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第4399期
作者 |餐饮老板内参内参君

面包主理人,涌向小城面包节
今年秋天,面包节扎堆爆发了。
仅上周五(11月7日),就有膨胀面包节南京站、深圳国际面包节、杭州云和庙会等多个面包节同期开展。
同一时间,新一线城市合肥举办了2025皖美面包咖啡节,三线城市连云港、盐城、昆山,也分别举办了当地的首届面包节。

实际上,自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三四线城市,开始办起了面包节。
从五一的济宁首届咖啡面包节,到8月中旬的吉林市首届松花江面包节,再到10月下旬的江苏盐城首届面包节,以及已经官宣了即将开幕的衢州首届碳水脑袋面包节……可以说是“首届”扎堆。
一线城市的面包节,大多以当地小众品牌、国际烘焙品牌为主,而小城面包节中,外地烘焙品牌占大头。
比如保定“佼角者”面包节,今年已经开到了第二季,参会品牌不仅涉及北京、石家庄、天津、济南等周边城市,甚至还有深圳的品牌报名参加;昆山首届面包节,首轮入围商家也只有5家来自本地。

与咖啡节一站式体验全国各地的豆子、咖啡用品的基本逻辑类似,面包节最宝贵的地方,是为商家提供了精准的获客渠道。
一位面包店的老板分享到:“面包店辐射的消费者范围较小,参加集会主要是为了品宣。引导消费者关注品牌账号、添加微信,方便长期回购。”

网红面包店,扎根三四线
与面包节遍地开花同时进行的,是烘焙品类的整体下沉。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烘焙市场中三线城市门店占比25.4%,四线及以下城市增速达18%,下沉市场成新增长极。
2024年9月,石头先生的烤炉就曾公开表示,将陆续下沉社区,在泰安、临沂、潍坊、济南等地开设社区门店。
到了今年,曾经主打“高端”产品的烘焙品牌,也悄悄走上了下沉之路。
如成立于2020年的上海,曾创下开业排队5小时纪录的HOT CRUSH趁热集合,10月6日官宣品牌新进入了三个城市,分别是河北沧州、山东菏泽、江苏泰州,均为三线城市。餐里眼大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10月份,品牌在营门店数35家,其中只有17.14%的店铺在一线城市。

被誉为“瑞士卷中的爱马仕”的the Roll’ING,同样加速向下沉市场渗透。今年以来,the Roll’ING进入了包括河南商丘、濮阳,山东滨州、潍坊,陕西榆林,江西赣州等多个三线及以下城市之中。
主打芝士蛋糕的KUMO KUMO,也悄然进入二三线城市开店。今年以来,品牌就首次进入了河南济源、山西渭南、山东东营、青海西宁、广东清远、河北沧州等地,已经在我国的21个省份的63个城市中开出了店铺。

小镇青年,为什么舍得花35元买一个面包?
艾媒咨询去年7月的数据显示,40.1%的消费者单次烘焙消费集中在21-40元,23.3%集中在41-60元。中高端价位,仍然是烘焙市场的主流。
这一价格趋势,正延伸至小城。
在江苏盐城首届面包节上,就有消费者称价格偏高:“我购入的面包大多在18-28元这一区间,还有很多40-50+的,直接劝退了没敢入手。”
山西运城的淘米也有同样的感受:“在十八线小县城,随便一个面包店里,15元算平价,稍微复杂点的面包就要30多。之前去外地旅游,经常买到10元附近的奶昔包,没想到回了老家,奶昔包要16块钱。”

价格的抬升并非偶然,实际上,三四线小城对高端烘焙的消费需求仍然存在。
比如此前爆火的私房烘焙,主阵地就在县城。彼时的面包主理人们,通过微信小程序售卖面包,69元两个贝果、55元一个欧包,产品定价不菲。价格颇高的同时,有些面包还设置了半个月预售,甚至满188元才能包邮。
价格偏高但品控不稳、质量参差不齐,让私房烘焙屡遭质疑,甚至曾被“骂”上热搜。而私房烘焙“塌房”所留下的市场空白,恰好为已有知名度的连锁烘焙品牌铺平了道路。
像KUMO KUMO、the Roll’ING等品牌,早已在一线城市打出名堂,甚至在三四线城市有盗版店铺出没,无需进行额外的市场教育,进入三四线城市可谓水到渠成。

与此同时,对于小城青年来说,购买网红面包不仅是吃,更是一种低成本获取都市生活体验、在社交平台展示自我的方式,情绪价值远远超过其本身的食用价值。尤其烘焙品牌们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叠加首店效应,更容易吸引消费者前去排队打卡。

下沉烘焙市场,正在成为新的红海
烘焙赛道的洗牌速度,正在加快。
此前,鲍师傅创始人鲍才胜曾断言“烘焙行业5年洗一次牌”,到今年7月份,烘焙赛道门店存活率的中位数已经降低到了8.2个月,半数以下的品牌活不过8个月。
尤其当下如茶颜悦色、海底捞等餐饮大佬强势入局,永辉、盒马等商超也来分一杯羹,赛道愈发拥挤。当一线增长见顶,下沉就成了品牌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共同选择。
但实际上,即使在三四线城市,烘焙领域的竞争也从未停止。
一边,伴随手工烘焙、网红面包向下渗透,消费者的期待也水涨船高,他们不仅要美味,更要健康低糖、创新细分;另一边,价格战愈演愈烈。如去年兴起的烘焙工厂集合店,直接将价格定到了10元下,搭配自选模式迅速铺开,持续拉低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

高端化与平价化并行,中间地带的烘焙品牌正面临双向挤压,洗牌加速。但正如一位烘焙品牌创始人所说,“行业本身并无绝对的红海与蓝海,关键在于是否能找到差异化定位,在红海中创造蓝海。”
一批从县域生长起来的品牌,正反向走红,开辟出了自己的航线。
比如OUOU欧包,首店选址石家庄郊区,因位置偏远,店主在社交媒体持续打造IP,做内容强化种草,消费者可以通过私域平台下单,品牌可提供顺丰配送。据品牌方称,仅4月份,就卖出了3万个团购面包。近期,品牌从石家庄郊区来到了北京三里屯,销量仍十分可观。
一线向下,县城向上,烘焙赛道的叙事,正在双向展开。

小结
近年来,大家对与烘焙的讨论从未停止。

但这份争议背后,许多消费者已经默认了烘焙的“高溢价属性”。比起单纯纠结价格,更关注产品是否“物有所值”。说到底,价格从来不是烘焙的原罪,真诚才是品牌能否站稳脚跟的核心密码。
就像从武汉起家的祐禾,人均60元,一个吐司35元、一个面包28元,单看价格不算亲民。但在进入北上广深乃至青岛、南昌等新线城市后,均能做到开业即爆火,其核心竞争力,正是“真诚”二字:
从一店一工坊模式,每店必备的全透明化操作间,到详细标注了原料、生产日期、储存条件、保质期及产地的产品标签,再到在社交媒体上频频出圈的“赈灾式试吃”,都让品牌留下了真诚、无套路的基本印象。

无论是下沉还是进击,都绝非简单的复制粘贴。它要求品牌扎下身子,真正理解并尊重不同区域市场的独特习惯,在定位上找对方向,在产品创新上贴合需求,在情感连接上传递温度,才能在这片红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蓝海赛道。
透明、真诚、守信……是这个年代最“硬”的货币。2025年12月9日-10日,在第11届中国餐饮创新大会上,与餐饮“真心英雄”齐聚一堂,共同探索“真诚可先知,亲手可摘星”的核心密码,用热忱点燃消费,以真心照见真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