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险兜底”到“主动安全”,平安重新定义好车险

%title插图%num

撰文丨韩璐

早高峰时段,一位车主在繁忙路段发生追尾。若在以往,这意味着数小时的等待:等交警到现场划分责任,等保险查勘员拍照定损,再加上后续繁琐的修车方案协商。

这一次,车主仅通过手机APP上传了几张现场照片,短短几分钟便完成了整个处理流程,随即驾车离开现场,准时赴约。

这一创新并非偶然。

基于对行业痛点与客户需求的深度洞察,中国平安于9月19日宣布,焕新升级“车险三省名片”,全新推出“三大理赔服务”,升级“六项用车服务”,构建全场景、全流程的客户服务体系。

这不仅是服务模式的创新,更是对车险价值的重新定义——从传统的经济补偿机制,升级为以“省心、省时、省钱”为核心的全新服务体验,让”买保险,就是买平安”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这一变革标志着车险行业正式从“事后赔付”的被动模式,迈向“事前预防+事中陪伴+事后保障”的全新阶段。

通过科技赋能与服务创新,平安解决了消费者的实际痛点,更引领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创造,重新定义了车险服务的标准与边界。

车险体验再升级

当前,车险行业正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消费者在日常使用中遭遇的种种困境,仍屡见不鲜。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成因中,驾驶人因素多年来占比超过80%。其中,漠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不熟悉不遵守路权规则引发事故的占比接近50%。

同时,车险市场已从单一的事故赔付转向全方位服务,用户对高效理赔、全流程守护及个性化权益的需求日益增长,车险服务能力亟待提质增效。

%title插图%num

理赔流程的繁琐复杂,是影响车主车险保障体验的决定性因素。

数据显示,车险人伤案件平均处理时长超过30天,车主平均需要与保险公司交互5次以上才能完成理赔。

出险后,车主往往要等保险查勘员到场,在高峰期等待时间更长,不可预知的等待容易滋生焦虑情绪。

医疗垫付难、纠纷调解更是让车主感到“心累”。许多车主在事故后需自行垫付高额医疗费,事后再报销,资金压力大

全国车险产品相似度超过90%,消费者在选择时往往只能比较价格。安全驾驶行为得不到应有激励。

一位连续8年无出险的车主表示:“我的安全驾驶记录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优惠或更好的服务,感觉良好的驾驶习惯得不到任何回报。”

这些痛点一方面造成了用户体验的割裂,另一方面也成为行业创新的突破点。

消费者迫切需要更以客户为中心的车险产品,这正是平安车险此次升级的意义所在。

重塑车险价值标准

直面上述行业沉疴,平安车险此次升级精准发力,以“三免”信用赔、人伤包办和“修车质保”为核心,推出覆盖理赔与服务全链路的革命性体系,系统性破解传统车险“理赔慢、流程繁、体验差”的痛点。

针对长期安全驾驶的优质客户,平安推出“三免”信用赔服务,直指理赔流程中的三大堵点:

%title插图%num

“免现场”服务,针对保险查勘等待时间长的难题。在责任明确案件中,车主拍照即可撤离,平均节省现场等待时间45分钟,彻底告别“耗在现场等查勘”的时代;

“免证明”服务,直指单方事故报警开具证明的繁琐流程,客户无需报警处理,省去往返交警队和保险公司的奔波,平均减少客户时间成本2小时以上;

“免交损”服务,瞄准定损争议最多的维修环节,对客户信用额度内的修车费用直接认可,从根本上解决了配件价格、维修方案争议问题。

在人伤案件处理这一行业长期难以解决的痛点上,平安创新推出“人伤全包”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全程兜底保障:

在合作医院就诊的伤者可享受100%医疗费用垫付,真正实现“住院不花钱,出院即结算”

非合作医院就诊的伤者,平安也会在保险范围内提供预赔服务,彻底改变了以往需要伤者先自行垫付、事后报销的传统做法,切实做到了“安心治疗”。

%title插图%num

同时,平安还提供全程专业调解服务,由公司专员主动对接伤者,处理康复、出院及赔偿事宜,极大减少了客户的纠纷与沟通成本。

此外,在用车服务方面,平安产险通过平安好车主APP,升级救援、代驾、年检、充电、加油、洗车等六大服务,集效率与保障于一体。

救援更省时,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救援,全国县域可达,超时补偿;代驾快接单,晚高峰时段代驾优先派单,提供无接单补偿;

年检更省心,足不出户年检代办、24小时内完成办理,超时补偿;充电更省心,充电好桩不超1公里,跳枪可获补偿;

加油更省钱,全国主流油站加油8折起,贵于线下价补偿;洗车更干净,精选洗车网点提供标准普洗与精洗,洗不干净可免费重洗,为车主提供全天候、全链条的用车支持。

这一服务体系的创新,体现了平安从赔案处理到用户体验全面升级的决心,更推动了整个行业从模糊服务承诺向精确服务保障的重大转变。

生态价值升维

“服务无止境,满意无终点。”

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表示,中国平安将继续大力推动改革创新,通过科技革新、服务升级助力车险业务持续释放创新动能,为车险客户提供更好的“三省”体验,为车险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平安车险此次以“三免”信用赔和人伤包办为代表的服务升级,是对理赔流程的重塑,更标志着中国平安对车险本质的重新思考——

从传统的“经济补偿者”战略,转型为用户出行全周期的“平安守护者”,实现从“风险兜底工具”到“安全出行激励”的价值升华,让“买保险,就是买平安”的全新理念落到实处。

%title插图%num

具体来看,平安车险的价值升维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理赔模式的升级,从“赔得多赔得快”的被动赔付,升级为鼓励”不出险”的主动安全防控,通过驾驶行为激励引导用户形成更好的驾驶习惯;

其次是从标准化、同质化产品,升级为用车养车全流程的“优质体验”,将保险服务延伸至车主用车的各个环节;

第三是从单纯的经济补偿,升级为个人与家庭平安的“情感支持”,让保险成为连接用户情感的纽带;

最后是从基础的保险保障,升级为倡导安全驾驶的“社会价值导向”,通过科技手段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提升。

为实现这一转型,平安整合代驾、救援、年检、充电、加油、洗车六大高频服务,构建起一体化的生态平台。

目前,平安产险的平安好车主App不断拓展服务边界,打造一站式车服务生态圈,注册用户数已超2亿,链接超26万家合作商家,提供救援、年检代办、代驾、洗车等80多项服务,每天服务人数超300万,每秒就有30多位车主获得服务,真正实现了从保单管理到出行伙伴的跨越。

更深层的创新在于,平安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越安全越受益”的正向激励体系,为安全记录良好的“好车主”提供专属服务特权,真正践行“好车主值得被优待”的理念。

%title插图%num

这种尝试超越了传统保险范畴,实现了三重价值创造:

对用户而言,完成从经济补偿到情感连接的升级,让保险成为有温度的服务体验;对行业而言,推动从“事后赔付”向“事前预防”的转型,引领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对社会而言,通过促进安全驾驶,预计可帮助降低交通事故率,贡献于整体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的提升,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平安此次升级,为行业提供了从产品竞争迈向生态竞争、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的全新范式

这重新定义了好车险的服务标准,更展现了保险企业作为社会风险管理者所能创造的更大价值。

如平安产险总经理史良洵所言,优质服务不是口号,而是贯穿于细节的每一次倾听、每一次响应、每一次服务。

“车险三省名片”的发布是一个新起点,平安产险将以此为契机,推动车险服务从“被动理赔”向“主动守护”转型,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出行保障和安心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