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刘银平
编辑 | 付影
来源 | 独角金融
十年磨一剑,一朝换帅印。在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华泰资管”)任职10年、执掌8年的崔春,在带领公司穿越多轮牛熊后,因工作调动正式卸任董事长一职。这位从公司诞生之初便一路护航的“老将”,留下了怎样的功勋簿?
接棒者暂未公布,董事长一职暂时由总经理江晓阳代任,后者为母公司华泰证券老将。近日华泰期货原董事胡智因工作调动卸任,原总经理赵昌涛晋升为新一任董事长。两家核心子公司同步调整“一把手”,而崔春下一站是华泰柏瑞基金总经理,或是华泰证券在关键业务板块上进行战略统筹与人才盘活的重要一步。
董事长变更的同时,华泰资管在业绩上打了一个“翻身仗”,上半年资产管理规模、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一扫此前连续三年的业绩缩水。这种业绩能否持续?
1
10年灵魂女将卸任董事长
华泰资管于2014年10月由华泰证券出资3亿元设立,后逐步增资至25亿元,2015年1月公司正式开业,首任董事长是时任华泰证券副总裁张海波,而崔春于当年5月便加入团队。
崔春是一名拥有20多年从业经验的金融女将,此前履历光鲜,毕业于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货币银行学专业,曾在多家知名金融机构任职,历任中国光大国际信托证券部经理,光大证券(601788.SH)总裁办高级经理,建设银行(601939.SH)总行计划财务部副处长、金融机构部副处长,嘉实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中金公司(601995.SH)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执行总经理、董事总经理。
2017年5月,张海波因工作变动卸任华泰证券副总裁、华泰资管董事长职务,同年6月崔春接任董事长一职,一直到近日卸任,掌舵华泰资管8年有余。
作为公司创始元老,崔春见证了华泰资管的从零到一的发展历程,也经历了行业转型阵痛。
成立初期公司从事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定向资产管理业务、专项资产管理业务。2016年7月29日,华泰资管收到证监会《关于核准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的批复》,从而从单一业务机构,发展成为资产管理和公募基金业务双牌照的综合资管平台。
在券商资管“去通道化”的大背景下,券商资管向主动管理型资管转型,早日拿到公募牌照就能抢先一步占据先机。截至目前,华泰资管成为14家拿到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的券商及券商资管子公司之一。

图源:罐头图库
在华泰资管任职期间,崔春带领公司布局固收投资、多资产和FOF投资、权益投资以及资产证券化、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资本市场业务、跨境业务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在ABS(资产证券化)方面表现突出,2024年全年发行规模1319.71亿元,排名行业第二。2025年上半年,华泰资管资产管理总规模增至6000亿元以上,在券商受托资产规模中位列第三。
不过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受多重因素影响,过去几年华泰资管也经历了业绩持续下滑的阵痛期。今年上半年公司业绩迎来回暖迹象,但良好的业绩能否持续,对于下一任董事长来说任重道远。
华泰证券在公告中,对崔春担任华泰资管董事长期间为资产管理业务的跨越式发展、关键领域的创新突破,以及市场影响力的持续提升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崔春的下一站也明确了。10月28日,华泰证券参股的公募机构——华泰柏瑞基金发布公告称,崔春即日起担任公司总经理。
代履华泰资管董事长职务的江晓阳是一名华泰证券老将,从营业部开始历练,后进入公司总部,历任华泰证券金融创新部总经理、证券投资部总经理等职。2024年1月进入华泰资管,同年2月28日正式担任公司总经理一职。
同样是变更董事长,华泰期货原总经理升任为董事长,而华泰资管是由总经理代履董事长职责,新任董事长目前还未公布人选。
2
营收连降4年后,
上半年资管规模、业绩均回升
今年是资管新规发布后的第8年,券商资管在转型调整的过程中规模明显压缩。华泰资管产品覆盖私募资管产品(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单一资产管理计划)、专项资产管理产品、公募基金。
从总规模来看,四大资管产品在2017年达到9177.5亿元的高峰水平之后,于2018年开始进入下降趋势,截至2023年末总规模为4755.09亿元,六年降幅达到48.19%。其中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压降幅度最大,由2017年的7409.01亿元一路降至2022年的1148.06亿元,五年缩水超6000亿元,降幅达84.5%。
过去银行等机构大量通过券商资管的“单一计划”作为“通道”,进行监管套利。资管新规明确禁止多层嵌套,要求金融机构消除通道业务。

图源:罐头图库
对于券商资管来说,通道业务虽然规模较大,但对实际收入贡献有限。比如2020年,华泰资管的单一资产管理业务规模是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的2.3倍,但净收入连后者的1/4都不到,且不体现投资管理能力。这也迫使券商资管从“通道”向“主动管理”转型,导致单一资产管理计划规模大幅压缩。
2024年以来,券商资管管理规模逐渐企稳,呈现小幅回升趋势。2024年华泰资管总规模回升至5562.67亿元,同比增长16.98%;2025年上半年末达到6270.32亿元,较去年末增长12.72%。其中,公募基金和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增长较大。

数据来源:整理自华泰证券历年财报
上半年,华泰资管在业绩上交出了一份颇为亮眼的成绩单,扭转了此前业绩持续承压的局面。截至上半年末,总资产112.11亿元,同比增长10.93%,营业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37.73%,净利润7.13亿元,同比增长47.22%。根据Wind数据,在披露业绩的24家券商子公司中,华泰资管是唯一一家营收超10亿元、净利超5亿元的公司。
营收、净利与资管机构的管理规模与投资收益有关。不过,在2024年之前,华泰资管经历了多年业绩下滑,其中,营业收入自2021年以来连续四年下降,净利润自2022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

数据来源:Wind
券商资管转型进入尾声,资管产品存续规模整体增长缓慢,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市场整体规模或继续压降,未来在规模扩张方面仍然面临一定压力。
产业经济学家支培元认为,过去几年,券商资管行业在“去通道化”与“公募化转型”的双重压力下,资管规模、营收及净利润普遍承压。2025年券商资管业务呈现“规模回暖、业绩分化”特征,固收类产品在政策与市场双重利好下具备竞争力,但需通过创新与效率提升应对长期挑战。
3
重货币轻权益,
货基规模占比超8成
2024年以来,一年半时间内华泰资管的资管产品规模增加了1515.23亿元,其中大部分由公募基金和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贡献,规模分别增长699.71亿元、550.33亿元。
集合资管计划是券商资管的重要业务,也是收入贡献最大的业务。根据Wind数据,华泰资管的集合理财产品共329只,其中货币型197只、债券型122只,合计占比达到96.96%,混合型、股票型、QDII、FOF产品都比较少。
从整个行业来看,在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债券型、固收型产品数量占比分别为64.96%、11.33%,合计占比76.29%。和整个行业相比,华泰资管“重固收”尤其是“重货币”现象较为明显。
只有2只混合产品披露了净值增长情况,截至7月中旬,华泰创新精选、华泰经纬中国人民币四期今年以来总回报分别为4.63%、-13.97%。
相对于集合资管计划来说,华泰资管的公募基金“重货币”的情况更为严重。截至三季度末,基金管理规模1650.31亿元,同比增长53.29%,其中货币基金规模1378.48亿元,同比增长63.85%,占全部基金规模的比例为83.53%。单华泰紫金天天发这一只货币基金的规模就达到1029.32亿元。这也是券商系资管机构的普遍现象。
华泰资管其他类型基金规模均偏小,且近年来规模处于滞涨状态,债券型基金规模一直未能突破200亿元,混合型基金规模一直在20亿元左右徘徊,指数型基金规模也只有30亿元左右。
截至三季度末,华泰资管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在192家公募机构中位列44位,但非货基金管理规模排在94位。

图源:罐头图库
支培元表示,以货币、债券为主的券商资管机构面临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的激烈竞争,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仍具独特优势,2025年债市延续“波动性牛市”,固收类产品规模逆势增长,部分券商通过信用下沉策略获取超额收益。
华泰资管的权益类基金规模偏小,在收益上也不甚理想。根据天天基金网数据,截至三季度末,华泰资管混合基金近3年、近5年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8.4%、10.76%,均低于同类平均的19.59%、17.31%;指数型基金近3年、近5年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5.55%、24.58%,均低于同类平均的39.52%、28.83%。
除了刚成立的华泰紫金价值精选,华泰资管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基金为华泰紫金泰盈,截至三季度末规模为5.52亿元,近一年净值增长11.86%,同类产品排名不佳,近三年净值增长13.8%,同类排名一般。过去五年,规模也缩水了一半以上。

华泰紫金泰盈阶段涨幅与排名
来源:天天基金网
人事更迭之际,华泰资管凭固收优势实现业绩反弹,但“重货币、轻权益”的产品结构,能否在竞争激烈的资管行业保持长期竞争力?长期而言,券商资管的竞争力根植于主动管理能力,能否在巩固固收优势的同时于权益投资领域打开新局面?这场关乎未来的答卷,正等待新任管理层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