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盘创下历史新高,并且真正突破了4000点的关口。其实4000点也没有啥,只不过是整数关口。但回溯历史看,这个点位已经是历史第三高了,前面两次分别是2008年和15年的牛市。最近讨论牛市的声音少了很多,因为这次行情走的是慢牛,在科技板块带动下的慢牛。

另外,这次牛市个人投资者参与感不强,周围人看着高点,迟迟不肯入场。之前看过有研究称,这次的牛市主要是机构和私募(高净值人群)。刚看了中金的一个数据:截至2024年底,以自由流通市值计算,A股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为46.0%(包括公募基金、保险、社保资金、外资、私募基金、企业年金等),较2014年底的30.9%增长约15个百分点。与之呼应的是,2024年个人投资者持股占比为54%,较2014年的69.1%下降15个百分点。
这个数据也说明,A股机构投资者占比越来越重。
从数据上看,上证指数19%+、沪深300指数19%+;而科技含量较高的科创50指数48%+、创业板指数50%+。这种结构性牛市,给了更多主动基金经理发挥的空间,我们看到今年不少年轻的新秀,业绩表现亮眼,跑出了很不错的超额收益。
今天又发现了一位基金经理——富国基金徐智翔。
我们先看他管理基金的表现,富国新材料新能源混合A,是他管理基金规模较大且时间较长的一只。先看排名,位列银河近一年、近三年同类排名第一(1/24;1/16);从业绩来看,今年以来涨65.33%,这个业绩是远跑赢科创50和创业板指数了;近1年涨72.20%,也是远远跑赢市场平均。

(来源:choice,数据截至2025.10.28)
这个业绩,不得不让我们深挖一下这位基金经理。
徐智翔的经历贯穿了实业、卖方研究和买方投研。自2015年开始看新能源,可以算是国内第一代新能源分析师。2021年加入富国基金开始管公募产品。
从持仓来看,富国新材料新能源的前三大行业分别是电子、汽车、电力设备,占比较高,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在57.43%左右。

(来源:基金三季报)
他是一位典型的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深耕科技与高端制造领域,坚持自下而上精选个股,注重基本面研究和长期持有,追求高质量、可持续的成长。
其实我们看最近的行情,都是围绕科技里面的细分板块在轮动。不少人没赚钱,也是因为轮动频繁。而徐智翔这样的专业选手能够深刻理解科技板块、从产业角度出发,更能把握超额收益。基金的业绩,说明了这一切。
比如说,聚焦机器人的三花智控、拓普集团,他早在2022年就重仓持有布局,目前已经连续重仓了13个季度。如今,三花智控和拓普集团的股价也在近期创下历史新高。还有在2024年ChatGPT引发全球AI热潮之前,徐智翔的持仓就已向AI上游算力及相关领域倾斜;以及对于固态电池的布局,也抓住了锂电池技术迭代的关键节点。
在这其中,可以看出来,徐智翔不仅能前瞻性的捕捉技术变革,也就是“看得早”,他颇为擅长捕捉那些临近奇点、即将呈现出非线性增长趋势的投资机会,寻找那些成长空间足够大的行业;而且,徐智翔还“拿得住”,他会重点关注行业格局的演化,竞争格局的恶化通常对应着行情见顶,届时对待再有感情的行业也会及时处理。
此外,能源领域的新科技就是可控核聚变,现在中美两国都加大了这块的投入,锂电领域的新科技就是固态电池,今年也有了显著的进步。目前的核心仓位集中在新科技方向,包含AI上游的算力、下游应用的机器人,以及算力的必要电力支撑的储能和机器人必要电力支撑的固态电池。
另外,我们看到他管理的基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集中度不算低。
以富国新材料新能源混合A为例,最新的季报显示,股票仓位占比91.98%,前十大重仓占比近六成,持股集中度较高。从换手率来看,整体不算高。

在最新的季报里,他对科技的看好也是坚定的。“从基本面上来看,AI已经成为新一轮的科技变革,且比过去几次科技进步都要更大,从中美大厂的规划上来看,对算力的需求可以看到2030年,持续性明显提升,算力多个环节持续加单,部分环节出现紧缺,同时美国电力需求严重短缺;此外,机器人作为AI最大的下游应用之一,想象空间巨大,目前全球龙头正处于产品定型阶段,预计2026年开始规划化量产,我们认为机器人堪比智能电动车,有望成为一个大产业。”
从近期国家政策以及未来五年规划看,科技发展、科技独立自主是未来的大方向。随着政策不断落地,中国出现了像DeepSeek、宇树科技等领跑全球的科技企业。放到资本市场,这里的空间是巨大的,可以说是前途无量。
这个时候,要想抓住科技发展大浪潮,不妨关注像徐智翔擅长科技行业,并且尤其擅长抓“奇点”的基金经理。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基金投资不保证本金不受损失,不保证一定盈利,投资需谨慎。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场,也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所涉及的股票、基金等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