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李薇
编辑 | 蛋总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9月末,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简称“深交所”)披露消息,广州银行的两名小股东拟挂牌退出,分别是交通银行与中海油销售深圳有限公司。
其中,交行清仓其持有广州银行的66.75万股,中海油销售深圳有限公司清仓的股数为55.18万股。挂牌截止日分别为10月23日、10月24日。
自2024年以来,广州银行多笔股权被拍卖或挂牌,有股东将所持股权拆分7笔甩卖,却屡次流拍。
广州银行的前身是1996年9月成立的广州城市合作银行,在46家城市信用社基础上组建而成,2009年完成更名并提出上市计划。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资产规模9093.52亿元,是广东省规模最大的本土城商行。
然而,广州银行历经16年上市路,却在今年1月宣布终止IPO申请。
从去年净利润下跌六成,到今年上半年营收下降10.16%并且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逼近监管“红线”。多重挑战之下,新任董事长李大龙能否重塑增长曲线?
1、被多家股东清仓,数次“折价”流拍
从股权结构来看,广州银行的总股份数117.76亿股,法人股股东508户,个人股股东10968户。
该行第一大股东是广州金融控股集团(持股22.58%),同时广州市人民政府持有广州金控90.74%的股权,因此广州银行的实际控制人为广州市人民政府。
该行的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92.73%,均是央企或广州市属国企。其中,南方电网、南方航空集团与中国航发西安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属于央企,可见其国有控股特征突出。

(图 / 广州银行的前十大股东构成与持股情况(来源:广州银行2024年报))
近期,广州银行的两个小股东(持股比例均不超过1%)“清仓式”出让所持全部股权。在挂牌价格上,交行远低于中海油深圳公司。
交行出售股权的挂牌价为147.81万元,每股底价约2.21元。而股份偏低的中海油销售深圳有限公司,挂牌价却反超,达到291.32万元,每股底价约5.28元。

(图 / 广州银行股权被公开挂牌情况(来源: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网站))
2024年末,深交所披露了广州银行曾有4笔股权转让挂牌,出让方均是广东省电信实业集团(持股66.22万股)。
该集团从去年9月至12月连续四次挂牌,挂牌价格从169.9万元降至118.93万元,约1.8元/股,才找到承接方成交。
令人诧异的是,今年广州银行的股权在拍卖平台上多次流拍。
京东司法拍卖平台显示,佛山市华银集团持有该行2673.05万股股权,连续3次流拍(起始价分别折合每股2.8元、2.5元和2.3元,总价均在6000万以上),前两次将所持的股权拆分为7笔。
这笔股权在10月23日再次进行拍卖,起拍价降至4544.19万元,但截至10月24日竞拍结束,页面显示“竞价失败”。

(图 / 佛山市华银集团第二次将股权拆分7笔的拍卖价格(来源:京东司法拍卖平台))
「子弹财经」注意到,这笔股权在下半年也出现在阿里资产交易平台,同样拆分7笔。在8月26日、9月16日公开拍卖,起始价分别为折合每股2.1元与1.8元,但两次均流拍。

(图 / 佛山市华银集团所持广州银行全部股权的两次流拍结果(来源:阿里资产交易平台))
「子弹财经」发现,京东司法拍卖平台还有一笔该行被司法拍卖的股权,由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发起,预计在12月8日拍卖。被执行人是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经济实业总公司,持有该行27.73万股股权。

(图 / 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经济实业总公司持有广州银行股权的司法拍卖公告(来源:京东司法拍卖平台))
那么,广州银行的股权为何被小股东们频频拍卖?又为何屡次流拍?
2、上半年营收下降10.16%,资本充足率逼近“红线”
股权被甩卖以及多次流拍,或源于广州银行的业绩下滑与资产质量问题,进而削弱其股权吸引力。
从广州银行披露的2025年上半年信息来看,其营收67.02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的74.6亿元下降10.16%。然而,该行未披露上半年净利润数据。
广州银行的总资产从2024年的8548.05亿元,增至今年上半年的9093.52亿元,增幅达6.38%,可见其即将迈入“万亿级”城商行梯队。
规模增长之下,该行的资本充足率却逼近监管红线。资本充足率是重要监管指标之一,能体现银行是否有足够资本金来缓冲风险。
今年上半年,广州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三线承压”。具体来看,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7.9%,一级资本充足率8.72%,资本充足率12.04%。
尤其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与一级资本充足率两项指标,已逼近监管阀值7.5%和8.5%的“红线”。
究其根源,核心在于资产规模扩张而引发连锁反应。2024年末,该行的风险加权资产为5541.64亿元(较上年底增加132.91亿元),而2025年上半年,这项指标增至6143.8亿元,半年大增602.16亿元。


(图 / 上 [来源:广州银行《2025年上半年信息披露报告》(单位:亿元)]、下[来源:广州银行2024年报(单位:千元)])
回顾广州银行过去五年的业绩,发现其营收连续两年下滑、净利润四年下滑,盈利挑战较大。
在营收方面,该行2020年至2022年保持增长,但2023年与2024年却分别下滑6.7%和13.86%。
在净利润方面,从2021年的41.01亿元跌至2024年的10.12亿元,同比降幅分别为7.95%、18.58%、9.64%和66.46%。

在资产质量方面,广州银行2024年不良率为1.84%,同比降低0.21%。而此前在2022年与2023年,不良率分别为2.16%与2.05%。
这两年也是其拨备覆盖率相对偏低的阶段,其中2022年降至154.29%。

联合资信在评级报告中指出,该行2024年末的前五大贷款行业分别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和制造业,贷款占比分别为15.5%、5.64%、5.48%、3.8%和3.69%。
尤其要警惕该行房地产贷款的资产质量迁徙情况,2024年末其房地产业、建筑业和个人住房按揭的合计贷款占比达到18.35%。
此外,该行2024年逾期及关注类贷款占比上升,资产质量存在一定下行压力。可喜的是,该行加快不良资产出清,近三年不良贷款余额持续下滑,分别为97.1亿元、95.11亿元和85.25亿元。

(图 / 广州银行近三年贷款质量情况(来源:联合资信《广州银行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在贷款结构上,广州银行2024年零售贷款余额1571.2亿元,相较2023年下滑了275.18亿元。同时,该行2022年至2024年的个人贷款占比持续下滑,分别为41.09%、39.7%和34%。
评级报告针对此问题,指出小微企业及个人贷款风险有所暴露,部分工薪客群偿债压力提升,这或是零售信贷规模压降的主因。

(图 / 广州银行的存贷款结构分析(来源:联合资信《广州银行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引人注意的是,信用卡贷款占据着该行零售信贷的最大比重。2024年末,该行信用卡贷款704.42亿元,同比下滑18.11%,但在零售信贷的占比达到44.83%。

(图 / 广州银行各项贷款构成与占比[来源:广州银行2024年报(单位:千元)])
面对营收与净利润两年“双降”,广州银行亟待破解增长困境。
同时,该行的零售转型压力不小,尽管2024年通过压降信用卡贷款规模,改善了资产质量,但长期来看零售金融是各家银行的必争之地,必须寻求差异化的发展模式。
3、谋划上市16年却终止,新任董事长接棒谋转型
广东作为“金融强省”,目前尚未有一家上市的城商行,但广州农商行和东莞农商行却已在港交所上市。广东共有5家城商行,其中广州银行的资产规模居首位。

广州银行的上市历程可回溯至2009年,时任该行董事长姚建军曾提出“三年上市”目标。此后,该行的上市之路遭遇多重波折。
在提出上市计划11年之后,该行于2020年6月申请IPO并获证监会受理。2023年3月,深交所接受其上市申请。
2024年,该行IPO遭遇两次中止。第一次是3月末,由于“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被中止审核。
第二次是8月末,该行因“发行人需更换申报会计师”再次被中止审核,起因是所聘请的审计机构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被查出对奇信股份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等行为。同年11月,该行将申报会计师更换为国泰君安。

(图 / 广州银行2024年以来的上市进展变更记录(来源:深交所网站))
历经16年上市之路,今年1月广州银行及其保荐人却宣布撤回发行上市申请。同月,深交所同意其终止IPO审核,该行成为今年首例撤回上市申请的银行。

(图 / 深交所有关终止广州银行IPO审核的公告(来源:深交所网站))
为何此时撤回IPO申请?多笔股权被甩卖,是否与上市终止有关?「子弹财经」试图与广州银行进一步沟通,但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
客观来看,净利润下滑与资本补充压力,或是该行上市遇阻与股权接连甩卖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根据证监会的上市审核规则,首发企业的业绩下滑幅度超过50%,暂不予安排股票发行。鉴于广州银行2024年净利润降幅达66.46%,终止IPO或是对财务状况与战略调整的综合考量。
另一方面,该行曾在招股书中披露,拟上市融资94.79亿元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该行今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反映出资本补充压力,或引发部分小股东对其前景的担忧,在其上市终止后决定甩卖股权(同时不排除股东系因各自的资金需求而作出决策)。
「子弹财经」注意到,在撤回IPO前夕,该行刚完成了董事长更替。
2024年11月,广州银行原董事长丘斌到龄退休,接任者是农行体系“老将”李大龙。
从履历来看,李大龙自2009年9月以来,先后担任了农行深圳分行支行副行长、农行深圳前海分行行长、农行澳门分行副行长、农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兼广州市分行行长等职。
今年5月与10月,广东监管局分别核准了该行副董事长马智彬、副行长黄慰宏的任职资格。
时间倒回至2020年10月,该行第一大股东广州金控的原董事长李舫金,被广州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理由是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他曾任职该行的副董事长。
2023年11月,该行原董事长姚建军同样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而被查。他在2009年首提上市计划,但直至其2016年4月离任,上市未有实质进展。
此外,广州银行的罚单问题亦不容忽视。今年1月,该行中山分行因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违规收费被罚款220万元,10名责任人被予以警告。
此前在2023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对该行开出了896.9万元的高额罚单,多人被处罚,原因是违反金融统计业务管理等七项规定。


(图 / 上(来源:广东监管局)、下(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
新任董事长李大龙上任后,面对着业绩双降、小股东甩卖股权、罚单问题等挑战,其能否带领这家冲刺万亿级的城商行走出困境,成为当前的头等要事。
作为广东省规模最大的城商行,今后如何寻找规模扩张与不良把控的平衡点,是否能破解资本补充难题并打造广东本土的标杆城商行?「子弹财经」将持续观察。
*文中题图来自:界面图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