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斤豆芽卖28元,是谁给了杨国福勇气?

%title插图%num

出品丨花朵财经观察(FF-Finance)

撰文丨学研

最近一堆网友在狂骂杨国福“天价豆芽”,一斤28元的价格比中产超市山姆还要贵上2倍多。

%title插图%num

等了半天,杨国福一句轻飘飘的“全国门店售价不统一”就想将事情翻篇。

这下可让网友炸开了锅,纷纷问候杨国福“是谁给你的勇气”。

虽然但是,杨国福之所以能这么硬气,不就是消费者惯的吗?

小编看完许多文章的评论区,出现次数最多的词就是“明买明卖”“愿打愿挨”。

话糙理不糙,有人愿意买单就是杨国福“天价豆芽”的底气。可问题是,杨国福真的是标的明码实价吗?

吃过麻辣烫的朋友应该都遇到过这种情况:选菜全凭经验和感觉,压根不知道自己拿了几斤,等过秤的时候才发现远超预算。脸皮厚的扔盆跑路,脸皮薄的就只能强撑着掏钱。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大部分人对不同菜品的重量不敏感,二是店家采用的是“非常规计量单位”标注价格。除了杨国福,绝大多数麻辣香锅麻辣烫品牌,甚至是茶叶、糕点品牌普遍采用克重计价。恰恰是吃准了普通消费者容易忽视计量单位上的差异,制造单价较低的假象,以此吸引顾客。

可以说,杨国福“天价豆芽”不算什么新鲜事,之所以引起轰动,更像是网友们“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挫败感导致。更关键的是,这头“恶龙”,还是自己喂出来的。

PART.01

底气从哪来?

曾几何时,杨国福还只是哈尔滨永和街上一家简陋小店(原名:杨记麻辣烫)。第一锅麻辣烫底料还是创始人杨国福在地下室完成的。

%title插图%num

起初,杨国福做的是街坊生意。凭借“20元吃到饱”和“更适合北方口味的底料”,生意相当火爆。第一天就卖了300多元,不到三个月,门店日均销售额已有三四千元之多。

就这样,杨国福生意越来越红火。而彼时中国麻辣烫市场仍以地摊式经营、排档式经营为主。

直至2007年,杨国福将“杨记麻辣烫”更名为“杨国福麻辣烫”,率先在业内搞起了连锁加盟。从一开始的亲朋好友,到来不断找上门的加盟商,“杨国福麻辣烫”版图越做越大。

2010年,门店已经覆盖了黑龙江省内大部分市县,及部分省外地区;2011年,杨国福麻辣烫正式启动全国扩张,门店逐步进入、覆盖至华北、华中地区;在全面拓展市场的战略下,2015年,杨国福集团将总部,从哈尔滨搬到了上海;2015年末,杨国福集团全国门店已经超过3500家。

%title插图%num

杨国福四川智能食品工厂

在这个过程中,杨国福不断优化加盟流程,还建起了供应链专业工厂,提出了“标准化麻辣烫”的理念,让称重式麻辣烫迈向主流。

不过,完成品牌化的同时,价格也在不断飙升。社交平台上关于“杨国福高价”的吐槽比比皆是,一碗荤素搭配的麻辣烫基本要40、50元。杨国福口碑也从曾经的“街坊好友”变成了“天价刺客”。

但你可能想不到,杨国福在国外却是另一番景象。

从2015年开始,杨国福就启动了出海计划。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在国内,它是“价格刺客”,但在国外就成了高级轻食、东方药膳。不仅卖得比国内贵,还受到了老外的追捧,几乎是开一家火一家。

截至2025年8月,杨国福业务已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门店数量近7000家,全球超20亿人次喝过这碗的“东方药膳”。

%title插图%num

杨国福日本门店

以对食物要求极高的日本为例,为了能吃上一口正宗的中国麻辣烫,日本人愿意在酷暑天气在店门口排队等位。日本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都是有关麻辣烫的视频,百万粉丝的博主争相探店,各路明星捧场,连日本当地电视台也派记者去店里探访。其中,最火爆的麻辣烫品牌便是杨国福。

据了解,杨国福日本门店100g价格高达400日元(约19元人民币),随便点点都要2000日元起步(约95元人民币)。

或许,这层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全球麻辣烫连锁巨头”身份,正是杨国福的底气所在。不过,比起星巴克、麦当劳、肯德基等全球餐饮连锁巨头,杨国福似乎还缺了一件资本外衣。

PART.02

国外卖的“文化溢价”,其实来自国内

早在2022年,杨国福就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试图冲击“麻辣烫第一股”。从当年的招股书来看,截至2020年12月31日,综合收入、商品交易总额以及餐厅数量等多项指标,杨国福在中国的麻辣烫市场中排名第一。其营收稳定在11亿元左右,年净利润突破2亿元,毛利率高达30%。

看似亮眼的财务数据,其实潜藏着不小的风险。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就曾指出:“杨国福麻辣烫是一个高危企业,暴雷的风险很大。”

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为了快速扩张和高盈利的粗放加盟模式;二是高度集中的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三则是人均消费价格已逼近行业天花板。

%title插图%num

招股书显示,杨国福当时只有3家自营餐厅,其余均为加盟店。每年开店约1000家,留存率大概在一半以上。加盟制也成为杨国福麻辣烫的主要收入来源。2019年,杨国福曾在媒体采访中透露,当年公司营收预计将达到13亿元;其中,加盟费只占两成,多数收入来自商贸模块,包括向加盟商销售调味料、食材、厨房设备、餐厅家具等。这与蜜雪冰城的商业模式有相似之处,加盟商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其营收和利润。

然而,杨国福公司内部仅管理少数直接加盟店,其余大部分加盟店都由第三方公司管理,这导致管理和品控的问题频发。近些年,杨国福门店多次因违规行为被国家市场监管部门责令停业整顿。

%title插图%num

更可怕的是,老鼠、蚯蚓、蟑螂、蝙蝠,相继出现在杨国福门店或麻辣烫中,让无数消费者敬而远之。

此外,杨国福是典型的家族企业。IPO前,杨国福、朱冬波、杨兴宇一家三口持股比例超58%。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中的关键岗位,也全部由杨氏家族占据。当时就有投资者较为担忧公司的治理结构,及“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

至于人均消费价格,现在看来,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正如杨国福客服所说,因为每家店会有房租人工等成本问题差异,现在公司还没有对全国的店面售价进行统一要求。

因此,同样的菜品,在不同地区,不同门店的售价是不一样的,加盟商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价,进一步加剧了“价格刺客”的可能。

如今,手握出海王牌的杨国福已然有了百果园/西贝化的迹象——离消费者太远。可杨国福可能忘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中华美食的基础之上,他只是中餐文化的传播者。如果真的被国内市场抛弃,恐怕失了“正统”的海外生意也做不长久。

和西贝一样,消费者真正痛恨的不是菜品价格,而是商家偷偷赚钱的态度。只要信息足够透明,哪怕品牌卖得再贵,舆论也不会像如今一样一边倒。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