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股市赚钱是大概率事情?

昨天讲仓位配置,我说底仓很容易选,并且说了几个条件,但是似乎有朋友只关注到高股息这一个条件,这是不对的。

我说的容易选,也只是相对而言,还是没简单到这个程度。

我刚才看了一下,今年A股股息达到5%的公司有一百多家,而且还有7家公司的股息超过10%。

如果真是这样,那直接在里面闭着眼睛选就是,或者干脆选前三甲。

今年股息排名前三的是东方雨虹、思维列控和广汇能源,他们的股息都超过12%。

那你敢把这三家当底仓吗?反正我是不敢的。

东方雨虹和广汇能源这两家公司我是详细讲过很多次的,老朋友应该都比较了解了。

我怀疑可能真有人把东方雨虹当底仓,因为公司已经连续两年都是股息率都排名整个A股前十,2024年的股息率将近12%,今年更是高达14%,是不是看起来很香?

还有广汇能源虽然2024年没有排进前十,但是2023年的股息率将近10%,排名第五,今年又是12%排名第三,是不是看起来也很香?

但是我说作为底仓的前提,是公司稳定,地位强势,财务健康,现金流充沛,分红意愿高,如果此时的股息率可以接受,那就可以选为底仓。

%title插图%num

就拿广汇能源来说,公司这么使劲分红,真的是因为分红意愿度高吗?

当然不是嘛,是孙老虎太缺钱,而且整个广汇系,现在只剩广汇能源这一头现金奶牛,都在眼巴巴要奶喝,压力非常大。

所以你可以说广汇能源是一家很优秀的公司,也是一家很有潜力的公司,但是做底仓还是不具备稳定性。

所以同样是5%以上的股息率,这一百多家公司,差别是很大的,还有很大一部分公司是“假高股息”,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投资者,达到市值管理的目的,而不是公司真的有高分红的实力。

说得再直白一点,很多公司是借钱分红,庞氏骗局。

但是也要澄清一点,企业正常负债是没问题的,不能说有负债的情况下分红,就都是庞氏骗局,这也是不对的。

比如之前关于万华化学就有很大的争议,这就是典型的靠财报投资给害的。

单纯靠财报是一定做不好投资的,任何企业都是动态,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必须要对公司建立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形象,才算是真正看懂这家公司,而财报只是片面的结果,它只能用来验证自己的分析和预测,而不是作为投资的理由。

负债是利用资本来加速公司的发展,分红是分享公司的劳动成果,这两条线既要结合,也要分开去看待。

另外还有一个词叫“高股息陷阱”,也就是公司的高股息,主要是因为低股价造成的,而不是经营实力提升的结果。

也就是假设分红不变,今天股价是10元,对应某个股息率,明天股价变成5元,那当然股息率飙升。

所以选择高股息公司,一定要去看真实的分红能力,如果股息率是被动提升的,公司实际赚钱能力其实并不怎么样,那就要考虑是否是高股息陷阱。

最后还有一点,即便是公司都没问题,但行业的波动如果太大,也是要谨慎的。

典型的就是中远海控,疯狂的时候股息率高达35%,分红五百多亿,但是肯定没人会觉得会一直保持是吧,这不可能。

当然中远海控现在的股息率也不低,对于中远海控是否可以用来当底仓,这个是有争议的,这一点我几个月前也详细讲过,我的观点没有变。

每个人的投资系统不一样,肯定有很多人重仓中远海控,甚至还有人几乎单赌这一家公司,博的就是开张吃十年的那一刻。

我不反对把中远海控当底仓,公司虽然不够稳定,但是其他指标很好,倒是可以接受,重点是公司钱多,足够支撑分红几年的。

但是单赌中远海控,我觉得有点过激,靠运气的成份有点大,需要很好的心理素质和风险承受能力,否则很容易拿不住。

任何强周期公司,拿不住是最大的风险,比较考验人性。

%title插图%num

所以你看选择合适的高股息公司,也不是随手一抓的事情,也还是要慎重考虑的。

一定要清楚底仓的定位,最大的功能是用来平抑风险的,而不是为了博取高收益。

如果纯粹是为了高收益,就不应该考虑仓位结构,就应该单赌一家公司,或者炒短线。

说到单赌一家公司,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买银行。

可以单买银行的逻辑很简单,比如几大国行,或者招商银行,你如果把闲钱存在银行,只有一两个点的利息,那还不如直接买这家银行的股票。

注意我说的是闲钱,也就是可以长时间不动的,你不能今天买了银行,过一段时间要用钱又卖掉,那股价跌了就亏了。

如果纯粹是因为股息率比存款利率高而买,那必须忽略股价的波动,老老实实当股东。

说到银行多讲几句,会员朋友是知道我之前买了招行的,几个月前卖掉了,差不多一倍的收益,我很满足了。

卖掉的原因不是不看好招行,招行当然很优秀,也是我讲银行最多的一家,主要是出于对整个金融行业的考虑。

金融行业未来一段时间必然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资金空转,第二个是让利。

现在经济比较难,并不是所有人都缺钱,钱并没有减少,再说还印了那么多钱,有钱人也很多,居民存款依然很高,但是钱如果不流动,对于经济来说,等于是废纸。

因为把钱存在银行的越多,对GDP的贡献就越小,很多行业的产业运转就会很艰难,金融机构拿着这些钱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出路,既没有合适的投资标的,也没有安全的借款对象。

所以这些钱就会在金融机构空转,空转不但不会产生收益,还会产生成本,这并不是好事。

健康的经济状态,是居民敢于消费,也有钱存在银行,然后银行拿着存款能够找到很好的投资项目,或者以较高利息借贷给需要钱的人或公司。

人们拿着这个钱又去投资,产生收益后,不但有能力还钱,还能有余粮,这就是有活力的经济,是一个良性循环。

%title插图%num

现在高层就是在想尽办法要进入这个良性循环,但是这个循环形成的前提是“信心”,而信心非常难形成趋势化。

然后让利就很简单,这是我们社会性质决定的,银行不让利谁让利。

当经济生态遇到问题的时候,必须要一支先锋队打破僵局,否则就会陷入无尽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境。

所以银行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缩表保业绩,要么扩表当先锋。

像平安银行这种没有历史包袱的,可以选择缩表,代价就是不受待见,你看其他银行现在股价都比较好,平安银行其实也很优秀,股价一直这么低。

但是不能所有银行都缩表,那会引起系统性风险,高层也不会允许,所以那些有历史包袱的银行,未来肯定是当先锋。

当然不是说当先锋不好,恰恰先锋是最容易拿战功的,经济问题一旦解决,先锋会立马衣锦还乡,但是这需要时间。

时间真的是个好东西,尤其是对于股市,投资无非就两个选择,要么择机,要么择时,对于价值投资来说,时间才是你的伴侣,而不是机会。

原因很简单,股市80%的涨幅发生在20%的时间内,可是没人知道这20%的时间发生在什么时候,也就意味着尽管80%的时间都很无聊,但也必须要耐心等待。

这也顺便回答了经常问到我的问题,能不能在行情好的时候参与,行情不好就下桌?

答案肯定是不行,当行情真的好了,优秀公司的股价可能蹭蹭蹭一下就涨上去了,这个时候你就是追高。

当行情还没有真的好起来,那你怎么提前预判?如果预判不了,那就只能接受高成本,成本越高,风险就越大,获得高收益的概率就越低。

即便不考虑风险,性价比其实也很低,比如同样5年时间,假设一个人从第一年开始,就把一笔闲钱低成本买入一家优秀公司,前面4年都没什么收益,到第五年,公司突然很快就涨起来了。

这个时候另一个人同样有一样多的闲钱,一直放在银行,等到行情开始涨的时候,也还不确定,等涨了一阵子,再去买同一家公司,但是成本很可能高出50%以上。

后面行情结束,这家公司翻了一倍,你们想想收益差距会有多大?只要成本高出的部分大于银行利息,那就是降低收益率。

这个例子可能不太合适,但是不要觉得很夸张,公司股价真正大涨的天数,是很少的。

其实抱着这种心理的人,本质上也是投机,投机主要就是靠运气。

很多人盲目自信,尤其是行情好的时候,中国有2.4亿人/户参与股市,全都是股神,运气好的可能短时间内翻好几倍,一时之间满脸春风,觉得自己很厉害,几乎都会忘乎所以,这是人性。

但是等这阵风过了,股市大跌,又会去找各种锅,比如运气不好啊,A股不行啊,市场有问题啊等等,反正不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

同样也不要觉得这很夸张,大涨的天数很少,大跌同样也是很快的。

我一直说投资是一辈子的事情, 这本来就是一件连续性的事情,不要给本就复杂多变充满风险的投资活动,再增加风险。

我们应该做的是设计一套适合自己的投资系统,稳定和坚定的执行下去,可以不断优化和完善,但是方向不要变,投资难度会大大降低,赚钱自然是大概率的事情。

我会以特变电工为例,在专栏讲一下我的操作逻辑,也是很多朋友这几天问得比较多的公司。

我做了下面这张《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表,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title插图%num

所有分析过的公司都会在上面这个表里更新数据。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