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瘦身潮"背后的转型之路:线下网点锐减,服务模式重塑

%title插图%num

2025年前三季度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全国范围内已有2436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宣告关闭,这一数量相较于2024年全年多出400余家。

平均每日约有9家保险网点停止运营。这场绵延五年之久的“关店潮”,累计撤掉的保险网点数量已逾1.2万家,其中县域市场所受影响格外显著。

县域市场成“重灾区”营销服务部大量撤离

从地域分布视角来看,三四线城市以及县城成为了网点撤并的主要区域。诸多往昔为居民提供便捷家门口服务的保险网点,如今纷纷张贴出“停业通知”,这使得当地居民不得不长途奔波数十公里去办理保险业务。

在网点类型方面,“营销服务部”成为了撤离的主力军,占据今年闭店总数的60%以上。

从省级分公司到基层营业部,各级保险机构均在经历着深度调整。

行业内龙头企业的“瘦身”举措尤为引人注目:中国人寿关闭了572家分支机构,人保财险撤并245家,泰康人寿减少339家,天安人寿也撤掉了122家网点。这些数据清晰地反映出整个保险行业正在进行着结构性的深刻调整。

多重因素驱动网点关闭潮

保险公司大规模关闭网点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行业变革逻辑:

  • 成本压力:单个保险网点年均运营成本高达80 – 100万元,而县域市场的保费收入却难以覆盖如此高昂的成本。
  • 消费习惯转变:2024年线上保险购买率已达78%,与线下渠道的差距大幅缩小。AI核保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更是使得线上理赔率超过99%。
  • 监管政策引导:“去虚存实”的政策要求清理空壳网点,“报行合一”政策压缩了佣金空间,促使保险公司优化网点布局。

转型阵痛与未来机遇

短期内,网点的大量撤离确实带来了一些不便:县域老年人面临着保险服务可及性的严峻挑战,保险营销员数量同比减少了5.44%。

但从长远角度审视,这标志着保险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

  • 网点功能重塑:传统的保险销售网点正逐步转型为“养老服务中心”“健康体验店”。
  • 例如,中国人寿已在15个城市布局了19个养老项目,中国太保建设了15个“太保家园”养老社区。
  • 线上线下融合:简单的保险业务可在线上办理,复杂的服务则可在线下进行深度咨询,从而形成互补的服务生态。
  • 区域布局优化:前三季度,保险行业新开268家网点,重点布局于核心城市和高需求区域。

这场涉及2500多家网点的调整,并非是保险行业衰退的信号,而是保险业从“铺网点、堆人数”的粗放发展模式,迈向“降成本、提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要标志。

%title插图%num

对消费者而言,未来或将享受到更专业的线下体验与更便捷的线上服务——这正是保险业“换赛道”,为实现长远稳健发展所做出的必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