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观察丨沐曦股份本周上会,募资将用于研发曦云C700,“性能对标英伟达H100”

红星资本局10月20日消息,继摩尔线程后,又一家国产GPU企业沐曦股份IPO将迎来大考。红星资本局从上交所网站获悉,沐曦股份将于10月24日(本周五)上会。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沐曦股份虽然营收增长迅速,但尚未实现盈利,公司达到盈亏平衡点的预期时间最早为2026年。此次IPO,沐曦股份拟募资39.04亿元用于三大GPU项目研发。

%title插图%num

资料图 图据视觉中国

C500系列贡献9成营收

称C700系列性能对标英伟达H100

沐曦股份被称为“国产GPU四小龙”之一,成立于2020年9月,创始团队超威半导体背景深厚,三位创始人陈维良、彭莉、杨建此前在国际GPU大厂超威半导体任职时间均超过10年。

招股书,沐曦股份是国内高性能通用GPU产品的主要领军企业之一,致力于自主研发全栈高性能GPU芯片及计算平台。招股书披露的测算数据显示,沐曦股份2024年在中国AI芯片市场中的份额约为1%。

截至目前,沐曦股份的主要产品覆盖人工智能计算、通用计算和图形渲染三大领域,报告期内先后推出了用于智算推理的曦思N系列GPU,以及用于训推一体和通用计算的曦云C系列GPU,目前正在研发用于图形渲染的曦彩G系列GPU。

其中,曦云C500系列为沐曦股份主力产品及主要收入来源。招股书显示,2023年、2024年和2025年1-3月,曦云C500系列收入分别为1546.81万元、7.22亿元和3.14亿元,占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0.09%、97.28%和 97.87%。在首轮问询回复中,沐曦股份表示,当前曦云C500系列市场需求良好并持续稳定出货,预计未来1-2年内仍将是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曦云C系列新一代产品也在布局中。此次IPO,沐曦股份拟募资39.04亿元用于三大GPU项目研发,其中计划投入24.59亿元至新型高性能通用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该项目建设目标是研发公司曦云C系列训推一体芯片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产品,包括C600和C700两个子项目。

%title插图%num

图源招股书

目前,曦云C600已于2024年10月交付流片,并于2025年7月回片点亮,正在进行功能测试。据招股书和二轮问询回复,曦云C700系列性能将对标国际主流GPU产品英伟达H100,已于2025年4月立项,计划建设期为3年,预计2027年下半年实现大规模量产。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半导体供应链面临挑战之际,沐曦股份表示,曦云C600系列、曦云C700系列均采用国内先进工艺制程,构建了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国产供应链闭环,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报告期内营收增长迅速

预计最早2026年达到盈亏平衡点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沐曦股份近几年营收增长迅速。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1-3月,沐曦股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2.64万元、5302.12万元、7.43亿元、3.20亿元,其中2022年至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4074.52%。

%title插图%num

图源招股书

驱动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曦云C500在2024年2月量产后,陆续在多个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运营商智算平台和商业化智算中心批量应用。此外,沐曦股份在二轮问询时透露,截至2025年9月5日,训推一体系列产品在手订单金额为14.13亿元(不含税)。

不过,与摩尔线程一样,沐曦股份也尚未实现盈利。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1-3月,沐曦股份分别净亏损7.77亿元、8.71亿元、14.09亿元和2.33亿元。

沐曦股份将亏损归结于多方面原因,包括国产GPU芯片厂商整体起步较晚,处于技术突破和产品落地初期,前期投入成本高;公司产品进入重点行业客户需经历严苛的技术验证及生态适配周期,目前收入规模仍然难以覆盖成本费用支出;GPU芯片行业属资本与技术双密集型,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因实施股权激励而确认了较大金额的股份支付费用。沐曦股份预计,公司达到盈亏平衡点的预期时间最早为2026年。

2022年至2024年,沐曦股份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为22.47亿元,占营收比例为282.11%;累计股份支付费用为5.70亿元,占营业收入约7成。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虽然沐曦股份为激励人才实施了较大额的股份支付费用,但是今年初研发人员数量波动明显。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沐曦股份研发人员数量呈上升态势,分别为591人、605人、706人。不过,2025年3月末,研发人员数量为652人,较2024年末下降54人。对此,沐曦股份在二轮问询回复中表示,这属于暂时性波动,并非趋势性变化,截至2025年8月31日,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已回升至670人。

红星新闻记者俞瑶 符小茵

编辑 余冬梅

审核 任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