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就业门槛,终于要打破了?

35岁就业门槛,终于要打破了?

最近,国家公务员局发布公告,2026年国家公务员招录年龄上限从35岁放宽到38岁,应届硕士、博士生放宽到43岁。

%title插图%num

这被很多媒体认为是打破就业年龄歧视的一个重要信号,不过,很多网友却说35岁就业门槛取消了,38岁就业门槛又来了,也就延长了3岁而已。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令人深恶痛绝的“职场35岁限制“,竟然来自于公务员招录。1994年,原人事部发布国家公务员招录暂行规定,首次明确报考者年龄要在35岁以下。

所以,后面事业单位、国企、民企都有样学样,很多大厂不但不招35岁以上员工,甚至是员工到了35岁,都会被优化,还美其名曰“毕业”。

既然35岁限制是从考公开始的,现在由它们来破除,也是应该的。不过,职场35岁现象真的能打破吗?

有人说没什么用,这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30年前限制35岁,一个原因是当时中国的劳动力非常年轻。1995年,全国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不到35岁。

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经济处于爆发期,到处是机会,根本就不用担心35岁以上的人找不到工作。

%title插图%num

再对比一下现在,2022年,全国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已经达到39.72岁,中国劳动力已经不年轻。再就是这几年的就业环境,已经不可比了。

简单理解就是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现在是企业挑员工,而不是员工挑老板。

还有人说有形的门槛容易破除,无形的印象最难消除。职场35岁现象已经形成了一个认知,那就是过了35岁的员工,学习能力下降,没有创造力。家庭羁绊多,没办法专心工作。也就说不好用还贵,还不如用年轻员工,有拼劲,工资低。

但正是因为要消除这种无形的印象比较难,更要先破除有形的年龄门槛。考公开始带头打破年龄门槛限制,其它企业才会陆续跟进。

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用35岁以上的员工,就会发现有不少还是很有性价比的。35岁以上的员工,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差,很多人经验丰富,能力强,一样可以为企业创造很高的价值。

%title插图%num

所以,这种对35+员工的无形印象,是需要在打破年龄限制的基础上来实现的。就像整治天价彩礼这件事,不少人认为也没什么用。但风俗和风气,真的需要时间来潜移默化的改变。

虽然年龄限制只是提高到38岁,但这确实是一个信号,未来应该会逐步取消年龄限制,实现就业公平。

做了总比什么都不做好,就业年龄限制确实该取消了,什么年龄段的人都有人才和庸才,不能一概而论。

而且,现在延长退休政策出台了,劳动时间要变长,那更应该去打破职场年龄门槛,否则那些年纪大的劳动力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