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图由AI生成
作者| 史大郎&猫哥
来源| 是史大郎&大猫财经Pro
“不是,你惹他干什么?”
教师节那天,罗永浩发了一条微博,吐槽了一下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当然了,话说的不好听,但最后的建议还是很中肯的。
“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然后,老罗开始聊让他恶心的饭馆预制菜了。
结合老罗过往的战绩,这条微博里面,吐槽不新,观点不新,甚至可能就是随口一句,远不如他近期在脱口秀、“女拳”等方面话题的战斗力。
西贝咋回应的呢?
先是通过客服否认预制,然后西贝的老板贾国龙上了一个大招,将起诉罗永浩,并在旗下餐厅推出“罗永浩菜单”。
这回,网友们都被贾老板的操作整懵了,“上一个跟老罗较真的西姓同学叫「西门子」”,那个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老罗战绩可查。
贾老板凭一己之力,硬生生地把火力从预制菜,拉回了西贝。
论对线,老罗是真还没怕过谁,贾老板这是要激发他的战斗力。
果然,“起诉”之后,老罗火力全开,不仅继续炮轰西贝“预制菜”,更是把矛头对准了餐饮行业,他要搞一台设备“把用了预制菜后不肯说实话的餐馆横扫一遍”。
自然了,西贝首当其冲。
本来,这事儿当个吐槽,不理会,也就过去了,大家吐槽完之后,也就是该吃吃该喝喝,也不会有多少人对“西贝到底用没用预制菜”揪着不放。
但是现在,这事儿对西贝来说,肯定是灾难性的。
预制菜这事儿,其实争议还挺大的。
2024年,国务院在预制菜食安以及产业发展的通知里,对预制菜是有定义的,不加防腐剂,工业预加工,加热或熟制后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那时候,市监总局负责人强调,连锁企业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贾老板为啥敢说“100%不是预制菜”呢?
就是因为,西贝使用的就是中央厨房模式,贾老板说,“预制和预制菜是两回事儿”。
但是,很快,网友就贴出了西贝的“牛肉饭”以及“椒麻鸡”的料包,非即食,保质期9个月。
它是不是预制菜呢?这个时候,标准和认知之间,就产生了强烈的冲突。
西贝肯定说,这不是预制菜,只是经过中央厨房统一配送的产品,但是作为消费者,肯定不认同这种说法了,不少网友都曾目睹,西贝的厨师撕开包装,上锅一热,装盘之后,就成了一道菜。
即便是只是“预制”,咋就成“现做”的了,消费者又不是傻子。
而且,冲突更大的,是价格。
在说罗永浩那一桌菜的时候,贾老板说,“我也是个消费者,咱们凭良心说话,真不贵”。
但其实,大家不是不能容忍预制菜,也不是不能接受价格贵,而是接受不了两者同时发生。
中央厨房稳定供应链的同时,也在节省成本,但提起西贝,大家普遍脑内就是一个字,“贵”,西贝在量少价贵上,还是很有“口碑”的。
结果,贵的同时,还是让大家在餐馆吃“料包”菜。
以前,还可以含糊一下,现在,大家是真的想起这茬来了。
在情感上,大家确实很难接受,自然,西贝就得面对来自消费者的口诛笔伐。
这也不是西贝第一次的公关灾难了。
西贝高光,是在2020年,餐饮全行业困境,贾老板出来哭穷,说“贷款发工资”,直接一夜爆红,银行也很快行动,给了贾老板一大笔贷款支持。
活过来第一件事儿,就是涨价,“为企业请命”的贾老板,一下就成了活靶子。
涨价这事儿,难分对错,后来他们的副总出来火上浇油。
有大V把对涨价的舆论反弹,归因于“95%的微博网友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然后,这位副总“学习了”,颇有点“月入5000以下不配吃西贝”的架势。
大家不干了,享受完自己呼吁过的政策红利之后,就开始用涨价来收割更大的红利,这个算盘珠子都崩到了大家脸上,然后回过头来贬低自己的消费者。
舆论反弹就是很自然的了。
而贾老板自己,也曾有过“霸道总裁发言”,996被讨论最多的那几年,贾老板也跟风,他比“996是福报”更狠,“996算个啥?我们是715、白加黑、夜总会”。
“每周工作7天,每天15个小时,白天加晚上,夜里总开会”。
当然了,这种违法操作背后,又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叫做“自愿”和“奋斗”。
资本家都自爆了,网友自然也没闲着,西贝再次登上风口浪尖。
贾老板给西贝曾立下了不小的目标:一是2026年完成IPO,成为市值千亿的上市公司,二是2030年公司营收突破千亿大关。
但是,公司没做到千亿,先积极挑战公众认知。
1000亿,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