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作者:韩璐
图源:艾力斯
71岁的杜锦豪,由包工头变身为医药大亨。
他实控的创新药企艾力斯,仅凭一款药,半年卖出23.7亿元,净赚10个亿。2020年,这家公司的收入只有56万元,亏损高达3个亿。
4年时间,杜锦豪带领团队实现大反转。
“上半年的整体业绩不错,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我们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能安排。”
《21CBR》记者以投资人身份联系艾力斯,公司方面表示,在继续寻找新标的,方向仍聚焦在抗肿瘤领域。
8月28日收盘,艾力斯市值超500亿元。杜锦豪与祁菊夫妇也以110亿元身家,登上胡润全球富豪榜。
这一切,要归功于杜锦豪研发的一款抗癌药。
1
单品神话
一众明星创新药企中,艾力斯很低调,杜锦豪等管理层鲜少公开露面,可近年表现着实惊艳。
今年以来,艾力斯的股价从低位攀升,最高涨幅超200%,成为高反弹标的之一。
受资本追捧,是基本面使然。
从2021年到2024年,艾力斯的营收从5.3亿增至35.58亿元,飙涨近7倍,且扭亏为盈,去年大赚14.3亿元。
1-6月,其营收超过23.7亿元,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幅超六成,半年就赚了去年三个季度的钱。
“我们已有三款商业化产品,伏美替尼、戈来雷塞、普拉替尼。”公司方面回应记者。
其中,杜锦豪手里的核心产品,是小分子靶向药伏美替尼,在研管线也基本围绕其开展。
这款抗癌药,于2021年获批上市,同年进入医保,贡献了超过九成的收入;艾力斯今年业绩增长,也主要来自这款药的放量。
伏美替尼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肺癌是全球第一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的占比达85%,其中,超过一半属于EGFR突变型。
据预测,2030年,国内治疗EGFR-TKI药物的市场需求可达300亿元。
伏美替尼作为第三代EGFR-TKI抑制剂,临床疗效和耐药性突出,不良反应更低,对脑转移的疗效更佳。
进入医保后,这款药快速放量,去年的销量达到169.28万盒,同比增长超八成。
伏美替尼将进行第二次医保续约工作,杜锦豪为销量增长做好准备。
7月中旬,艾力斯称,其新增1.5亿片伏美替尼固体制剂生产线获批投产,每年的总产能提升至2亿片。
杜锦豪治下,艾力斯的吸金能力惊人,毛利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2021年更达到98.94%,其净利率一度高于“医药一哥”恒瑞医药。
2
泼天富贵
企查查显示,杜锦豪、祁菊夫妇,共同持有艾力斯超过37%的股份。
今年,夫妇俩晋升为百亿富豪,在胡润全球富豪榜上,身家高达110亿元。
截至6月末,杜锦豪手握10亿元现金,比去年底多了一倍,公司准现金总额超过42亿元,资产负债率不到10%。
财力雄厚的杜锦豪,不忘带领员工共同致富。
公司在8月8日发布公告,旗下两家员工持股平台“上海艾祥”和“南通艾耘”,计划减持1350万股。按照当天收盘价94.51元计算,上述拟减持股份,对应的最高金额超过12亿元。
公告显示,两家员工持股平台,其股份均在IPO之前以股权激励的方式取得,成本低廉。
员工认缴上海艾祥、南通艾耘股权时,每股价格仅9.82元-9.92元。对比8月28日的收盘价113.32元,其持有的股权价值已翻了10倍以上。
来源:艾力斯2025年半年报
上海艾祥由26名员工持有,除杜氏夫妇,还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董秘、医学总监、市场总监等职务的员工。
以公告当天股价计算,杜锦豪的创业搭档、艾力斯的核心创始人郭建辉之子Jeffery Yang Guo,持股2562万股,身价超24亿元;董事长杜锦豪本人,持股1080万股,价值10.21亿元。
在薪酬方面,杜锦豪一向慷慨,也看绩效。
员工人均年薪在2020年为23万元,2024年达到48万元,翻了一倍多。上半年,其管理费用增加一成多,原因之一就是涨薪。
核心高管的薪酬,去年就有大幅上涨。
其中,营销一号位黄晨,去年薪酬404.33万元,较2023年提升两倍多;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胡捷,达到304.06万元。
作为公司一把手,杜锦豪去年的薪酬为495.11万元,较2023年大涨超四成。
3
跨界研发
在医药圈,杜锦豪其实是个“门外汉”。
他是江苏南通人,1954年出生,从启东中学毕业后,就开始闯荡社会,做起了包工头。
1996年,他在上海创建了扬子江建设集团,在基建行业的发展红利下,积累了雄厚资本。
进入医药行业,实属机缘巧合。
2000年,身在美国的郭建辉发现了阿利沙坦酯的分子结构,并申请专利。
2004年,郭放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终身教职,带着专利毅然回国创业。
同为启东老乡,两人一拍即合,杜锦豪出资800万控股80%,郭建辉以专利作价占股20%,艾力斯由此诞生。
历经8年研发,2012年,郭建辉率队研发出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抗高血压药物阿利沙坦酯,现已是年收10亿级的大单品。
可惜,新药上市不久,郭建辉因病去世。
团队受到重创,杜锦豪并没有放弃,带领公司选择新方向。他将阿利沙坦酯的技术转让给信立泰,换来8.2亿元资金,同时转向肿瘤药研发。
杜锦豪选定了肺癌,这个国内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癌种。他没有广铺管线,而是精打细算,聚焦投入。
事实上,疗效出色的伏美替尼,没有烧掉太多钱。从2017年到2021年产品获批上市,累计研发投入不到7亿元,效率惊人。
2020年底,杜锦豪带领公司在科创板上市。
拳头产品大卖,杜锦豪未能放松。
去年,他以8.5亿从加科思引入两款产品的独家许可。今年5月,其中一款药获批上市,用于治疗G12C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打破单品依赖。
为应对市面上三代EGFR-TKI药物竞争,杜锦豪加紧拓展伏美替尼的临床应用范围。
今年7月,其针对另一类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适应症上市申请,被纳入优先评审。
未雨绸缪,杜锦豪古稀不辍,谋篇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