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5月,埃及总统塞西出席了江苏丰尚智能科技公司承建的50万吨粮储项目开业仪式。
11月,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也出席了这家企业承建的Mutare粮仓项目,并在剪彩仪式上给到了高度评价:
“这一基础设施不仅仅是储存设施,它更是一座抵御粮食短缺的战略堡垒。”

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出席启用典礼仪式
一个来自江苏扬州的企业,为什么能接到受国外总统重视的粮仓项目?
其实今天很多人都不知道,很多非洲、中亚、东南亚等一带一路的国家,都会把粮储项目,甚至是种粮、养殖的项目都打包给中国企业来做。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全球每年有约13亿吨粮食在产后损失,而在扬州本土发展壮大的丰尚公司,其粮储技术已服务全球3000多个粮库,粮储智能装备也出口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
农业需要现代化,而今天的数字化智能技术正是最大的生产力。
近年来,扬州通过积极引导企业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再次交出了一份成绩单:建成了省先进级智能工厂186个、卓越级智能工厂4家、入围国家5G工厂名录24个,获批国家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国家“千兆城市”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过去我们提到扬州,可能只会想起“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古诗,只会垂涎扬州早茶的美味,但在今日,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不仅能够延续历史的辉煌,更能在数字浪潮中勇立潮头,展现出一座历史名城的担当。

扬州运河三湾

要理解扬州的今天,必须回顾扬州的昨天。
扬州的历史辉煌,和物流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自隋唐大运河开通,这里便是南粮北运的咽喉枢纽,其繁荣程度超过了长安、洛阳,故李白也因此写下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名句。
沧海桑田,古老的漕运在今天已经被铁路、公路取代,扬州的枢纽地位一度式微。然而,这座城市的智慧并未消失。
随着数字化浪潮袭来,扬州敏锐地意识到,新时代的“漕运”便是数据流,新时代的“码头”将是算法与智能化平台。在扬州看来,过去的“货物流”创造了扬州的千年繁华;今天的“数据流”,将决定一座城市的未来坐标。

扬州风光
怎么用好数据和算法呢?
扬州并没有盲目追逐风口,而是将目光锚定在自身最熟悉的领域——实体制造业,特别是具有传统优势的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提出了以“智改数转网联”为核心的产业升级战略。
在今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高层特别指出:“上项目,一说就是几样:人工智能、算力、新能源汽车,是不是全国各省份都要往这些方向去发展产业?”
这句话以“按规律办事”的角度深刻指出了当下很多城市的发展症结——盲目追求风口,盲目上大项目,从而造成产能过剩和同质化竞争等一系列的问题。
而扬州这种战略是非常务实的,他跳出“大项目竞赛”的思维,而是以本土特色产业链为导航,以数据、智能化配置为杠杆,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丰尚车间
就拿丰尚来说,本身就是扬州的一家老牌农牧装备企业,通过近年来积极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已发展成为在全球设立4个研发中心、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领先饲料和食品工程解决方案提供商。
其数字化平台实现了全球33个代表处的数据互通与资源共享,与全球Top10饲料企业中的9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为一家影响世界粮仓的企业。
而这样的案例在扬州并非孤例,创立于2009年的江苏笛莎公主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扬州创业,从十几个人的小淘宝店,很快就发展成了国内唯一专注女童用品的领军品牌。
他们的秘诀,就是通过数字化模式,高效率设计,高效率销售,通过“笛莎公主衣橱”、“笛莎微商城”等微信端小程序平台,很快实现了营收的“翻倍式发展”:2024年笛莎实现销售8亿元,其中直播业务销售2亿元,贡献税收3000万元。
同样的效率革命也发生在江苏维扬乳业有限公司,这家始于1998年创立的扬州市润扬乳业有限公司,投资了2亿元建成现代化乳品工业园,形成集饲料种植、奶牛养殖、乳品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凭借年产能2万吨,以及12条智能化生产线,获评江苏省智能车间、江苏省五星上云企业、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等荣誉。
2025年,扬州全市新增省先进级智能工厂186家,9个项目入围《2025年5G工厂名录》。
在这场智能化改造中,扬州企业呈现出“梯队式”发展态势:既有丰尚这种入选国家级标杆的“领跑者”,也有维扬乳业等省级智能工厂的“主力军”,还有大量正在实施智能化改造的“追赶者”。

扬州亚威股份
今天的地方产业发展规划,不缺盲目投资、快速上马大项目的失败案例,缺的是把钱花在刀刃上,真金白银能换来实效的审慎和务实。
扬州的智慧,就是吸取以往野蛮生长的教训,聚焦自身特色优势,通过培育特色产业链,将深厚产业底蕴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其目标是将历史上的“物理枢纽”升级为未来的“智能装备枢纽”和“数据价值枢纽”。

目标总是美好的,但实现目标的道路,总伴随着曲折和艰辛。
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面对数智化的改造,总会有“不愿转、不会转、不敢转”的畏难情绪,怎么激发企业数智改造的“情绪价值”,扬州有着独特的“药方”。
首先,是标杆引领,树立“看得见”的好处、榜样,扬州深知中小企业的各种顾虑,尤其是怕花了钱投入,回报率却看不见。
所以扬州着力培育一批标杆样板,新建的丰尚智慧园就是其中最耀眼的典范,其MOM全流程数字化管控、5G+工业物联网、AI视觉检测等技术的成功应用,极大地消除了同行的疑虑,也让其他企业“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在企业家有了动力之后,扬州还进行了精准滴灌的动作,不同的行业在数智化的改造中,不可能采用一个模板,一个统计口径,所以扬州主动为企业开展了“一企一档”精准诊断,针对机械装备、微电子、汽车零部件等不同行业的特点,提炼形成10个行业级解决方案和70个应用场景,让转型“有路可循”。
这就避免了“一刀切”,让企业的转型更科学,更贴近市场。
不过问题又来了,有些小企业确实资金困难,也没有钱去升级产线怎么办?
没关系,扬州还有后手,他们针对企业的升级转型,打造了一个全方面的奖补模式:在改造前,通过“一企一档”免费诊断让企业明确改造路径,激励企业加大设备改造和信息化升级;在改造过程中,对企业的投入按比例进行奖补,若企业获批智改数转网联相关荣誉,还可适当提高奖补比例;完成改造升级后,企业获批省级以上标杆,则通过“免申即享”模式将奖补资金直达企业,实质性降低转型成本,同时鼓励企业开展新一轮改造……
针对企业转型过程中的技术、人才等瓶颈,扬州还建立了包含超700项数字产品的服务资源池、20余款专属产品的金融资源池,以及培训课程库和产业数字化专家库等“两池两库”,每年开展政策解读、现场观摩、专题培训等活动,服务企业超1000家次。
此外,在基础设施方面,扬州也前瞻布局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打造高标准网络底座。
2024年,扬州获批工信部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名单和国家“千兆城市”。2025年上半年,扬州经开区更入围工信部万兆光网试点,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
这种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努力,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阳光雨露。
正解局了解到,目前扬州已经累计为超3500家企业开出转型“药方”,对整个城市产业的智能化跃进,起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效果。


“智改数转网联”如同一剂神奇的催化剂,让扬州多个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智能装备集群上:以丰尚、亚威机床、扬力集团为代表,他们已从传统的机械制造商,蜕变为提供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亚威机床的数控折弯机全球销量名列前茅,其产品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绿色能源与半导体集群:晶澳扬州太阳能基地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电池制造基地之一;扬杰电子作为功率半导体领域的龙头,其功率二极管全球市占率高达42.5%。

扬杰电子
这些企业的智能化改造,直接提升了中国在新能源和半导体两大战略产业中的竞争力。
在传统产业的焕新上:最具代表性的是江苏维扬乳业和扬州东园食品。
维扬乳业获评省级智能车间,他们的乳制品已经走出扬州,走向全国,而东园食品也构建了“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的数字化供应链,近三年营收保持40%的高速增长。
这表明,数智化转型并非高大上产业的专利,它与老百姓衣食住行相关的传统产业结合,同样能爆发出巨大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扬州并没有满足于单个企业的智能化,还非常注重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升级。
在汽车产业,以上汽大众仪征分公司为龙头,带动了亚新科双环活塞环(国内活塞环市场占有率近50%)等一大批零部件企业协同转型。

上汽大众仪征分公司车间
在粮油机械领域,丰尚作为“链主”,通过输出标准化解决方案,带动了上下游中小企业融入其数字化生态。这种“链主”引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模式,使得6大主导产业集群对全部规上工业产值贡献率达90.2%,形成强大的“雁阵效应”。
这是“扬州模式”实现升华的关键一步——当数字化改造初见成效后,扬州企业的目标不再仅仅是提升效率,而是迈向技术创新和规则制定。
正解局了解到,如今的丰尚公司已经不仅是市场的参与者,更是行业规则的制定者。
它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饲料机械技术委员会(ISO/TC293)的秘书处承担单位,主持或参与制定多项国际标准。这意味着,扬州输出的不再仅仅是智能化的单机设备,更是一套融合了中国技术与管理智慧的国际行业标准。
同样,亚威机床、扬杰电子等企业也在各自领域成为技术标准的重要制定者。这种“技术+标准”的双输出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扬州智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和附加值。

扬州智谷大厦

从保障千年漕运畅通,到今日守护全球粮仓;从“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商业繁华,到输出智能装备与国际标准的产业高地,分析扬州的数智转型样本,我们可以发现一条清晰的、可供许多二、三线城市借鉴的“内向突破”路径。
它不同于依赖大规模风险投资的“合肥模式”,也不像北上广深那样,需要巨大的资源禀赋作为基础,扬州的产业升级之路,更强调对自身产业基础的深度挖掘和数字化赋能。他的优势是:
1.不盲目追逐风口:而是从自身最具基础和特色的产业出发(比如扬州的装备制造),找到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
2.数实融合:将数智技术视为提升实体经济效率和质量的核心工具,推动数据要素在研发、生产、管理、服务全流程的深度融合。
3.链式协同:通过“链主”企业带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升整个区域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
4.标准引领:鼓励企业在技术创新基础上,积极参与甚至主导行业、国家乃至国际标准的制定,从价值链的参与者向主导者跃升。
目前来看,这条路径是一条城市产业升级中,更稳健、更可持续的方法,因为它根植于本土,其增长动力是内生的。

扬州夜景
用最小的资源做最大化的产业升级,这对于中国很多拥有特色产业基础的非一线城市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
更具意义的是,扬州也正在用行动证明,一座历史名城,完全可以在守住文化根脉的同时,去拥抱时代浪潮,在国家乃至全球的产业格局中,找到自己的新位置,承担起新担当。
当丰尚的智能装备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运行,当亚威机床的生产线在海外工厂高效运转时,“扬州”这个名字,代表的已不仅是诗词中的烟花三月,更是一种扎实、智慧、富有生命力的产业发展哲学。
而这,正是这座古城在新时代的澎湃潮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