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止!建龙微纳和它的五个月“恋情”结束!

2025年6月24日,洛阳建龙微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建龙微纳”、“上市公司”)与上海汉兴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汉兴能源”、“标的公司”)及其股东签署《合作意向协议》,拟以现金方式取得汉兴能源不少于51%的股权

然而这场收购在历时五个月后,最终画上了终止符。

IPO日报观察到,在2025年11月21日,或与重组进展不明有关,上市公司股价便开始持续走低,当日收于33.75元/股。

11月26日,上市公司正式发布重大资产重组终止公告,次日,股价下跌3.59%至32.78元/股。

%title插图%num

张力制图

上市公司业绩承压

当初建龙微纳发布收购决定后,市场似乎颇为看好。

2025年6月24日,上市公司发布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公告,此后,公司股价进入上涨通道,并于11月12日触及阶段性高点41.86元/股。

具体来看,建龙微纳的主营业务是工业气体分离、医用氧气、能源化工等领域的相关分子筛吸附剂和催化剂的研发、生产、销售等。

但由于受工业气体行业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建龙微纳近年来业绩承压。

2021年—2024年,建龙微纳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78亿元、8.54亿元、9.72亿元、7.7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75亿元、1.98亿元、1.53亿元、0.75亿元,净利润已经连续3年下滑。

对比之下,标的公司业绩增长较为稳定。

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汉兴能源的营收分别为2.96亿元、3.89亿元和4.8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308.74万元、6765.22万元和7674.30万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921.01万元、6544.92万元和7166.34万元。

并且,建龙微纳与汉兴能源属于同一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收购完成后,预计可实现产品技术、市场资源、组织能力的双向协同。

根据标的公司彼时的招股书(申报稿),汉兴能源2021年、2022年的前五大外协供应商就包含建龙微纳。

此前,建龙微纳曾发布公告称,公司通过此次交易将从材料制造商向技术服务商转型升级,建立从高性能分子筛材料研发、定制化工艺设计、系统工程交付到终端客户服务的全链条闭环能力。

标的公司资金紧张

而标的公司在彼时选择“卖身”,或与其资金流较为紧张紧密相关。

2021年—2023年,汉兴能源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871.72万元、998.09万元、6422.22万元,波动较大且持续低于同期净利润,净利润“含金量”不高。

与此同时,截至2021年—2023年各年末,标的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6.81%、57.46%、55.04%,资产负债率较高。

另外,深交所官网显示,汉兴能源曾在2023年6月申报创业板IPO,但在2024年9月撤回了上市申请材料。

上市无果,汉兴能源选择转向并购重组,但一纸终止公告,正式宣布了这起筹划的“夭折”。

对此,建龙微纳在公告中将终止原因简要归结为“条件暂不成熟”,但背后的考量或许更为复杂。

从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在《合作意向协议》签署后,建龙微纳积极推进本次交易,聘请中介机构对汉兴能源展开尽职调查。然而,经过数月的磋商和探讨,各方最终认定实施重组的条件尚未成熟。

不过,虽然资本层面的整合未能实现,双方似乎找到了一条新的合作路径。根据建龙微纳公告,通过尽职调查与业务方面的深度交流,公司与汉兴能源发现了较大的业务协同价值。

且双方已达成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立足于各自资源、专业技术及经验,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这些领域包括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煤化工、新能源、天然气提纯和应用、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等。

%title插图%num

记者 李昕

文字编辑 褚念颖

版面编辑 褚念颖

1

2

3

4

如果您有IPO、并购重组等上市公司相关的【独家线索】需要分享,欢迎发送邮件至邮箱: ipowgw@ifnews.com

IPO日报是《国际金融报》旗下新媒体,对平台刊载内容享有著作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