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曦IPO过会,争夺“国产GPU第一股”

10月24日,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2025年第46次审议会议结果显示,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沐曦”)首发申请通过会议审议。上市委表示,沐曦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沐曦的上市申请于今年6月30日获得受理,从受理到过会花了116天。9月底,另一家国产GPU厂商摩尔线程也IPO过会,从提交IPO申请到过会并提交注册用了88天。

目前在冲刺上市的国产AI芯片厂商还包括燧原科技和壁仞科技,这两家仍处于上市辅导阶段。摩尔线程和沐曦上市步伐目前迈得较快,“国产GPU第一股”花落谁家仍待观察。

不过,从招股书看,沐曦在国内AI芯片市场中的份额还不高,同时面临国内和海外GPU厂商的竞争,该公司也仍面临亏损等挑战。

%title插图%num

上半年亏损1.86亿元

沐曦是开发国内高性能通用GPU产品的主要企业之一。创始团队陈维良、彭莉、杨建都曾在AMD任职。从产品看,沐曦称公司的GPU单卡性能处于国内第一梯队,公司也是国内少数实现千卡集群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GPU供应商之一。公司GPU累计销量超2.5万颗,已在多个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运营商智算平台和商业化智算中心规模化应用。

此次沐曦拟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4010万股,每股面值1元。拟使用39.04亿元募集资金用于投资“新型高性能通用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新一代人工智能推理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等项目。

不过,沐曦目前尚未盈利。2022年~2024年及今年前三个月,沐曦营收分别为42.64万元、5302.12万元、7.43亿元和3.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77亿元、-8.71亿元、-14.09亿元和-2.33亿元。2022年~2024年,沐曦累计亏损超32亿元。

今年上半年,沐曦营收9.15亿元,同比增长404.51%,亏损1.86亿元,仍未扭亏。沐曦预计,今年前九个月营收12亿元~12.6亿元,同比增长437.36%至 464.23%,亏损3亿元~3.8亿元,同比有所减亏。

就尚未盈利的原因,沐曦提到国内GPU芯片市场长期被国外巨头垄断,国产GPU芯片渗透率低,公司智算推理GPU芯片曦思N100系列等仍处于销售规模爬坡期,以及因实施股权激励而确认了较大金额的股份支付费用。沐曦提醒,截至今年3月末,公司合并报表未分配利润-10.48亿元,预计上市后账面累计未弥补亏损将持续存在。该公司预计,达到盈亏平衡点的时间最早为2026年。

沐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持续为负,应收账款占营收的比例较高。2022年~2024年及今年前三个月,沐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6.65亿元、-10.17亿元、-21.48亿元和-5.31亿元。沐曦表示,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的可能。2023年、2024年及今年前三个月,沐曦应收账款占营收的比例则分别达到69.97%、64.52%和191.96%。上市委会议现场也问询了应收账款大幅增长及存在部分逾期合理性的相关问题。

沐曦的收入较依赖单一产品,客户集中度也较高。沐曦主要收入来源是训推一体芯片曦云C500系列,2024年及今年前三个月,该系列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7.28%、97.87%。今年前三个月,沐曦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则达到88.35%,2024年和2023年该比例分别为71.09%、91.58%。2022年,沐曦主营业务收入100%来自单一客户上海东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前五大客户名单还频繁变动。2023年沐曦的前五大客户中,有四家未再出现在后续的五大客户名单中。2024年沐曦的前五大客户中,也只有一家进入了今年前三个月的前五大客户名单。今年前三个月沐曦的前五大客户名单还出现了股东上海源庐加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去年8月入股了沐曦,持股比例低于1%。

此外,沐曦与部分客户销售合同设置“背靠背”等特殊条款此前在问询阶段受到关注,此前沐曦回复问询时称,公司与瑞芯智能之间约定了“背靠背”条款,条款不影响对于买断式经销的认定。今日上市委会议现场也问询了“背靠背”等特殊条款相关收入是否符合规定。

国内市占率1%

国内AI芯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425.37亿元激增至2029年的13367.92亿元。但一些正在冲刺上市的AI芯片公司目前市占率还不高。

今年9月,摩尔线程回复问询函时称,2024年,英伟达(全功能GPU)、华为海思(ASIC,专用集成电路)及 AMD(GPGPU)在国内AI芯片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54.4%、21.4%、15.3%,摩尔线程在国内GPU市场中的份额占比则低于1%。

沐曦也在招股书中也提到,AI芯片基本形成由英伟达和AMD组成的“一超一强”寡头垄断格局,英伟达全球市场份额超80%。公司在技术积累、产品性能、人员规模、产业化经验等各方面相比英伟达、AMD等国际领先企业存在较大差距。

沐曦表示,今年国内市场本土品牌AI芯片市场渗透率呈上升趋势,但尚未形成较明朗的竞争格局。据Bernstein Research以销售金额口径测算的数据及公司结合IDC数据以算力规模口径测算的结果,沐曦在2024年中国AI芯片市场中的份额约为1%。公司主要的国内竞争对手包括以海光信息、天数智芯、壁仞科技、摩尔线程等为代表的GPU芯片设计企业,以及以华为海思、寒武纪、昆仑芯、平头哥、燧原科技等为代表的ASIC芯片设计企业。

沐曦的股东背景以及与其他公司的业务往来也备受关注。

从招股书看,沐曦的股权较为分散。发行前公司股东124名,最大股东上海骄迈持有13.3%股份,创始人陈维良、上海曦骥分别持股5.59%、4.05%,上海骄迈和上海曦骥均是股权激励平台,与陈维良构成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22.94%股权。陈维良是公司实控人。

此外,知名投资人葛卫东及其实控的混沌投资持有7.48%股份,经纬创投(含经乾二号、经纬创荣、经纬创壹号、经纬创叁号、经纬厦门、经纬创华)持有5.13%股份。其余113家股东持股比例均在5%以下,为财务投资者。这些财务投资者包括红杉资本、娃哈哈等知名企业,还有多家上市公司持有沐曦股份。

沐曦发行前,淳中科技(603516.SH)持有该公司0.24%股份,中山公用(000685.SZ)持有0.67%股份,七匹狼(002029.SZ)持有0.47%股份,中科蓝讯(688332.SH)持有0.24%股份。此外,友发集团(601686.SH)控股子公司与专业投资机构共同投资的砺思星沐持有沐曦发行前的1.76%股份。

也有多家上市公司与沐曦有合作。招股书显示,超讯通信(603322.SH)是沐曦今年前三个月的第一大客户,今年前三个月来自超讯通信的销售金额1.28亿元。超讯通信此前还与沐曦等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四川讯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由新成立的公司承担芯片的技术服务和服务器整机生产等。此外,优刻得(688158.SH)为沐曦提供基础云服务,沐曦是中电港(001287.SZ)的国产授权代理品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