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致歉”背后 影石创新“绽放”之思

独立 稀缺 穿透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跑的太快,等等灵魂!

作者:闻道

编辑:李然

风品:行者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从微博“撒钱”到“内涵”大疆,全景相机之王又有话题了。

10月13日,因上条微博争议较大,@刘靖康影石发文接受批评、感谢建议,不过承诺过的福利照发。

%title插图%num

事件起因是10月13日,影石创新CEO刘靖康发微称,可能有部分因影石的原因导致大疆大幅降价,为对很多刚买DJI产品的消费者表歉意,10月2日到10月8日间购买大疆产品的客户,在本微博下晒订单证明可获影石100元无门槛代金券。

%title插图%num

由此,在业内引发广泛争议。有分析质疑,表面上是用户为本,却容易被解读为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内涵”、蹭热攻防战,是影石与大疆间长期竞争关系的一次公开化表达。

从全景相机、运动相机,再到无人机新战场,影石与大疆可谓相爱相杀。此番舆论拉扯,无论是否强化两品牌的市场对立,多少折射出智能影像日趋激烈的份额争夺。

1

大疆“背刺”用户

影石道歉式营销?

LAOCAI

回顾事件导火索,源于大疆的大规模降价。

10月8日,其宣布启动一轮大规模降价促销,涉及云台相机、运动相机、航拍器等多款热门产品。其中,云台相机Pocket 3、运动相机Action 4及Mini 4K航拍无人机等产品最高降幅超千元。

根据大疆官方旗舰店信息,Osmo Pocket 3标准版直降700元,全能套装版直降900元;无人机Mini 3优选迷你航拍机直降900元,Mini 4 PRO降价1478元;运动相机Action 4最高降价1129元。促销活动期限为10月9日0点至10月14日24点。

据潇湘晨报,产品大降价后,线上线下均涌现一波抢购潮,Pocket 3标准版一度售罄。然而,对原价购买的消费者而言,突然降价颇有些“背刺”感。

面对吐槽不满,10月9日大疆回应称,“本次价格调整是大疆为‘双11’推出的常规促销安排。为帮助消费者提前了解价格信息、更好地规划购买决策,我们通过相关渠道对此次调整进行了预告说明。”

话虽如此,一些消费者并不买账。据红星新闻,不少刚刚购买大疆产品的消费者,因即将到来的降价政策,开始在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上联合维权,要求退还差价。从反馈看,电商渠道购买的产品大多可顺利退货,但部分线下消费者却因缺乏价格保障机制,进展受阻。

正是这样的背景下,贵为影石创始人的刘靖康上述言辞成为焦点。公开资料显示,刘靖康出生于199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大学期间,就以高超的技术能力被称“技术帝”,曾因破解周鸿祎手机号、侵入学校教务系统等出名,甚至收到李开复的创新工场邀约。作为90后创业者,刘靖康以才华横溢著称,但鲜明的个性作风也伴随着不少争议。

如2024年8月,刘靖康一度陷入“撒钱风波”。一段在网络流传的视频显示,他站在公司较高楼层向下抛撒大量百元纸币,员工则在楼下争相捡拾。据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报道,此次撒钱总金额约20万元。

随着事件发酵,影石创新公告回应,称管理层已认识到相关行为可能对公众和品牌形象造成的影响,并表示将全面检视内部管理规范,加强对员工及管理层的行为教育,确保其言行符合上市公司公众形象的要求。

实际上,这并非刘靖康首次因“豪横”引发关注。据光明网报道,影石创新曾推出“百万减重计划”,员工每减重1斤可获500元奖励,反弹1斤则需罚款800元。该计划自2022年启动以来已连续举办七期,累计发放奖金近200万元。

对此,知名危机公关专家、福州公孙策公关合伙人詹军豪分析指出,影石CEO借微博“内涵”大疆的做法颇具争议性。从积极角度看,此举借助大疆降价热点实施了一场低成本、高关注的道歉式营销,微博互动数据亮眼,有效提升了品牌曝光,还可能吸引部分大疆用户尝试影石产品,挖掘潜在市场。

詹军豪同时强调,负面效应同样不容忽视。公开“内涵”竞对易引发公众对行业恶性竞争的猜测,进而损害自身品牌形象与行业声誉。公共关系本应致力营造和谐共赢的氛围、树立正面企业形象,此类行为短期带来流量,却可能埋下长期信任隐患、加剧竞争态势,不利企业稳健长远发展。

2

营收大增 、净利滞涨

“第二曲线”互搏

LAOCAI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回溯影石与大疆间的竞争,早已突破“划江而治”,在白刃肉搏中互攻对方腹地。

提起运动相机,GoPro无疑是昔日的行业巨头。但随着影石Insta360的发布,2018年开始市场发生巨变。影石创新后来居上,坐稳全球运动相机第一宝座。 Frost&Sullivan 数据显示,其2024年全球市占率超70%。

盘点崛起心路,主要得益两方面优势:一是在防抖、AI影像等领域构建起技术壁垒,形成软硬件协同效应;二是依托国内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并在竞争对手GoPro出现战略失误时迅速抢占份额,逐步超越海外品牌,完成第一轮手持影像设备的国产替代。

然而,高市占率也意味着行业天花板。2025半年报显示,影石创新营收虽同比增长51.2%至36.7亿元,但高度依赖占比达86%的全景相机业务。且盈利增长显出疲态,同期归母净利同比仅微增0.25%,扣非净利增速更低至0.06%。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3年全球全景相机市场规模仅50.3亿元,即便到2027年预计也只能增至78.5亿元,有限的市场总量是否撑得起持续高增愿景,要打个问号。

压力之下,影石创新不断寻找新增曲线。就在7月28日,公司正式宣布进军无人机市场,推出全球首款8K全景无人机“影翎Antigravity”,并于8月14日开启产品公测。这一多线布局也给了市场新空间遐想。

据信达证券分析,2023年全球航拍无人机市场规模约71亿美元,Valuates Report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12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7.6%。市场空间广阔,即便大疆已占据七成以上份额,仍为影石留下可观的增量机会。

大疆当然没闲着,影石公测启动后,其迅速跟进全景无人机产品。据《科创板日报》9月8日消息,大疆已对全景无人机产品进行了新机测试,目前产品或已进入排产阶段。

且发布全景无人机产品前,7月31日,大疆首先发布了首款全景相机Osmo360。为了突破各自的增长瓶颈,双方互攻核心腹地的战略意图已十分明确。

客观而言,影石创新与大疆均在各自赛道建立起绝对统治力,前者连续六年全球消费级全景相机销量榜首,全景相机全球市占率超70%。大疆同样掌控着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超过70%的份额,双雄皆面临主营业务增长逐渐见顶的挑战。

从业绩贡献来看,影石全景无人机产品目前仍处公测阶段,尚未实现量产与收入贡献。即便未来进入量产,能否在大疆高度垄断的市场中成功突围,仍存较大不确定性。

行业分析师王婷研认为,不确定性主要源于大疆对无人机市场的强势掌控。尽管近年大疆在飞控与影像系统方面鲜有突破性升级,被指“挤牙膏式创新”,可在影石的竞争刺激下,大疆反应迅速,仅用不到两月就宣布推出同类产品,展现出足够的市场响应与防御力。两者已不仅是市场份额之争,更可能重塑行业竞争格局。未来关键看点在于:大疆能否继续依靠品牌与生态护城河维持垄断地位,影石又能否凭借真正的产品特色差异化破局。

3

股价承压

高毛利能否持续?

LAOCAI

最新财报显示,影石创新二季报毛利率达51.22%,要知道,强如消费电子巨头的苹果也只有46.82%。如此突出的利润水平,自然吸引大疆入局分羹。

两家公司在影像技术、供应链与渠道资源方面有不少重叠性,为大疆快速跟进的竞争策略打下基础。有舆论认为,大疆有望凭借显著的规模优势,通过发动价格战或加速产品迭代,直接冲击影石利润护城河。

双方品牌认知度较接近,消费者又普遍对价格敏感,这一市场特征很可能对行业毛利率形成长期压制。在行业分析师李小敬看来,面对新一轮价格战阴云,影石能否继续坚持“技术定义品类”的发展路径?来抵挡住大疆依托系统优势的规模化覆盖,关键还看产品功能的差异化。“混业竞争”不断加剧,双方均不得不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维持技术领先,并增加营销支出抢占用户心智,这些战略性投入将侵蚀利润,影石创新高毛利率能否持续值得观察。

2024年起影石为拓展新产品矩阵,已明显进入高投入周期。公司不仅在传统全景相机领域推进迭代,还横向布局运动相机、轻量化可穿戴设备等新品类,陆续推出ONE X5、Ace Pro2等多款产品,持续构建软件生态。根据公开信息,其在研管线已延至饰品相机、便携Vlog相机等更差异化的形态。

研发投入随之同频上升。2022年以来,研发费增速持续维持在70%以上,2025上半年达到5.62亿元,同比增超100%。销售费也从2024年同期的3.58亿元增至6.28亿元,同比增幅75.46%。对此公司表示,销售费增长主要系销售宣传推广费用及销售人员薪酬增加所致。

话虽如此,费用端攀升自然不利盈利表现,最新半年报的增收难增利就是一信号。如何平衡好短利长益、向市场更清晰阐述战略逻辑、建立更具说服力的价值故事、以稳定投资信心是一个严肃考题。

最新中报发布后,影石创新股价开始震荡承压,截至10月19日报收273.55元,距9月3日高点377.7累跌超25%。

总体而言,影石与大疆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一产品比拼,而是一场涉及技术、生态、资本和战略的全面硬仗。此时,仅靠产品领先已远远不够,系统化的整合能力与资源效率才是胜负手的核心。这场对决不仅决定两公司命运,更将定义智能影像业的未来格局。

4

深度、广度、宽度

贵在悄悄绽放

LAOCAI

好在,海外市场的基本盘依旧稳固,财报中全球化成果喜人。

2025上半年,影石创新境外市场收入达26.3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2.38%,妥妥绝对支柱。

具体分区域,美国市场贡献8.56亿元,同比增长55.2%;欧洲市场收入7.65亿元,增长31.2%;日韩收入2.80亿元,同比增长51.9%。一连串强增反映出影石全球化布局的广度深度,持增动能。

打深一度看,影石创新的海外成功,源于对目标市场的较精准洞察。在欧美等发达地区,年轻消费群体具备成熟的户外文化、较高的消费能力与稳定的影像创作习惯,这为运动相机、全景设备等产品提供了天然土壤。

细观影石出海路径,并非简单的“以价换量”,而是围绕技术高度与用户深度的系统性进军。依靠持续技术迭代,逐步将产品从最初的“硬核户外”小众场景,拓至“轻户外”“泛运动”乃至日常影像记录与创作等更广阔领域。这种层层破圈的战略推进,让公司摆脱了低水平的功能内卷,转而以独特的品牌价值锚点,构筑起了一道溢价壁垒。

其中,一个全球化野心的重要支撑是研发投入,2025上半年研发费用率高达15.3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主要集中在四大关键技术方向:感知避障导航系统、新一代全景相机、穿戴式相机及智能飞行机器人。这些项目清晰地表明,影石正全力开拓以无人机为代表的“第二战场”,为下一阶段的全球产品竞争构建技术储备。

整体来看,尽管高强度的研投短期确实挤压了利润。可从战略层面审视,这不应被简单视作业务触顶,而是拓展未来估值空间、抢占新技术制高点所必须经历的周期。

放眼全球无人机赛道,空间广阔,足以容纳多个重要参与者。影石若能凭借影像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以差异化产品切入,成长天花板或将被显著抬高,毕竟“相机与无人机双轮驱动”的全球化格局足够诱人。

还是那句话,影石与大疆的江湖恩怨,早已超越单一产品线的缠斗,演变为一场覆盖技术、生态、资本与战略的全面竞争。在高度重叠的战场上,两大高手互入腹地,每一步都关乎生死。

对这场关键压力测试,深蹲之后才会有起跳,铆足劲练内功,然后系统致胜、悄悄绽放,远胜过一些言语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