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直播间遭网暴,仅剩一家门店直播,雷军抖音账号半个月掉粉30万

红星资本局10月14日消息,10月13日凌晨发生的一起致命交通事故,引发公众对小米汽车安全性的质疑。近两日,小米汽车直播间遭遇负面言论刷屏,甚至有主播被人身攻击。小米创始人雷军抖音账号最近2天掉粉超6万,半个月掉粉30万。

小米汽车直播间遭网暴

今日仅剩一家门店直播

据蓝鲸新闻报道,10月13日,多个小米汽车直播间都遭遇了负面言论刷屏。许多网民在直播间内刷屏“门把手打不开、垃圾车、绿化带战神”等言论,甚至对主播进行人身攻击。对此,有主播在直播中回应:“我们只是打工人,请停止攻击。”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10月14日下午,抖音上只有小米汽车广州番禺店在直播,其他小米汽车门店账号都暂停了直播。不过这些账号最新视频的评论区,也充斥着对小米汽车质疑的声音。

%title插图%num

小米直播间内有负面评论刷屏

而在这唯一一个直播间,依然有负面评论刷屏,且有相同的账号在反复发布负面评论。有的通过本次事故攻击其安全性;有的攻击雷军,有的质疑小米汽车外观设计抄袭保时捷,有的再提小米海报的小字营销……

值得一提的是,甚至有少数评论在攻击主播。该直播间的主播没有露脸,只是单纯介绍产品及政策,没有任何其他的内容。

10月14日,有小米汽车销售向红星资本局表示,不对本次事故的影响做回复,一切以官方通报为准。

2天掉粉超6万

雷军抖音账号半月掉粉30万

截至目前,小米汽车与雷军均未就此次事故做出回应或发布声明。

事故发生的前一日(10月12日),雷军连发4条微博,内容包括宣传小米YU7的紫水晶车色、一组小米手机拍摄的新疆风景照、在新疆的高原路测进展、首届小米员工车展。事故当天,雷军再发两条微博,宣传嫩芽黄车色,评论YU7车主摄影大赛。10月14日,雷军更新了关于新疆高原测试和小米17手机的宣传内容。

%title插图%num

图为雷军微博发文截图

雷军的评论区里同样有大量负面评论。微博显示,“30天内,博主(雷军)已拉黑恶意评论用户17人。”评论中有很多是关于本次事故暴露的安全问题的质疑,要求雷军给出解释。争论焦点在于,事故车辆没有明显变形,车门为什么打不开。

对于小米和雷军的持续沉默,有网友喊话:“都这个时候了,还坚持宣传产品,就不能暂停一下么?”“每次都这样,可以直接解决都要拖你好多天”。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有网友喊话雷军回应车门打不开的问题

受事故影响,10月13日,小米集团(01810.HK)港股开盘后直线跳水,盘中一度跌超7%,收跌5.71%;10月14日收跌0.94%。

不久前,小米因“小字营销”翻车,雷军被质疑过度营销、人设崩塌,粉丝数量持续下滑。灰豚数据显示,9月15日至10月14日,雷军抖音账号近30日掉粉36.1万。从9月29日开始,雷军的抖音粉丝数量每天都在减少,最近15天减少了30.1万。10月14日,截至红星资本局发稿,雷军抖音粉丝数为4472.9万,两日内掉粉超6万。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雷军抖音账号半个月掉粉30万

红星新闻记者 吴丹若

延伸阅读

小米SU7成都事故再引解锁争议,打不开的电动车门已成监管焦点

周末在成都发生的一起小米SU7 Ultra严重碰撞事故,再度引发外界对这家快速崛起电动汽车品牌的安全性关注。就在今年3月,安徽铜陵发生了一起类似的小米SU7致命事故,造成三人身亡。

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的警情通报称,本次事故造成驾驶人邓某某死亡,邓某某涉嫌酒后驾驶。这份通报和小米汽车官方均没有对外公布,碰撞事故发生后该车车门是否处于解锁状态,而这是外界最为关注的焦点。

从多份现场视频来看,在该小米SU7 Ultra的车头高速撞上道路中央绿化带后,迅速起火燃烧。多名路人参与救援,试图通过拉门和用脚踹门等方式打开车门,但未能成功。消防人员赶到后,用水枪压制火势,随后用工具才破拆车门。

%title插图%num

图为网友拍到的事发现场

%title插图%num

众人欲上前实施营救

据目击者对澎湃新闻回忆,尽管车身焚烧严重,但涉事小米车辆外观并未出现明显变形,整体形态仍然较为完整。“外车门是个电子锁,当时无法打开。”

现行的《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国标规定,车辆在碰撞发生后,至少应保证一扇车门能够打开;而将于明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乘用车后碰撞安全要求》标准明确要求,碰撞试验结束后,车门必须处于解锁状态。

不过,通过上述两项国家标准的碰撞试验速度均只限定在50km/h±2km/h。从现场视频推算,成都碰撞事故中小米SU7 Ultra的车速已经远超国标要求。

包括小米SU7 Ultra在内,市场上在售的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均采用的电子车锁装置,通过整车控制“大脑”,即车载中央计算单元控制自动上下锁和手机远程解锁等。

当车辆发生碰撞时,遍布车身的传感器会立即感知到冲击,并迅速将冲击信号传递至中央计算单元,后者随即向车门锁发出解锁指令。但是,如果发生严重碰撞造成中央计算单元或车身控制模块受损,解锁信号可能无法传递到位,导致车门无法打开。

中保研碰撞数据显示,在侧面碰撞试验中,配备电子门把手车型的车门弹出成功率为67%,而机械门把手的数据则为98%。

清华大学汽车系博士、汽车博主张抗抗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指出,为提高安全冗余,部分汽车公司会将安全气囊的碰撞感知信号,通过CAN总线(控制器局域网)接入车门解锁控制回路。

当安全气囊控制器检测到达到值的碰撞事件时,通过CAN总线将事件上报,由车身控制模块联动门锁控制器执行自动解锁,以便更快进入救援态势。

“安全气囊系统是汽车最重要的安全功能之一,对碰撞反应最准确。若气囊引爆,意味着碰撞事故较为严重,也应同时解锁车门。”

他向界面新闻进一步解释,车门“解锁”并不等于“打开”。碰撞发生后,车门仍需依靠机械或电控结构才能被拉开。没有设计成气囊触发后车门自动弹开,是因为在车身变形、车辆侧翻或涉水等复杂场景下,强制开启车门反而可能造成新的安全风险,甚至让救援更加困难。

“因此仅设计为自动解锁,但打开车门仍需要人员通过主动操作机械或电控结构来实现,这就依赖于打开车门的机械结构或电控结构尚能维持正常功能。”

在正常情况下,车辆依赖高压供电平台来驱动门锁和其他电控系统。但在严重碰撞时,为防止电池起火或爆炸,高压供电会被自动切断,车辆此时依靠低压系统来执行包括车门解锁在内的紧急安全功能。

部分汽车厂商为了提高安全冗余,还设计了双低压平台,以确保即使其中一套低压系统失效,基本功能仍可运行,增加车门电动解锁的概率。

然而,在极端碰撞事故中,如果整车供电完全中断,电控系统失效,手动拉开解除的机械锁将会成为逃生的最后一重保障。一位小米SU7标准版车主告诉界面新闻,小米SU7每个车门都配有机械锁,可在断电状态下紧急打开车门。另外,小米产品手册也详细提供了从后备箱紧急逃生的方法。

要注意的是,应急机械锁位于车内,需要乘员保持状态清醒和具有一定行动能力才有使用价值,对于车外救援人员来说,破门仍主要依赖传统的砸窗或拉动门把手等方式。

考虑到电子车锁的安全隐患,监管层已开始制定更严格的技术标准。今年9月24日,工信部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要求每个车门的车门外把手也应具有机械冗余设计,保证事故断电后能在不借助外部工具情况下,可使用机械释放功能打开车门。

界面新闻获悉,《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对门把手的安全功能、结构强度和把手布置首次作出规定。在此之前,国内现有相关标准仅对门把手的耐久、强度、耐高低温、耐振动等提出了技术要求。

根据国标要求,近些年行业流行的全隐藏式门把手将退出历史舞台。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到,每个车门把手在任意状态时,应具备手部操作空间,且该操作空间不小于60mm×20mm×25mm。

全隐藏式门把手完全与车身表面齐平,需要电力驱动或机械按压才能弹出。张抗抗向界面新闻表示,其降低风阻、提升续航的作用微乎其微,这一设计更多是出于科技感和品牌形象的考虑。

%title插图%num

上为蔚来ES8全隐藏式门把手;下为小米SU7半隐藏式门把手 图片来源:懂车帝

一位造车新势力产品规划人员向界面新闻透露,小米SU7、问界M8上采用的半隐藏式门把手符合新国标要求,预计将成为行业发展方向。这类设计的成本约为全隐藏式的一半。

“即使加上国标要求的车外机械解锁功能,半隐藏式门把手的总体成本仍可能低于原有全隐藏式方案。但是,由于新增了一个机械模块,车门结构需重新布局,车身模具也需重新开发。”

多位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判断,新国标将于202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与汽车产品的中期改款周期,重新设计外观模具时间基本重合。这一技术切换对整车企业的成本压力总体可控。

责任编辑:戴丽丽_NN4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