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家庭,孩子长大后最有底气?

点击 “简七读财” ,发送消息“ 理财 ”

小白轻松入门~

%title插图%num

晚上好,我是简七编辑部的冰冰。

前几天跟朋友聊天,她突然问我一个问题:「你觉得什么样的家庭,孩子长大后最有底气?」

我想起最近看过的一本书——范博宏教授写的《交托之重》。

它讲的是「家族企业传承」,乍一看,似乎离我们普通人很远。

但读下去,我发现它其实讲的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除了钱,我们还能留给孩子什么?

01 富不过三代,不是宿命

书里开篇就提到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

全球范围内,家族企业能传到第二代的,大约只有30%;

能传到第三代的,只剩12%;

能传到第四代的,更是寥寥无几。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富不过三代」。

但范教授提醒我们,这并不是命中注定,而是有规律可循:

财富容易被分散和消耗;精神与价值观,如果没被好好传承,就会慢慢消失。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钱太少」,而是在传承的过程中「精神力量」中断了

为了说明「精神比金钱更重要」,书里用了不少案例。我挑两个来跟你分享——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一手创办了台塑集团;他在世时极其节俭,比如每天早餐都只是一块小面包。

他把这种节俭和务实当作「家风」,不断要求子女学习。

结果,等他离世后,台塑的庞大产业依然运行良好,家族并没有因为「谁来继承」而大打出手,反而百花齐放,家族成员都有自己的事业做。

这就是精神力的作用。金钱会被分掉,但价值观却能让一个家族保持团结。

另一个案例是香港的新鸿基地产,它是由郭得胜创立的家族企业。

在郭老先生去世后,三兄弟共同接手。前期因为家风严谨,企业发展得很好;但后来,兄弟间出现分歧,没有统一的治理机制,最终导致家产分裂。

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看:

王永庆家族的「精神传承」,让财富得以延续。可如果没有长远规划、没有制度,单靠「血缘」维系,很容易在下一代分崩离析,家族财富也就在冲突中逐渐稀释了。

钱只是结果,精神和制度才是根基。

02 我们普通人能学什么?

可能你会说:「这些都是大企业家的故事,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小型家族企业」。我们同样面临三个问题:

财富怎么管理——存钱、买房、理财;

价值观怎么传递——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的习惯

家风怎么建立——一个家庭的气场和氛围。

在阅读过程中,我越发赞同「精神力」这一观点,因为我身边就有两个鲜活案例——

我有个表哥,成绩很好,家境也很好,从小就属于「别人家的孩子」。

但是由于他父母长期争吵,家里的气氛总是剑拔弩张。后来,表哥患上了精神疾病,高中辍学,至今都无法融入社会,每天只能靠打游戏度日。

我还有个表弟,家里氛围特别好,一家人意见不同时,也总是能坐下来好好说。

表弟从小就表现出了「强大内核」:家里条件不好,他也坦荡向别人说起。

这种从小养成的「精神底气」,让他即使走在相对普通的道路上,也活得很自在。

他身上有种「豁达」的力量——不跟人比较,也不会被外部眼光束缚,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节奏。

03 除了钱,我们还能留给孩子什么?

读完《交托之重》,我反复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我什么财富都留不下,那还能留给孩子什么?

这本书给了我三个方向:

1)留「习惯

王永庆的故事让我很有感触,他虽然是富豪,但一直坚持节俭;这种习惯,被子女继承下来,成了家族的护城河。

对我们普通家庭来说,也一样:养成存钱的习惯;保持学习的习惯;面对困难时坚持的习惯。

这些习惯,会比一笔钱更有价值;因为习惯能伴随孩子一生。

2)留「价值观」

书里说,「特殊资产」是家族最宝贵的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价值观。

比如:我们怎么看待诚信?我们如何对待别人?我们遇到诱惑时,能不能守住底线?

这些观念,孩子会通过耳濡目染继承下去。

比如父母以身作则「借钱一定要还」,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形成责任感,并且对于「借贷」会格外谨慎。

3)留「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里流动的「空气」,它看不见,但能被孩子深深感受到。

有的家里,饭桌上永远充满争吵;有的家里,哪怕条件一般,却始终保持温暖和鼓励。

前者会让孩子形成恐惧和防御,后者会让孩子更有底气去面对世界。

所以,家风不是虚的,而是每天的点滴积累。

就像范教授说的:真正的传承,是把家族当作一个组织来治理。

写到这里,我越来越觉得,《交托之重》其实是在提醒我们:财富可以失去,但精神不能缺席。

作为父母,我们也许没办法给孩子留下一家大公司,但我们可以留下:

面对挫折时不放弃的勇气;对金钱合理使用的态度;对学习和成长的持续追求;以及,一个温暖的家庭氛围。

这些东西,远比数字更有力量。

当我们谈「传家」的时候,不妨少想一点「我要留下多少钱」,多想一点「我要留什么样的人」。

毕竟,真正能传下去的,不是金钱,而是人。

晚安。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