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租公”能当多久?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今天,算力已成为核心战略资源。谁掌握更多算力,谁就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先机。而通过采购服务器进行出租的模式,堪称AI时代的“包租公”生意。
协创数据,正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
2025 年 10 月 21 日,协创数据发布《购买资产的公告》:根据经营发展需要,拟向多家供应商(简称 神秘“X”)采购服务器,并签署相关采购合同,采购合同总金额预计不超过人民币40亿元。购买服务器主要用于为客户提供云算力服务。
这并不是公司今年第一次发布采购服务器类似公告。年初至今,公司已经4次发布服务器相关采购公告,时间分别发生在今年3月、5月、8月和10月,投入金额分别为不超过30亿元、40亿元、12亿元、40亿元,总金额已达122亿元。至于采购方,无一例外是神秘“X”!
公司还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交易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0%以上,亦达到了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的50%以上。
仅以最新两期为例:8 月 16 日公告,根据经营发展需要,拟向多家供应商(以下合并简称“X”)采购服务器,并签署相关采购合同,采购合同总金额预计不超过人民币 12 亿元(其中 2.98 亿元已经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会议审议,预计后续新增不超过9.02亿元的采购金额)。
此外公司9月5日公告,根据经营发展需要,拟向供应商(以下简称“X”)采购固态硬盘材料,并签署相关采购合同,采购合同总金额预计1.5亿元。
正是从8月开始,公司的股价开启了一轮上涨:从8月初的低点,到近期的高点,翻倍还不止,可见算力合同对公司的利好程度!如果这些算力合同最终落地,并有效服务于公司的业务,公司的前景利好将难以想象 。
8月以来公司股价大涨
图片来源:东财网
然而,巨头的故事提醒我们,算力合同的兑现之路并非坦途。就在7月,和OpenAI签署了一份3000亿美元的大单,导致甲骨文的股价一天最高大涨近40%,不过后来据外媒,甲骨文计划购买数十亿美元英伟达芯片,作为云提供商出租给OpenAI等客户,引发了市场对于这一计划的质疑,股价也随之下跌。
而就在10月16日,甲骨文官宣“本季度的30天之内,已经与四家公司签订了650亿美元新的云基础设施合同”,当日股票上涨近3%。由此可见,算力合同进展与利好利空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
毋庸置疑,甲骨文这样的大象,规模与 协创数据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而两者在人工智能生态链上的角色,更是有本质差别。但协创数据在不到一年里,接连不断公布算力采购大单,确实给市场以“干大事”的观感!唯一担心的是,“小马”究竟能不能拉动“大车”?
进军算力
一家企业的AI帝国梦
资料显示,协创数据成立于2005年,公司注册地在深圳,实控人系耿康铭,创立之初,公司为联想、华为、IBM 等行业巨头代工硬盘。经过一系列发展壮大,到了2020年,公司在创业板上市,目前主要业务系数据存储设备、AIoT终端及云平台、服务器回收再制造、AI智算中心及算力租赁业务。
在此简单对公司的业务线做一些补充:随着AI浪潮兴起,高性能算力平台迭代加速,导致大量服务器提前退役。协创数据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市场缝隙,于2023年在美国设立子公司,开展服务器回收与再制造业务,将处理后的二手AI服务器主要销往东南亚市场。
然而,公司的野心远不止于“收废品”。简单的回收再制造业务,无法承载其更大的蓝图。协创数据真正瞄准的,是产业链上游、附加值更高的赛道——算力租赁。
2024年10月对于公司而言,这是一个关键的里程碑。控股子公司奥佳软件正式获得了英伟达的NCP(NVIDIA Cloud Partner)合作资质。这标志着公司在AI算力租赁和云计算服务方面获得了官方认证,解决了获取高性能GPU卡这一核心资源的关键渠道问题。
到了2024年底,在获得NCP资质后,公司进行了首批规模约9亿元的算力服务器采购,标志着算力租赁业务进入实质性投入阶段。不过当年,公司的“算力租赁”业务还处于试水阶段。
2025年,是协创数据全面加速和规模化扩张的一年。就在今年年初,公司与英伟达深度合作,推出了机器人训推一体平台——Omnibot。该产品通过数字孪生仿真模拟重力、摩擦、惯性等物理规律,生成符合现实逻辑的合成数据,解决机器人训练中“Sim2Real差距”(仿真与现实差异)的痛点。
负债高企:
财务警报是否已经拉响?
协创数据在2025年的大规模算力租赁业务布局,与其推出和英伟达深度合作的Omnibot机器人训推一体平台,并非彼此孤立的动作。它们共同构成了公司“算力底座+云端服务+智能终端”三位一体战略的核心,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深度绑定关系。
换个角度来说,大规模采购服务器搭建的算力集群,除了租赁给普通用户,其更重要的用途是支撑Omnibot这类需要大量GPU资源的高端平台。这有效提升了自有算力的利用效率,并将简单的资源出租升级为高附加值的解决方案销售。
要想有产出,投入不可少:正如前文所言,截至2025年10月,公司累计披露的服务器采购金额已达到约122亿元。如此密集且巨额的投资,充分显示了公司大举进军算力服务的决心和力度。据公司2025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协创数据在 智能算力产品及服务业务方面实现营收12.21亿元,在公司四大业务中的比例占据第二位。仅次于“数据存储设备”。
公司上半年四大业务营收分列
图片来源:半年报
问题在于大半年时间四次押注算力服务器,122亿元资金从哪来?要知道,公司整个2025年上半年,营收也只有49.44亿元,同比增长38.18%;净利润4.32亿元,同比增长20.76%。单单四次押注,就抵得上公司一年多的总营收了!
比起营收,账上资金可能更能反映出公司的实力:截至2025年上半年,协创数据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5.34亿元,并不足以覆盖最新一次的40亿元的交易资金,更别说今年以来累计122亿元的“天文数字”了!
对于此次购买服务器的资金来源,据中新经纬援引企业方面人士表示,可能通过银行借款方式进行,并提及银行授信相关事项。
的确,在协创数据披露拟采购服务器的同日,公司公告称,由于业务量增加,为满足公司及子公司日常经营和业务发展需要,2025年度,公司及子公司拟向银行等金融或非金融机构申请新增总计不超过人民币40亿元或等值外币的授信额度。
本次若新增授信额度,协创数据及子公司2025年度合计共向银行等金融或非金融机构申请不超过人民币245亿元或等值外币的授信额度。
据公开报道,今年8月,公司表示“前两批合计70亿元(30亿+40亿)的设备已顺利到位,第三批12亿元设备也将在今年内完成部署”。
当前公司正大力推进算力租赁业务,虽传统业务仍在开展,但资源已向算力租赁倾斜,未来该业务有望成为核心板块。从业务推进来看,公司采取“订单先行”策略,所有采购均基于已有订单基础,并非盲目扩张。言下之意,我们是有了订单再去采购的,所以是真实可信的。
不过在中新经纬的最新报道中,公司方面表示“是基于市场需求及行情去做这个事情(即“采购服务器”),判断机会才去做大额采购”。“有了订单”和“判断机会”,其中的差异,你品,你细品!
至于公司的订单究竟流向了谁,根据过往公告,2024年6月,公司控股子公司与国内头部互联网公司(“客户A”)签订《云算力服务框架协议》,约定为客户A提供云算力服务。此后究竟是哪家租赁了公司的算力,并没有非常详细的信息流出,这也符合行业“保守商业秘密”的惯例,与供应商“X”异曲同工!
不管向谁采购,有没有实际订单,有一点可以明确,公司自有资金不足以支持如此规模的“大干快上”,必须借助融资手段,而借来的钱总是要还的!
截至2025年上半年,协创数据的资产负债率为75.94%,较去年同期(55.66%)显著上升20.28个百分点。 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5.80%,而2025年中报数据显示其资产负债率已升至75.94%,反映出公司财务压力在持续增加,未来如何保持稳健,已经引发市场关注。
和冷冰冰的财务数据相比,市场更加关心的是——公司的“算力租赁”故事,还能讲多久?
尾声:算力,真的过剩了?
近年来,随着各地算力设施陆续投入使用,“算力过剩”的讨论不时出现。与几年前算力紧张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如今部分算力中心甚至出现“白天晒太阳,晚上数星星”的闲置状况。
据《中国经营报》2024年底整理的数据,英伟达H100的8卡节点年租赁价格从一年前的最高20万元降至约6万元;消费端的RTX 4090年租赁价格也从年初的约2万元降至6000元左右。此外,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终止此前签订的算力租赁合同。
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市场先进AI芯片理论供应量超100万卡,但实际有效利用率不足15%。据浪潮人工智能研究院测算,我国智算中心平均算力使用率仅为30%,部分中小型租赁商的机柜上架率甚至不足20%。
更重要的是,算力设备技术迭代迅速,如同受摩尔定律驱动,过两三年就可能面临淘汰风险,折损率不容小觑。以服务器回收再造起家的协创数据,想必比外行更明白这个行业的残酷性。
面对算力市场的这些微妙变化,协创数据将如何在这片红海中开拓出新天地?让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下午茶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