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王思琪
来源 |投资家(ID:touzijias)
投资家网获悉,近日新能源汽车行业传来劲爆大消息,“因股价长期不足1美元”,经销商网络遍布全球的“车圈富二代”极星汽车(Polestar)收到了纳斯达克交易所的严重警告。警告要求,极星汽车必须在期内(2026年4月29日前)完成整改,否则将被强制退市。
2025年,其它新能源车企混得风生水起,极星汽车却面临着一连串炸雷事件。9月,极星汽车发布上半年业绩报告,公司卖出了超3万辆车,营收14.23亿美元,可净亏损竟高达11.93亿美元,亏损幅度扩大119.4%。10月,极星汽车关闭了位于上海的中国最后一家直营门店。虽然关闭门店,它们未退出中国,而是“由线下卖车改为线上卖车”,业务版图大收缩。
资本市场,极星汽车更加如履薄冰。几年前,它们还风光无限,靠着沃尔沃、吉利强势背书登陆美股,一路猛涨,市值达到280亿美元。谁能想到,极星汽车股价崩的会如此之快,最新市值仅16.89亿美元,距离市值巅峰,超263亿美元(约1873亿元人民币)灰飞烟灭。
除了业绩、资本化连翻炸雷外,极星汽车还处于严重的资不抵债状态。截至2025年6月底,极星汽车总负债79.09亿美元,资产合计36.43亿美元,资产负债率达到了惊人的217%。
极星汽车的痛,痛在吉利创始人李书福心里,这位叱咤风云的“汽车狂人”曾在2025年6月对极星汽车进行了一轮总价约2亿美元的资本输血。也是这笔交易,让吉利重新夺得极星汽车的控股权。然而,极星汽车并未给吉利带来“好消息”,如今收到美股退市警告,可谓麻烦缠身。但李书福的特点是总能给汽车界带来“奇迹”,他能帮极星汽车扭转危局吗?
一
在众多“新势力”车企中,极星汽车原本是最被关注、最被看好的那一个。也曾被认为是,“特斯拉全球层面的最大竞争者”,“中国汽车行业首个集全球化优势资源打造的全球品牌”。极星汽车成立之初起点就高得离谱,“好几层楼那么高”,“格局”远超其它车企。
即便是“新能源销冠”比亚迪,也是基于中国市场销量“遥遥领先”再“出海”征战全球。而极星汽车早期就定下了以中国为核心生产基地,向全球卖车的超级战略。若是别的造车新势力画出如此蓝图,媒体一定会觉得这是“超级大忽悠”,可极星汽车不同,底蕴雄厚。
2018年之前,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风口趋势已成,发展尚未成熟。国内,比亚迪厉兵秣马、钻研电池技术,一批互联网人士则预感风口袭来,纷纷跨界,打出造车新势力标签。海外,特斯拉对中国市场跃跃欲试。当时,外界对国产新能源汽车认知模糊,全球目光几乎聚焦到了特斯拉身上,而特斯拉全球化的打法,让“眼光更长远”的车企,看到了对标机遇。
直到今天,很多车企依旧习惯性的拿特斯拉对标,不单是给自己设定出“画像”,也在于特斯拉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释放以及资本成长空间,“吃到万亿级美元市值的增长红利”。
极星汽车的成立背景,就是想打造出“跟特斯拉平行”的车企,目标也是看齐全球化。这个想法主要集中在两家车企身上,一个是沃尔沃,一个是吉利。沃尔沃想深耕中国,吉利想布局全球,由于双方本就合作默契,新想法极度契合,就联手在2017年成立了极星汽车。
沃尔沃给极星汽车铺设了“迎合中国车主、市场”的背景。在比亚迪、华为鸿蒙智行、小米汽车带领新能源汽车行业“国产化”爆发前,汽车界的消费趋势由外资、合资主导。“那会没人相信国产新能源车有明天。”有外资参与,瞬间就变得与众不同了。极星汽车的设定是,“沃尔沃旗下高性能部门,类似奔驰AMG,专门为车型提供性能升级,后被重新塑造。”
极星汽车就是沃尔沃高性能车型的“模型”,这样的背景足够惊艳。吉利的参与是其连接中国市场的关键一环。中外合资双重背书,更容易获得市场接受。对于国内来说,“极星汽车是一家凌驾于传统新能源车企+造车新势力之上的新型车企。”未来商业化前景不可估量。
媒体甚至喊出,“特斯拉终于迎来了一个全球化对手”。
二
极星汽车究竟能不能跟特斯拉在全球市场一较高下,是个谜。
这家总部在瑞典哥德堡的车企先在中国火了。极星汽车有多火呢?跟现在的小米汽车有一拼。时下最热AI大模型DeepSeek称极星汽车是,“小米汽车的网红前辈”。这一独特介绍源于其高颜值的设计理念、品牌背景及市场热度。DeepSeek指出,“Polestar 2以运动化外观、年轻化的设计风格吸引消费者,这种吸睛设计语言在社交平台上经常引发讨论。”
2019年,极星汽车在成都建立生产基地,谋求车辆的本土化生产。10月,它们在北京侨福芳草地商业中心开设首家“极星空间”。门店选址很有讲究,彼时,特斯拉的线下门店就开在芳草地(后搬走),“极星空间”与特斯拉门店“竞争”,拉来了对标特斯拉的序幕。
极星汽车创造了“小米般网红汽车的营销声势”,却缺少灵魂人物“雷军”。它们的管理模式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常被外界诟病。尤其是公司高度集中的决策机制与中国市场脱节。极星汽车的中国团队几乎没有话语权,即使是市场活动的物料都要从瑞典总部空运过来。
沃尔沃想“控制”极星汽车,搞成“下一个特斯拉”,“吃中国市场年轻消费红利”,但跟不上中国市场的快速进化。也是2019年,全球新能源出现了历史性大事件,特斯拉年初在上海建设超级工场,同年就竣工了,11月进入试点生产,12月交付了首批国产Model 3。
特斯拉入华建场,释放了“鲶鱼效应”,更多中国新能源车企崛起,全球汽车界驶入“中国时代”。当然,这个时期的极星汽车没想得那么多,它们在中国市场具备超强竞争力。2020年,“黑天鹅”突袭全球,各家车企“停产停工”,极星汽车选择扩张,新增了40家“极星空间”,还开设了“艺术空间”,对外向消费者强调,极星的品牌传承、设计理念与地位。
消费者坐在家里刷着手机、互联网,极星汽车紧锣密鼓的线下开店,“成绩显著”。2020年,它们卖了总计1万辆车。海外高管很兴奋,决定次年在上海车展大显身手,借机奠定极星汽车在中国的市场地位。用一位汽车界老媒体人的话说,2021年整个上海车展的新能源汽车部分,极星汽车格外华丽耀眼,“25台限量金色臻藏版Polestar 1,差点闪坏照相机。”
海外高管兴奋,消费者也兴奋。这一年,极星汽车全车型销量大增达2.9万辆,同比增长185%。“聪明的媒体”猜测,它们“黑天鹅”时的逆势操作,大概率是想资本化IPO。时任极星汽车CEO的托马斯英格拉特表示,“企业应聚焦电气化变革和环境保护,非单纯追求估值。”
话音刚落,极星汽车美股IPO了。
三
2022年,极星汽车美股IPO,国内最受瞩目的是,赢家吉利。
“汽车狂人”、吉利创始人李书福又斩获了一个IPO。但中国团队缺乏极星话语权,李书福与吉利在媒体报道中未太侧重极星汽车。吉利把精力了用在了其它品牌的建设上,打造了庞大的新能源汽车矩阵。包括吉利银河、领克汽车、极氪汽车等,极星汽车只是版图之一。
路线上吉利走的是投资参股或控股的全产业链赋能,参股部分“让企业自行生长,不做主导权干预”。这个给了企业足够多的“自我发挥空间”。比如吉利2021年跟百度合资成立了集度汽车(后因资质问题于2023年8月更名极越汽车),极越汽车“不走寻常路,提出汽车机器人概念”迟迟找不到合适定位,在2024年把自己玩崩了。极越汽车CEO夏一平哭着说,“公司经营遇到巨大困难”。紧接着,极越汽车陷入停摆,媒体宣告它们“倒闭”。
极星汽车存在跟极越汽车相似的问题,“管理层搞不清情况,摸不清定位。”区别是,前者IPO了,有资本市场做融资盘。2022年,极星汽车美股IPO疯了一年,市值触及280亿美元。美国投行对极星汽车十分青睐,“有望追赶特斯拉的全球化”。极星汽车也没让投行失望,加速全球化推进,2022年上半年,极星汽车产品线扩展至全球25个市场,计划年底前将业务扩展至30个市场,新增市场包括以色列、意大利、科威特、阿联酋、冰岛等地区。
实际上,特斯拉的全球化重点是中国化,正是中国市场的销量屡创新高,拉升了资本预期。极星汽车是反向操作,中国化搞得一塌糊涂。剥离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中国,全球化也是“空中楼阁”。随着特斯拉加大中国市场占比,美股新能源投资风向悄然改变。
市值触及280亿美元的极星汽车很快从巅峰滑落。2024年,极星汽车业绩炸雷,销量“滑铁卢”。一季度,极星汽车交付量下降40%,公司营收3.453亿美元,同比下降36%,净亏损2.74亿美元。一个季度,公司亏掉2.74亿美元。2024年没过完,它们就画出了2025年的饼,“计划2025年向全球7个市场进军”。这家公司“与世隔绝的心态”点燃了媒体。
有媒体爆料,核心基地在中国的极星汽车2023年在中国就卖了1100辆车。媒体燃爆的点是,号称“汽车界大忽悠”的恒大汽车2023年1-8月还卖了近1000辆车。极星汽车在中国的销量竟然跟恒大汽车“不分伯仲”。间接导致极星汽车股价一泻千里、深陷财务危机。
进入2025年,极星汽车上演“连连看”。4月,公司旗下极星科技难产。极星科技是极星汽车与星纪魅族2023年合作成立的公司,目标是,“强化中国业务,做领先的智能座舱。”双方要共同开发“Polestar OS智能系统”,像华为一样为车赋能。6月,李书福和吉利实在看不下去了,对极星汽车进行约2亿美元资本输血,顺便拿回控股权,持股比例增至66%。
“结束闹剧的极星汽车,仿佛重获新生。”
四
极星汽车是带着“病”回归吉利。
6月回归后,极星汽车没有给外界带来什么“好消息”。9月,极星汽车发布上半年业绩报告,公司全球卖出超3万辆车,营收14.23亿美元,净亏损达到11.93亿美元,亏损幅度扩大119.4%。它们炸响了202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业绩大雷,在中国市场上,极星汽车可以说是,全面溃败。上半年,公司在中国市场就卖出了69辆车,排在各类榜单垫底位置。
极星汽车似乎也想明白了,与其被媒体质疑,不如远离中国市场。上个月,极星汽车关闭了位于上海的中国最后一家直营门店。对此,它们回答的很有意思,“极星正在战略性地调整在华业务模式,以更好地契合中国市场多样化、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既然中国门店都关了,怎么还能契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呢?不自相矛盾吗?按着极星汽车的说法,是想换种模式继续在国内生存,“不要线下门店渠道,改成线上卖车。”这是要学大热的京东汽车?
有媒体称,“极星汽车官方存在,可线上购买方式模糊不清。”与它们的财务风险相比,公司最大隐患是,已经严重资不抵债。截至2025年6月底,极星汽车总负债达到79.09亿美元,资产合计36.43亿美元,资产负债率217%。资本市场也没法看,长期股价不足1美元。
纳斯达克交易最近所绷不住了,发出严重警告,通知其可能存在退市风险。根据纳斯达克上市规则5550(A)(2)条之规定,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股价需连续30个交易日高于1美元,极星汽车无法满足条件。上市才三年,极星汽车市值就由高点280亿美元蒸发殆尽,最新市值16.89亿美元,超263亿美元灰飞烟灭,“神奇”的是,麻烦不断的它们,“心态乐观”。
极星汽车方面表示,“公司有180天的时间来重新合规,如果届时没合规,仍可能获得额外的180天延期。”在资本市场几年,极星汽车好像找到了“美股规则漏洞”,与纳斯达克交易所展开周旋。不仅如此,其还想进一步攻占美国,提前在南卡罗来纳州设了生产基地。
根据DeepSeek对极星汽车美国市场的总结,“它们愈发神奇”。欧洲起家,在中国建核心基地,向全球扩张。结果,搞来搞去,欧洲一般、中国困境,反而出其不意的把美国市场给攻占了。DeepSeek称,“极星汽车是近几年唯一在美国市场销售的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
“跑路美国”的贾跃亭也没预料到,极星汽车抢走了FF的生意。不知这是否是吉利接手的新战略?“深入扎根特斯拉的美国腹地,开启中国新能源汽车征战美国的新篇章?”面对此猜想,吉利、极星汽车没有最新消息出来,需拭目以待。当前,摆在极星汽车眼前的麻烦更多,连翻炸雷,让其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口碑”飘忽不定。不过,李书福擅长扭转危局,较近的案例是私有化极氪汽车,实现研发和供应链共享,降低了极氪汽车的经营成本。
极氪汽车境况有所改善,就剩极星汽车了。
声明:包含AI生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