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车型落地、毛利销量新高 零跑汽车持续“领跑”野望

独立 稀缺 穿透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新起点、新机遇、新挑战!

作者:行者

编辑:楚逸

风品:张戈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价格区间上探、技术配置升级、智数化驶入深水区,当前新能源车市呈现“高端化”竞争趋势,正在从单纯价格战转向“技术+品牌”综合较量的下半场。

10月16日,零跑汽车举办全新旗舰车型零跑D19首秀发布会,其搭载高通骁龙双8797舱驾集成芯片,双芯算力达640TOPS,智能座舱具备端侧大模型座舱,标志着高端化战略进入实质落地阶段。

在发布会现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和高级副总裁曹力还分别从产品定位、技术路线与市场竞争三重维度,深入解析了零跑如何借助百万级技术平台和高通顶级芯片突破智能化天花板,并探讨在强敌环伺的高端纯电车市场如何成功突围。

马力开足,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意外的是零跑向来主打中低端车型、主攻下沉市场,D19显得有些不合群。必然的是,行业加速高端化转型背景下,长期依赖低价策略风险与挑战日增,零跑需要“变阵”、迎合卡位市场。

就在10月23日,朱江明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优势已经是全球领先的,不仅是整车,而且所有的核心零部件从规模、质量、成本都有优势。”

语出惊人,无论是否过于乐观,未来的确已来。在这场新旧交替的大变革中。零跑汽车做好准备了?如何完成关键一跃?未来还能继续“领跑”吗?

01

进军高端局

三重意义别小觑

LAOCAI

能够肯定的是,零跑自上而下对D19高度重视,倾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D19不仅是D系列的开山之作,也是零跑汽车有史以来车身最大、定位最高端车型。据企业官方介绍,零跑旗舰D平台拥有百万级技术平台,实现多项创新突破,包括80.3kWh全球第一大电池的旗舰增程、千伏纯电、双8797芯片、3电机矢量控制驾控等旗舰技术。得益于全栈千伏三电系统,电池从30%充至80%仅需15分钟,整车续航可达720km。

不得不说,虽是高端试水,零跑出手却不凡,仅从功能配置看,已超不少市面上同级纯电车型。据发布会,零跑D19加码智能化技术,全球首发双SA8797芯片,系统算力达1280Tops,满足未来5年升级冗余。辅助驾驶采用VLA世界模型,在8797芯片及激光雷达等高精感知元件的系统融合下,能实现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通行以及全场景泊车辅助功能。

动力和驾控上,零跑D19三电机纯电版本系统功率高达540kW,轮端扭矩8770N·m,跻身3秒俱乐部。旗舰安全方面,全车采用16处2000MPa高强度钢,给足全车笼式保护。主动安全上,车辆AEB工作区间覆盖4-150km/h,AES主动避让覆盖80-130km/h。

除了内核够硬,外观颜值也有圈点处,其以“科技自然美学2.0”设计理念,将“磅礴、优雅、光影、自然”四重境界融入车身细节,如“寰宇之境”前脸、百万像素DLP投影大灯、ISD智慧交互灯幕等。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零跑汽车仅有ABC三大产品系列,且都非高端车型,D19的推出补上了D级拼图,覆盖轿车、SUV、MPV等多品类市场,可谓有多重战略意义:

首先,通过对标主流豪华品牌,突破品牌天花板、重塑市场认知。站上30万元级赛道上,已与理想、蔚来及BBA新能源车型同台竞技,无论最终抢占多少份额,露出的摆脱低端标签、不断向上探索新高度、从“价格竞争”迈向“价值重构”的决心不可小觑。

其次,完善产品矩阵,覆盖全价格带。除了本次发布的D19,2024年零跑还推出C10/C16车型丰富产品线。前者年初首发,属中型SUV,标配14.6英寸2.5K中控屏+骁龙8295芯片,支持城市/高速NAP领航辅助,价格区间12.88万-16.88万元;C16则是中大型SUV,2024年6月正式交付,系首创MPSUV设计(MPV空间+SUV造型),价格区间15.18万-18.18万元(2026款)。

用户分层运营角度看,高端车型能吸引高净值用户,与现有主力车型形成互补,覆盖从入门到豪华的全场景需求,继而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提升成长空间。

再者,高端车型有望改善盈利水平,继而增强资本市场信心,支撑企业在智能驾驶、全球化等方面的长期投入。

02

当家人增持背后

盈利破冰、海外新曲线养成

如果说D系列肩负起零跑入局高端市场使命,单点展现了公司近年来的发展成果,那么整体业绩面的改善、海外新曲线的打造就是其全面厚积薄发的写照。

2025上半年,公司营收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净利0.3亿元,毛利率14.1%、创公司成立以来新高。

不要小看了这些数据,意味着零跑汽车成功避开了让威马、哪吒相继陨落的“第二梯队魔咒”,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家实现盈利的新势力车企,在白刃竞争的新能源汽车业实属不易。

若拉长视角,公司近年业绩稳步增长、盈利一直走在改善区间:2023年总营收167.5亿元,同比增长35.2%;毛利率0.5%,首次实现全年毛利率转正。2024年营收321.6亿元,同比增长92%,净利全年亏损28.2亿元、较上年收窄14亿元。毛利率进一步增至8.4%、同比提升7.9个百分点。其中,Q4首次单季盈利0.8亿元,毛利率达13.3%、创单季度新高。全年交付新车293,724辆,同比增长103.8%。

进入2025年,净利首次半年度盈利0.3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2亿元,毛利率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销量221,664辆,居新势力销量榜首。1-9月全球累计交付近40万辆,9月单月交付达66,657辆,创新势力纪录。

和业绩相呼应,公司财务健康也在改善。2023年经营现金流首次全年转正,达到10.8亿元;2024年经营现金流与自由现金流双转正,年末在手资金204.2亿元,财务稳健性进一步增强。2025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净额28.6亿元,自由现金流8.6亿元,现金及等价物等合计达到295.8亿元。

春风得意马蹄急,在中报财报电话会上,零跑汽车管理层表示,将全年销量指引从此前的50万-60万辆,上调至58万-65万辆,力争2025年实现全年盈利,争取实现5亿-10亿元的净利。2026年将挑战100万辆的年销量。

另一厢,得益于前期布局和潜心经营,出海已打造出特色模式。早在2022年10月,零跑就与Stellantis合作,借助后者渠道资源进入欧洲市场,全面开启全球战略布局。2024年5月,双方又合作加码,共同宣布零跑国际正式组建完成,并将于当年9月首先在欧洲开启销售,先期推出零跑T03和C10两款电动车型。

相较一些企业海外自建渠道,通过与Stellantis合作,零跑汽车不仅可以借助其服务网络、物流网络和售后支持体系为海外客户提供成熟高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无需重资产投入,极大降低了出海成本、风险,缩短了回报时间。

据钱江晚报,截至2025年6月底,零跑汽车已在欧洲、中东、非洲等30个市场建立约600家销售服务网点,其中仅欧洲市场就有超550家。零跑汽车还计划2026年底前建立欧洲本土化生产基地,合作模式创新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

2025年前7月,零跑汽车出口量24980辆,稳居新势力车企出海榜首。其中,欧洲市场7月订单超4000辆,创历史新高。

至此可见,借助国内、国际协同发展格局,零跑提升了自身经营韧性、抗风险力,业绩稳增盈利改善,展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就在10月20日,零跑汽车披露公告,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朱江明(同时为股东)与股东傅利泉近期在市场合计增持324.35万股公司H股,增持均价约63.19港元/股。按此计,增持金额约2.05亿港元。自2024年8月至此次增持,两人已累计增持零跑汽车股份总额约8.5亿港元。

说千道万不如白银一片。当家人和大股东大额增持,足见对公司前景充满信心。

03

全域自研+极致效率

赢在生态闭环

LAOCAI

更深一度看,销量业绩双红的大好局面,源于“全域自研”技术体系与“极致效率”成本控制的双轮驱动,即有核心壁垒打底,是一种厚积薄发。

“全域自研”是零跑汽车核心技术战略,涵盖电子电气架构、电池、电驱、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整车架构等智能电动汽车六大关键领域,通过软硬件一体化研发实现技术自主可控与成本优化。

以自动驾驶为例,早在2023年底零跑就投产激光雷达解决方案,2024年实现全场景自动驾驶技术。至于实现AI自我学习、情感交互、主动式服务等功能的可进化智能座舱,更为驾驶者带来前所未有的科技体验。

零跑自动驾驶技术主要聚焦L2级辅助驾驶,并逐步向L2++级高阶功能拓展。如C11/C16等高配车型搭载激光雷达和高算力芯片,支持自动变道、匝道通行等高速领航辅助自动变道、匝道通行和记忆泊车,变道成功率超95%。

动力系统方面,零跑汽车实现多项突破,尤其电驱、电池及补能技术上形成差异化优势。从2021年底量产可变架构油冷电驱,到2022年三季度采用“CBC电池+车身”一体化集成方案,四季度量产增程式动力系统,再到2023年底量产大功率碳化硅控制器,2024年第四季度量产800V高压快充,可谓一步一台阶、进程扎实稳健。

前有车后有辙。可以说,正是长期潜心研发、筑牢技术底座,才有了当下的高端车型D19诞生。

背后离不开研发投入做支撑。2024年一季度,公司研发开支已达5.2亿元,同比增长26.1%。2025上半年达到18.94亿元,是三费中增量最多的。据零跑透露,公司研发内容覆盖辅助驾驶、AR-HUD、电池等领域。

截止2025年9月,零跑汽车自研比例超65%,高于蔚来的约50%、小鹏的60%。公司还计划2025全年自研比将提至80%,重点突破车规芯片、800V高压平台领域。

创新的魔力还体现在重塑企业生态上,“全域自研”不仅助零跑汽车降低供应商依赖,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还享受到相应竞争溢价和市场主导权。通过“技术平权”策略,零跑汽车将800V高压平台、激光雷达等以往高端车型的配置下探至售价14万至20万元的主流车型,用“半价豪车”切入市场、抢占用户心智。据公司销量报告,C16对标理想L7但价格减半,2025年1-8月累计交付量破32万台。

“极致效率”则主要体现在平台化和零件共用、渠道布局、内部运营三方面。

众所周知,汽车产业极重标准化,其是实现多车型共享核心部件、降低研发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改善盈利水平的核心利器。

聚集零跑汽车,平台化和零件共用取得成效,如C系列车型零件复用率超85%,三款车型可共线生产,极大降低生产复杂度与物料成本。

渠道布局上,朱江明要求每家店必须自负盈亏,拒绝“形象工程”。2025上半年零跑汽车销售网络覆盖286个城市,单店效益同比提升超50%。

内部运营同样追求“极致效率”,车型开发、财务月结、产线调整周期皆缩短。这些“看不见的效率”,最终转化为“看得见的毛利率”,为其扭亏上岸贡献良多。

“全域自研”、“极致效率”双轮驱动,让零跑汽车构建起从研发、制造、渠道、售后的生态闭环。高端车型D19的推出又反向验证了全域自研能力,继而强化技术壁垒。

04

五个挑战,持续领跑者野望

LAOCAI

当然,人无完人、企无完企。作为新兴产业的新创企业,取得亮眼成绩的同时,以下几点挑战隐忧也需引起零跑重视。

首先,警惕低价策略的双刃剑效应,其既能快速打开市场、亦可能带来长期隐患。早期为扩大市场,零跑汽车选择“以价换量”可以理解。比如2020年5月推出T03瞄准A0级小车市场,单车售价6.58-7.58万元,销量表现优异——首年近万辆,次年突破四万,成功打开市场。

但随着零跑汽车从新势力向主流车企转型、尤其想持续维系盈利,低价就难支撑企业发展、逐渐露出弊端。一是品牌价值稀释,低价策略使得零跑汽车在消费者心中贴上了 “低价” 标签,品牌溢价能力较弱;二是利润空间压缩,比如2023年财报显示C系列车型(15-20万元)贡献了76.6%的销量,但其高性价比策略可能拉低单车毛利率,以及B系列车型(10-15万元)进一步下探价格区间可能压缩利润空间。

也由此,D19的亮相振奋人心,但最终成效如何、多少用户买单仍需时间观察。虽然配置功能不俗,可往期的品牌中低端属性、用户心智固化、渠道能力匹配度等都是考量。

其次,品控瑕疵质疑。企业高速扩张、快速起量时,需把好产品质量服务关,警惕因个别漏洞损伤用户体验、市场口碑。

浏览黑猫投诉平台,截至10月28日,零跑汽车累计相关投诉共计3719条,涉及诱导消费、售后服务差、产品质量问题等质疑。虽说用户千人全面、人人满意不现实,上述投诉也或有偏颇处,但口碑体验毕竟是发展根基,多些查漏补缺、附身倾听改变总没有错。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再次,及时复盘内部治理、优化合规经营管理。2025年9月25日,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信息,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零跑汽车)和其全资子公司凌跑汽车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凌跑汽车商贸”)列为失信被执行人,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因此被限制高消费。

对此,零跑汽车声明称,此事系凌跑汽车商贸与广州首汽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一起合同纠纷。零跑汽车已于2024年6月25日在调解书确定的履行期限内足额支付了全部款项3618085.25元。

即便如此,如何风险前置、完善内控体系与干预机制、规避二次翻车仍是一道考题。如9月28日,朱江明发布朋友圈坦言,“3天的‘限高’今天总算解除了,这次风波也暴露了我们团队的一些不足,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再者,全域自产自研之路还有加码空间。零跑做的是基础硬件自研,比如保险杠、座椅、芯片也主要聚焦基础的L2级,相较一些竞品高举高打的智能化自研、特别是今年以来的智驾平权大潮,有待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壁垒。

虽然D19出手不凡、智能化升级可圈可点,但据长江商报,往期智能驾驶一直被外界视作零跑汽车短板,市场中尚无较大声量。虽然朱江明将“技术创新”视为零跑快速发展的秘诀。可说千道万,还是不如白银一片。看看关键研发费,创新壁垒及发展后劲到底如何仍要打个问号。

以2025上半年为例,零跑研发费18.9亿元,而蔚来为61.9亿元,理想汽车研发支出53.2亿元、小鹏汽车为41.9亿元,仅二季度就达到22.1亿元。

最后,58万-65万辆年度销量目标,及争取全年5亿-10亿元净利目标的难度审视。

截止2025年前三季,零跑年内销量39.6万辆,虽连续七个月蝉联中国造车新势力月销冠,但参照上述年标,四季度要完成超18万-25万辆,如愿达标有可能但难度同样不算小。

%title插图%num

再看5亿-10亿元的净利目标,上半年仅0.3亿元,意味着下半年要实现至少4.7亿元,是否有些过于乐观呢。要知道,上半年公司销售开支同比增加56.7%,行政开支增加79.5%,研发开支增加54.9%,如此增幅意味着企业正处高速扩张期,能否在规模与盈利间做好平衡,特别是实现如此高增的年度净利,还需时间观察。

当然,野蛮生长退场、精耕细作登台。当新能源汽车业逐渐告别政策红利,步入竞争深水区,车企摆脱低价依赖、抬高自身盈利性也是趋势所向。虽然零跑尚未完全摆脱低价标签,但通过全域自研与极致效率已构建起一定竞争壁垒,D19的推出又恰好弥补了高端车型空白、彰显主动升级、顺势卡位的信心。叠加大股东真金白银的增持,都向市场传递了发展底气。

开弓没有回头箭,属于零跑汽车的路还很长!但愿D19会是一个新起点,助力零跑从规模驱动向效率优先转型,继而持续热销盈利、坐稳行业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