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亿全球人形机器人最大单被深圳公司拿下,上市五次配售究竟有何玄机?

%title插图%num

又一国产机器人厂商斩获大额订单。

全球人形机器人最大单笔订单

据“优必选科技”公众号,继7月斩获近亿元的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最大单笔订单后,优必选再次刷新纪录,获得某国内知名企业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该合同以人形机器人Walker S2(具备自主热插拔换电系统)为主,优必选将在今年内启动该合同交付。这也是截至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最大的合同。

7月18日,根据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的《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中标公示》,优必选成功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额 9051.15万元的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主要采购优必选的Walker S工业人形机器人系列产品。

今年3月,优必选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推出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

据公开数据统计,截至目前,优必选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已获得近4亿元合同(含上半年已交付近5000万元人形机器人订单)。

截至今日收盘,优必选港股报102.5港元/股,市值约为484亿港元,今年来涨幅为86.53%。

2025年上半年营收破6亿减亏18.5%

公开资料显示,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国内“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优必选近期的一笔战略合作也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8月31日,优必选宣布与国际知名投资机构Infini Capital正式签署10亿美元战略伙伴合作协议,并同步推进中东建厂、产业链投资等深度协同。

Infini Capital旗下管理多支一级、二级基金,双总部位于阿联酋阿布扎比和中国香港,有着多元化的投资布局,深入覆盖战略新兴科技、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智能制造等投资主题。近期,Infini Capital旗下多支基金深度参与商汤、第四范式、中国儒意、比亚迪、蓝思科技、曹操出行等多家港股高科技上市公司的配售和基石投资,已为中国高科技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超过100亿元港币的资金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3年底上市以来,优必选资本运作频繁,通过战略融资授信以及多次配售和银行信贷等渠道筹措资金。

截至目前,优必选共完成五次配售,分别在2024年8月、2024年10月、2024年11月、2025年2月、2025年7月。最近一次配售,优必选发行了30155450股,募资总额约24.7亿港元,累计上市后配售募资达45.4亿港元。

上市后还进行配售,业内人士认为,这反映了该公司存在较大的资金压力。除了融资和配售,上市以来,优必选还发布了六次申请银行信贷的公告,分别在2024年1月、2024年3月、2024年8月、2024年12月、2025年5月、2025年8月,拟申请金额分别为10亿元、18亿元、11亿元、19.5亿元、15亿元和2亿元。而申请银行信贷的原因,都是“因公司业务扩展”。

8月29日,优必选公布了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2025年上半年,优必选实现营收6.21亿元,同比增长27.5%;期内亏损收窄至4.4亿元,同比减亏18.5%。实现毛利2.17亿元,同比增长17.3%;研发费用2.18亿元,占营收35.1%。费用端成效显著,但成本端压力犹存,2025年上半年优必选营业成本4.04亿元,同比增33.8%,高于营收增速27.5%,直接导致整体毛利率从38%降至35%。

整体看,优必选在营收增长与商业化突破亮眼,亏损收窄但盈利压力仍存。

多家A股公司“晒单”

A股方面,多家上市公司于近期密集披露了机器人领域的送样、订单情况。

9月3日,美芯晟表示,公司在汽车与机器人领域布局传感器、汽车照明、接口芯片、激光雷达等多类产品,产品应用会进一步增加,机器人领域已实现市场份额的突破并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

同日,同益中表示,公司与行业内机器人腱绳厂家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沟通,目前已有小规模销售订单。

9月2日,捷昌驱动介绍,公司已布局人形机器人线性执行器模组、旋转关节模组及空心杯电机模组,并与下游具身机器人客户开展合作,部分产品已经进入客户送样测试阶段。

同日,涛涛车业表示,8月公司已完成美国K-SCALE公司部分机器人产品的小批量试产,后续视市场反馈情况定。

在9月1日召开的科创板细分行业集体业绩说明会之机器人行业专场上,天准科技董事长、总经理徐一华介绍,目前人形机器人大脑控制器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有多个客户今年已经开始向公司下批量订单。

摩根士丹利2025年6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在四年内翻倍,从2024年的470亿美元增至2028年1080亿美元,年增长率达到23%。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全球机器人市场的份额约为40%。

国家统计局6月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5.5%,达到69056台;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13.8%,达到约121.6万台。

上述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显示,到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达到25.2万台,2050年预计将增至3.02亿台,占全球人形机器人存量的30%。报告说,2025年将成为“人形机器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之年,标志着人形机器人大规模量产的开端”。

报告指出,中国已在全球机器人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去年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中国目前拥有74.17万家机器人相关企业,包括优必选、宇树科技、智元等行业龙头。

华泰证券则认为,产业初期交付订单数并非关键指标,核心仍在于能否初步形成正确模型范式和数据飞轮。中国制造业企业大规模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有望带来硬件成本非线性下降,硬件的卡点或不是核心难题,更重要的在于AI赋能下的机器人大模型创新,即通过实现智能泛化进一步打开市场需求,最终落地空间较大的ToC市场。

基于此趋势,上述机构指出,当前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一方面开始落地VLA大模型,另一方面已经在一些对精度和作业能力要求相对较高的工业厂家做探索,进行真实数据的采集和模型的训练。

方正证券表示,当前人形机器人订单从教育科研延伸到工业制造、商业运营、政企服务,体现有更多应用场景在试验机器人部署的可能性。从投资层面来看,国金证券建议关注新技术迭代及零部件门票行情,预计供应链将重新启动,下半年各环节定点将陆续落地,包括:触觉传感器、谐波减速器、摆线针轮、高功率密度电机、peek以及粉末冶金工艺。

来源:新财富杂志综合自上海证券报、界面新闻、财联社、华夏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