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的遭遇,其实也是整个白酒行业发展的缩影。
10月25日,茅台集团召开大会宣布重大人事调整,原董事长张德芹离任,由贵州省能源局局长陈华接任。
目前,上市公司贵州茅台(600519.SH)尚未披露其董事长变更的公告,但按照惯例,集团董事长通常会随后担任上市公司董事长。
自2024年4月上任至2025年10月离任,张德芹实际任职545天,成为茅台上市二十余年来任期最短的董事长。
近两年,酒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高层人事大调整。在业绩下滑、库存高企、消费疲软三重压力之下,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是所有从业者必须解决的一道难题。

酒业密集人事调整
这也是茅台集团五年内第四次更换董事长。公开资料显示,陈华,彝族,1972年3月出生,贵州盘州人,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领域专业毕业。陈华曾长期在贵州能源体系任职,尤其是曾在贵州盘江煤矿企业工作多年,2022年任贵州省能源局局长。
由于陈华此前无白酒行业背景,其上任引发市场对茅台战略连续性和发展方向的关注。
10月13日,珍酒李渡集团发布公告,原CEO颜涛卸任,转任执行董事兼董事会副主席,负责湘窖酒业运营;集团副总裁汤向阳接任CEO,全面负责珍酒、李渡等核心品牌业务。
今年7-8月,白酒行业人事变动更是频繁:
8月1日,天佑德酒发布公告,聘任鲁水龙为公司副总经理;
7月29日,丰谷酒业召开股东大会,会议上经投票表决,谌超当选丰谷酒业董事长;
7月2日,金种子酒发布公告,公司董事、总经理何秀侠因工作调整提出辞职;
7月1日,洋河股份发布公告,公司董事长张联东先生提交书面辞职申请。随后洋河又在官网披露,顾宇接棒洋河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
行业观察人士认为,白酒行业密集换帅的本质,是企业在消费转型、竞争加剧、政策调整等多重压力下的深度变革。继任者所面对的,是时代的结构性去杠杆。
曾几何时,白酒行业在礼品消费与社交文化的支撑下长期繁荣。飞天茅台、五粮液的普五八代、泸州老窖的国窖1573,以及许多名酒的年份酒都是宴会上的社交标签。
如今这一基础正在松动。轻量化社交、代际化群体、情感化价值和悦己型消费,让高端白酒的刚性需求难以为继。
据白酒业内人士预测,2025年下半年,50-100元的高线“光瓶酒”与250-450元的次高端酒,将成为两个最热门的价格带与新刚需。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中国的大型白酒企业,往往是地方政府最核心的财政支柱之一,其调价关乎税收与利润,是一种区域经济与财政模式的外化,而非单纯的市场问题。
以贵州茅台为,从高卫东到丁雄军,再到张德芹,如今是陈华,每一次调整的节奏,几乎都与价格波动、市场预期、财政压力同步。

站在生死十字路口
业内人士预测,在需求不足与行业调整多重因素下,2025年下半年白酒行业预计将延续深度调整态势,除了部分头部公司,多家酒企仍面临库存高企、价格倒挂及消费需求疲软的压力。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根据目前消费场景的恢复情况、头部酒企调整节奏、渠道库存价盘状态等因素,预计2025年下半年或是大部分酒企报表业绩下滑斜率最大的阶段。
从盈利能力来看,2025年上半年,根据申万三级行业分类,白酒行业18家上市公司中,12家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均出现下滑,占比超六成。
仅6家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行业整体呈现“量减、收平、利降”态势。即使是茅台、五粮液等头部企业,也迎来近十年同期首次个位数增长。
其中,贵州茅台上半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93.89亿元、454.0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1%、8.89%,相对于2024年的15.71%、15.38%的增速,均有大幅下滑。

从二级市场表现看,今年以来,白酒行业整体的下跌幅度几乎在全行业中靠前。截至10月24日收盘,迎驾贡酒、水井坊、金种子酒、顺鑫农业、老白干酒、洋河股份、皇台酒业、口子窖、今世缘、五粮液、伊力特、古井贡酒、舍得酒业13家公司股价跌幅均超过10%。

其中,茅台自从2021年初股价突破至2400元/股历史高位之后,不知不觉中已经弱势震荡了4年多,期间股价跌去超千元,最新价格仅1441元/股,自高位跌幅超过40%。

在分析人士看来,“如今的形势下,再次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白酒,寄希望于外力来拯救市场,几无可能。唯有发起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才能在时代的新拐点,找到新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