已习惯用淘宝天猫购物,用支付宝付款,用高德地图导航,用钉钉办公、用夸克搜索……
这些和千问APP同属于阿里集团的王牌应用,早已深入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从而有望在未来为千问APP提供加持——这些海量真实场景是OpenAI等竞争对手可望不可及的资源。
再结合阿里云在B端服务中沉淀的丰富行业知识,千问APP的前途充满想象。
由此,千问APP在阿里体系内的自我迭代飞轮已呼之欲出,速度可能快到超乎美国人想象。
其实回看阿里的发展历程,会发现toB而优则toC曾反复上演,且剧情极为精彩。
2003年,当时阿里在B2B主业扭亏为盈、打开了局面,却决定要奔赴一场新的“折腾”。
受到雅虎日本商业模式的启发,以及非典疫情中互联网商业重要性凸显的触动,阿里开发一个名为“淘宝”的C2C平台。
后来的故事你已知晓。这一平台不仅打败了美国互联网巨头eBay旗下、当时在中国市场占据绝对优势的易趣,成为中国电商界无可争议的一哥,并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人知。
而与淘宝同年诞生的支付宝,最初的使命不过是凭借“担保交易模式”,解决集团内的买卖双方信任问题。
十年后的2013年,面向个人用户的余额宝产品正式发布,成为国内首只互联网基金。上线后第四天,余额宝便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上线后第六天,用户数突破100万。
2017年,支付宝成为全球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超越了之前的冠军——摩根大通美国政府货币市场基金。
历史屡次重演的背后,大概也有其必然性。
在“务实”层面,B端优势技术往往铸成C端突围的利剑。
在“务虚”层面,则是“客户第一”“拥抱变化”的企业文化。
当然,还有勇于拼搏的一代代阿里人。
这些要素,一次次地助力阿里有效地将B端的优势传导至C端的开拓,并最终成为C端市场的重磅玩家,乃至重塑行业形态与认知。
而如前所述,在AI时代,阿里的B端优势已显著到震撼世界。
在如此厚实的家底上,千问App有望续写阿里自B to C历史更为辉煌的篇章,且是在全球的尺度上——代表中国力量,粉碎美国AI霸权的美梦。
尽管此前阿里在AI领域更多着墨于B端的拓展,千问APP在C端才刚起步,却已引得美国人严阵以待。
那么加油吧阿里,怎么能让他们失望?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