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良心讲,老罗在那些古早江湖的过气老登里,算心理素质好、逻辑清晰、本事大的了。同时代的浪潮人物纷纷退场,有的老了、有的淡了、有的被时代反超了,唯独老罗还在。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戏剧性资源,随便出现个身影都能霸榜一回,一般情况下我就属于围观吃瓜群众不表达意见,但这次,我支持老罗。

不是因为他多完美,也不是因为他从来没作过妖,而是因为这次的对手,这次的荒诞,这次的舆论翻卷太典型了,典型到能当“营销行业反面教材”。
这事本来已经过去了。西贝在预制菜、高价争议后正处于“事后修复”阶段,老罗也公开说“西贝正在整改,这次跟西贝无关”。对于一个网红餐企来说,这句话是巨大的体面,是一次难得的舆论缓冲。
如果一切顺势走完,西贝能低调沉淀,老罗能继续忙他的直播,吃瓜群众也能去讨论下一件事。偏偏就在这个节点上,华与华创始人华杉突然发了一条高调微博,说西贝“被诱入黑白颠倒的网络罗刹国,被人算计”,还说西贝“凭仁义立世”。

懂的人都懂,虽然没点名,但方向性极强。几句“罗刹国”“算计”“仁义”,完全是在暗戳戳指向老罗。你已经退场了,人家又把你拉回来打一巴掌。老罗是什么人?老罗是吃这种亏的人吗?你华与华又不是利维坦,老罗可以认怂,但不可能对着华与华认怂。
于是老罗深夜回击:“谁诱的?谁算计了?你想干什么?说不清楚我就公布录音。”第二天他更是直接给了最后通牒:“下午六点前公开道歉,否则今后中国公关史上只有‘罗与华’。”
互联网吵架历史上多少狠话都被风吹散了,希望老罗这次说到做到。
02 华与华为何偏要挑事?可能是想冲甲方
一个乙方,在甲方已经尽力降温的情况下,反手把甲方往火堆里推,这是“情绪化操作”吗?不。更可能是商业动机。
业内都在猜:是不是西贝准备不续约了?是不是在砍预算?是不是合作出现裂痕?在这种敏感节点上,乙方往往会使用一种“舆论绑定术”:你不能甩开我,你不能轻易终止合作,因为我正以“为你出头”的姿态站出来了。
于是有聪明网友搞出一个梗:
华与华:即使全世界都跟你作对,我也永远站在你一边!
西贝:为什么全世界要跟我作对?
华与华:那你别管。
太精准了。实际上,西贝根本不需要再吵,消费者更不需要再吵。但华与华需要一个“情绪事件”,来强化它作为甲方“精神导师”的地位。
这背后是典型的乙方逻辑:你动摇了,我就创造冲突;你沉默了,我就创造敌人;你企图退出,我就把你扣上“被算计”的叙事。
从商业上讲,这已经越过了咨询边界,属于借舆论挟持甲方。
03 中国老板为什么容易被华与华式营销忽悠?
老罗这次说了句硬话:“整天被忽悠的中国土老板们,其实赚钱很不容易,也该有人给他们上一点营销防诈课了”
这一点我完全同意。中国市场化三十多年,最缺的不是管理能力,而是“审美能力”。网上有人说的好“绝大多数华与华的客户确实都是土老板,就是做生意行,审美是不存在的,老板只要看到结果。这也说明华与华最厉害的不是什么“超级符号”,不是什么品牌战略咨询,他们最厉害的是包装自己:兄弟俩用土不吧唧的机场大头照广告,筛选出跟他们理念一样的土老板。
把品牌包装成“国学公式”;把广告设计成“超级符号”;把创意简化为“口号 + 放大”;把审美贫乏当作“文化底层逻辑”。你去看他们那些饱受争议的作品:
《泸溪河大掌柜》

《老娘舅的“舅字标”》

水星家纺那套被嘲像“国产爱马仕”的符号系统。

之所以能拍板落地,因为他们采用了一种非常高效的“老板洗脑路径”。
第一步,把广告打到机场、高铁站,让老板们以为“别人都在用”;
第二步,持续重复“超级符号”,让老板误以为“这就是品牌”;
第三步,用玄学语言包装方法论,让老板不好意思质疑;
第四步,利用甲方审美弱势,实现认知反向控制。
最后,老板和消费者一样,都被烂审美污染了。
04 华与华为什么近几年越来越不灵了?
这套做法在十年前有效,是因为大家都不太懂品牌。但到 2020 年之后,年轻消费者更懂审美,70、80 后老板接手公司,整个社会的审美水平都在提升。
过去那种“喊口号 + 无限放大 + 玄学包装”的打法开始失效。很多品牌不再迷信“机场打法”,也不再相信“符号神话”。数据也在印证:华与华近几年新案例减少、合作周期缩短、影响力明显下降。并不是华与华突然不会做了,而是时代变了。
消费者审美变高,老板认知变强,市场变细腻。玄学失灵了,局势换代了。
当社会整体审美升级时,那些靠“喧嚣”和“误导性权威感”赚钱的公司会率先掉队。华与华这次骂战,恰恰暴露了他们的焦虑:流量越来越少,甲方越来越“醒”,捆绑越来越难。
05 这次风波里,谁最惨?
戏很足,但算账很简单。西贝:本来想低调整改,被突然拉出来,只能无奈。老罗:嘴上一个“算计”把他点着,顺便拿到流量红利。华与华:挑事、被骂、关评论、开防护,还被怀疑业务危机。
最难看的就是这个“一键防护”。你既然敢公开发言,就应该敢承担舆论后果。关评论、不开口、假装无事,反而等于向公众承认:“我说的不是事实,是情绪。”“我不敢继续解释,因为解释不了。”
一个靠“声量”“自信”“气场”吃饭的咨询公司,露出破绽就是坍塌。
06 支持老罗公布录音,荡涤营销咨询业
录音不是违法,也不涉及国家秘密,它只是让公众听见当事人的真实说法。只有透明,没有伤害。对行业更没有坏处。
一旦录音公布,会产生三重清洗效果:
第一,洗掉那些靠玄学营销混饭吃的人;
第二,让老板警惕“不懂审美但喜欢装懂”的咨询公司;
第三,让公共审美免受“符号污染”。
老罗,是旧互联网江湖里最后几位仍在场的能打之人。华与华,是旧式营销时代最后几位“流量大师”。西贝,是旧式企业主和新消费时代之间的断层带。
时代整体在换挡,我真心希望品牌靠产品体验,舆论靠透明对话,老板靠判断力,消费者靠真实情感。
老罗和华与华这场对撞,是一个象征性的冲击:旧式营销的虚张声势,第一次在舆论正面被穿透。虚假包装、玄学理论、捧杀式服务,这些东西在新一代消费者面前开始失灵,所以我真心希望老罗公布录音。
为了把这个行业里那点遮遮掩掩的东西翻出来晒一下,虚假才会消散,审美才会提升,这种审美稀烂的营销公司若能早点退出历史舞台,对国民的审美是一种救赎。
老罗,加油哦!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