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间管理规模1550亿到1136亿,财通资管的阵痛有多深?

%title插图%num

导语:固收为基,权益为翼财通资管的增长挑战与战略选择。

作者:方旬

2025 年 8 月 16 日,财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财通资管”)发布公告称,公司权益投资总监姜永明因个人职业规划原因,清仓卸任旗下所有在管产品,并正式离职。消息公布后,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title插图%num

财通资管基金经理变更公告来源:财通资管官网

姜永明自 2018 年底加入财通资管,先后担任总经理助理、权益投资总监等职务,是公司权益投资团队的重要成员。在任期间,他所管理的产品在短期内曾取得亮眼成绩。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其管理产品的整体回报率达到 43.36%,不过,从更长期和产品结构来看,其业绩表现并不均衡。其管理的多只一年期封闭式基金曾出现双位数亏损。以 2021 年市场高点为起点,旗下旗舰产品“财通资管均衡价值”在两年多时间里净值接近腰斩,最低不足 0.6 元,创下公司主动权益产品的较大跌幅。

根据天天基金网数据,姜永明管理的六只基金的最后任职日期均为 2025 年 8 月 15 日,其管理权限已由李响接任。此次人事调整,使外界将目光投向财通资管的投研团队稳定性以及公司在权益投资领域面临的长期挑战。

财通资管规模缩水,权益业务短板凸显

姜永明的离职只是财通资管当前面临诸多挑战的一个方面。从公司整体管理规模来看,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Wind 数据显示,财通资管管理规模在 2022 年三季度曾突破 1550 亿元,但截至 2025 年中期已降至 1136 亿元,三年间缩水超过 400 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25 年以来 A 股市场进入慢牛行情,行业内普遍实现资金回流,多数资产管理公司规模都有回升,但财通资管的规模仍较 2024 年底下降 150 亿元,错过了这波市场反弹的机会。

%title插图%num

财通资管整体基金规模走势来源:天天基金

深入分析公司产品结构,可以发现公司长期依赖债券和固定收益类产品,主动权益业务发展滞后。截至 2025 年上半年,主动权益类产品在总规模中占比不足 20%,在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公司多只权益基金仍存在亏损。例如,“财通资管价值成长混合 C”在姜永明任职 3 年 236 天期间累计回报率为 -30.43%;“财通资管价值发现混合 C”任职 4 年 26 天累计回报率为 -21.88%;“财通资管价值精选一年持有混合 A”任职 4 年 83 天累计回报率为 -19.16%。这些业绩数据影响了投资者信心,导致资金持续外流,进一步限制了公司规模增长。而混合型基金方面,公司在 2022 年 3 月底达到高点后,规模出现波动下滑,截至 2025 年 6 月底降至约 117.54 亿元。

%title插图%num

财通资管混合型基金规模走势来源:天天基金

权益市场表现:“冰火两重天”的业绩分化

尽管财通资管在权益投资方面面临压力,但在今年市场回暖背景下,部分产品表现较好。据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公司共有 8 只基金收益率超过 50%,提升了市场关注度,为公司在权益市场争取了部分机会。

但从长期来看,基金业绩分化依然明显。

截至目前,仍有 14 只基金自成立以来录得亏损,占比约 11.6%。其中,“财通资管优选回报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自 2020 年 9 月成立以来累计亏损超过 31.74%;李响管理的“财通资管价值发现混合 C”自任职以来累计回报率 -20.61%,明显低于同期市场平均水平。以 2025 年上半年为例,该基金净值增长率 -2.68%,业绩比较基准为 1.29%,同时出现 0.37 亿份赎回,净资产变动率 -15.27%,规模缩水加大了修复难度。

%title插图%num

财通资管旗下成立以来亏损的基金来源:天天基金

这种业绩分化一方面显示公司在权益投资领域具备一定投资能力,能在有利市场环境下取得成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公司在投资策略和执行上存在不足,部分产品长期表现不佳,未能提供稳定回报。如何平衡不同产品业绩、提升整体投资水平,是公司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面对权益投资困境和规模缩水压力,财通资管积极推进业务转型与布局调整。除了公募基金业务,公司在资产证券化(ABS)板块持续投入,并取得成效。近年来,ABS 一直是战略重点,该业务扩展速度较快。今年以来,公司累计发行 41 只产品,规模 315.04 亿元;历史累计发行 214 只,总规模 1706.16 亿元,覆盖绿色能源、消费金融等领域,形成了较稳固的业务基础。

同时,公司意识到需加强权益类基金发展,改变过度依赖固收的局面。2025 年 1 月发布的投资策略报告提出“固收 + 权益”双轮驱动模式,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提高权益类资产占比。公司计划到 2028 年将权益类公募基金规模占比从不足 10% 提升至 25%。为实现目标,2025 年一季度推出 3 只新基金,均为偏股型或平衡混合型,包括 1 只发起式基金。这显示公司在固收优势基础上逐步拓展权益产品线,为业务转型奠定基础。

然而,业务转型面临挑战。在权益投资领域,公司需应对激烈市场竞争,提升投资团队能力,建立科学投资决策和风险控制体系。同时,在发展权益业务过程中,还需保持固收业务稳定,避免资源倾斜导致固收业务波动。

人事变动影响:治理稳定性引发关注

在业务转型关键时期,财通资管内部人事也出现调整。除了姜永明因个人职业规划离职外,高管层在过去 8 个多月多次变动。2024 年 12 月副总经理易勇离职;2025 年 1 月总经理助理周志远离职,常娜娜接任,并于 6 月 24 日晋升副总经理。

频繁人事变动和晋升节奏显示公司对核心人才的重视,也反映管理层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维持运营稳定面临压力。常娜娜毕业于天津财经大学和南开大学经济学专业,早年在渤海证券从事债券投资交易。2013 年加入财通资管前身,经历公司从资管部门升级为独立子公司全过程,长期专注固定收益业务,历任固收私募投资部总经理、董事总经理、总经理助理至副总经理。她的晋升体现公司对其能力认可,但高管频繁更替仍引发治理稳定性关注。

财通资管长期依靠固收业务,但随着公募规模扩大及权益产品占比提升,固收优势难以完全弥补权益短板。投资者认可固收稳定性,但权益基金表现低迷,对公司投研能力提出挑战。高管更替及基金经理离职,也影响治理稳定性。公司虽倾向提拔内部人才维持连续性,但用人机制能否支撑长期战略仍需检验。投研考核和激励机制透明度有待提升,高频操作可能被投资者解读为短期投机,影响信心。

总体来看,管理层不确定性叠加业绩压力,使市场高度关注公司战略执行力和组织韧性。公司在动荡市场中维持运营,但频繁人事调整也反映内部治理和外部环境压力。稳定团队、提升业绩、重塑市场信心,是财通资管未来发展的核心任务。

而从收益和营收层面分析,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财通资管实现营业收入 16.53 亿元,净利润 5.2 亿元。不同基金在收益率、净值表现和盈利来源上存在差异。

以包斅文管理基金为例,科技创新一年定开基金在过去一年、两年和三年表现位列同类强股混合型基金前 2%、前 8% 和前 1%,获国泰海通证券三年期五星评级,自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接近 60%。数字经济混合 A 基金表现稳健,过去一年和两年收益率位于同类前 5% 至前 2%,自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超过 80%。这些基金表现为投资者带来回报,同时提升公司品牌和市场声誉。

%title插图%num

财通资管科技创新一年定开基金累计收益来源:天天基金

但是,也有部分基金表现不佳。如价值发现混合 C 基金全年总收入约 1771 万元,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2.25 亿元,占比最大,表明基金净值增长主要依赖未实现资本利得而非直接投资收益。全年股票投资亏损 2.18 亿元,股利和利息收入有限,管理人报酬 681.27 万元,占总支出八成以上,托管费和销售服务费分别为 113.55 万元和 36.09 万元,费用刚性较强,全年净利润 923 万元。价值精选一年持有混合 C 基金全年收入不足 600 万元,投资亏损 1.81 亿元,其中股票投资亏损 1.9 亿元,全年净亏损 185 万元。均衡价值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全年投资亏损 6.1 亿元,其中股票投资亏损 6.23 亿元,虽有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5.91 亿元支撑,但全年净利润仍为 -3237 万元。

%title插图%num

财通资管价值发现混合C基金利润表来源:天天基金

这些数据显示,财通资管旗下基金业绩存在明显差异,投资收益波动对公司净利润产生显著影响,其基金盈利能力在较大程度上依赖公允价值波动,而非稳定的投资回报。这一情况反映出,公司在产品策略、业绩修复及费用管理方面仍有可优化的空间。

姜永明离职,是财通资管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除此之外,公司还面临规模缩水、业绩分化、业务转型、人事变动及基金表现复杂等多重问题的交织影响。当前行业处于监管趋严与集中度提升的背景下,财通资管需直面上述问题,后续拟通过优化投资策略、提升投研能力、稳定管理团队、完善考核机制等措施,逐步扭转当前不利局面,重建市场信心。从发展前景来看,财通资管未来既面临挑战,也存在机遇,其后续需坚持变革方向,稳步推进相关举措,以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