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百川IPO:行业内卷、强敌环伺,业绩承压如何破局?

近年来,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对于热管理产品的持续增长的需求,纳百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百川”)的上市进程也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然而,这家看似风光无限的企业背后,实则面临客户高度依赖、财务失衡、治理结构缺陷等多重挑战。

%title插图%num

内卷之下,业绩承压

公开资料显示,纳百川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温州市泰顺县。公司专注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燃油汽车动力系统热管理及储能电池热管理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电池液冷板、电池集成箱体、燃油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加热器暖风等。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技术的日趋成熟,通过技术革新形成竞争优势的难度持续上升。短期内,成本控制在商业竞争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整车制造企业和动力电池生产企业都将提高整体供应链效率视为提供降价空间和维持合理利润的根本保障和重要手段。

部分整车制造企业、储能系统集成商在采购零部件时,也会根据其整车定价情况、储能系统定价情况要求零部件企业适当下调供货价格,进而影响后者的盈利水平。

纳百川主营业务收入由2022年度的100,813.32万元增长至2024年度的140,781.10万元,复合增长率为18.17%,2025年1-3月为32,941.62万元。

但是,公司净利润未随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同步上升,2022年度至2024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1,112.28万元、8,925.78万元、8,804.38万元,2025年1-3月为1,391.38万元。

受产品结构变动、定价策略、新建产能、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纳百川实现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2.00%、19.43%、17.54%、14.34%,下滑趋势显著。

%title插图%num

分产品来看,2023年度、2024年度、2025年1-3月,纳百川燃油车热管理部件销售收入分别为16,340.20万元、14,053.71万元、15,534.97万元、2,394.05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16.21%、12.62%、11.03%、7.27%,呈下降趋势,

价格方面,2023年度销售单价与2022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2024年度销售单价较上年下降7.49%,主要系加热器暖风产品销售占比上升所致。2025年1-3月销售单价较上年同期下降9.52%。

公司燃油车热管理部件销售收入变动情况

%title插图%num

2023年度、2024年度、2025年1-3月,纳百川电池液冷板产品毛利率分别为19.69%、18.84%、14.32%、13.85%。虽然电池液冷板的平均售价持续上升,但是随着尺寸规格较大产品的销售占比增加,以及销售结构变动叠加新建产能的磨合、折旧摊销,导致电池液冷板的单位成本上升更快。

公司电池液冷板产品毛利率变动情况

%title插图%num

纳百川电池箱体产品于2023年下半年开始投产,2023年度、2024年度、2025年1-3月分别实现销售收入943.10万元、377.50万元、34.68万元,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储能电池热管理领域,产能以试验性为主,尚未开始放量进行规模化生产。

公司电池箱体销售收入变动情况

%title插图%num

强敌环伺,产品竞争力有待提高

汽车热管理行业的代表性企业主要包括日本电装、法国法雷奥、韩国翰昂、德国马勒等跨国巨头和三花智控、银轮股份等国内领先的零部件企业。其中,三花智控、银轮股份和纳百川均位于浙江。

三花智控成立于1994年,总部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主营业务包括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业务和汽车零部件业务,其中汽车零部件业务主要产品包括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电子水泵、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集成组件等。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79.47亿元,其中汽车热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4.52亿元。截至2024年末,三花智控已获国内外专利授权4,252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项2,261项。

银轮股份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主营业务为油、水、气、冷媒间的热交换器、汽车空调等热管理产品以及后处理排气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27.02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品实现营业收入52.87亿元。截至2024年末,共有专利877项。

近年来,纳百川销售规模稳步提升,但与国内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title插图%num

2023年度、2024年度、2025年1-3月,纳百川研发费用分别为3,406.96万元、4,394.05万元、5,411.17万元、1,016.53万元,占报告期内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30%、3.87%、3.77%、3.01%,不及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获得203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183项,远远逊色于行业龙头。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从事技术和研发相关的人员为146人,占公司员工总人数的11.07%。从教育背景看,大专及以下占比近六成。

%title插图%num

产能持续扩张,现金流承压

近年来,纳百川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主要通过自有资金满足发展需要。2023年度、2024年度、2025年1-3月,纳百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48.73万元、11,131.50万元、3,877.05万元、-5,652.75万元。

由于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公司生产销售规模大幅增长、采购支出增长,受开立银行承兑汇票支付保证金等短期因素影响,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较高,导致2024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若未来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仍较低,则公司在营运资金周转方面将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目前,纳百川拥有浙江温州、安徽马鞍山、安徽滁州三处生产基地,超20万平方米生产场地,拥有5家全资子公司。2024年,除了马鞍山纳百川热交换器有限公司实现盈利外,纳百川(泰顺)新能源有限公司、纳百川(滁州)新能源有限公司和纳百川(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均为亏损,纳百川(眉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暂未开展业务经营。

2023年度、2024年度、2025年1-3月各期末,纳百川负债总额分别为83,407.64万元、99,410.60万元、126,360.27万元、133,834.36万元,负债总额整体呈增长趋势,主要系随着公司生产销售规模的扩大,采购所形成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以及银行借款等余额增长所致。

公司流动负债主要是由与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应付票据、应付账款以及短期借款构成。

%title插图%num

综合考虑了行业发展趋势、自身经营特点、财务状况以及业务发展规划等,纳百川计划将本次募集资金中的1.5亿元用于补充公司日常运营及发展所需的流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