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第4393期
作者 |餐饮老板内参内参君

涨价、闭店
小火锅迎来新一轮洗牌期
最近一段时间,小火锅赛道不断发生震荡。
市场的信号总是最先通过价格和门店变动释放。中高端小火锅品牌进场、平价小火锅接连闭店,都预示了小火锅赛道进入品质升级的“洗牌期”。
新荣记重启小火锅业务,上线人均228元的小海鲜套餐,以及人均398元的鲜山羊套餐。其中小海鲜套餐分3人餐和4人餐,3人餐按位计价,4人餐为一体套餐总价2932元;鲜山羊套餐则为2人餐按位计价。

人均228元的小火锅,在网友种草中被一同列为“新荣记的穷鬼套餐”必打卡菜单,不少打卡消费者笑称:“新荣记的品质与价格,简直凭一己之力拉高了小火锅准入门槛。”
提升门槛的其实不止新荣记一家,海底捞旗下举高高、农小锅等小火锅连锁品牌,近期都在持续围绕品质做调整。
海底捞旗下的举高高自助小火锅,小火锅+自助的经典模式人均只要59.9元,7月份正式开业后立马在年轻人中风靡,高峰时排队超过4000桌。
10月份,举高高高头猛进,30店齐开,在多个门店场景上做新升级。比如湖南长沙芙蓉天街的全国形象首店,走起精致法式原木风,一人食品质感拉满。

曾经在商场中选址与海底捞“贴身肉搏”的农小锅自助旋转火锅,不到两年时间直营门店数量破百,最初人均客单低至29.9元,随后围绕30-40元做调整。最近一段时间,农小锅围绕场景、体验、产品等不同维度持续做升级,增加肥牛单人锅等品质感产品,人均客单也从38元涨价到43.9元。

但在价值升级的同时,一些没有跟上节奏的品牌,也在加速“出清”。
2021年在北京开出第一家门店的桃娘下饭小火锅,算是新一轮小火锅风潮中的先行军,2023年时期桃娘快速铺开数十家门店,在北京几乎天天排队、店店爆满,一度被种草达人评为“北京神店”。
然而,在近两年小火锅市场的爆火中,桃娘反而走上了下坡路。去年开始,桃娘陆续关闭门店,截至2025年10月底,桃娘下饭小火锅在北京的所有门店已经全部关闭。


激烈混战结束
价值升级开始
赛道洗牌的到来,加速了整合与分化,品类告别粗放增长,单纯依赖低价留不住日益“挑剔”的消费主力军,也难以应对持续上涨的经营成本。但同时,洗牌也为赛道注入了新的生机。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10月份今年小火锅新增企业有2800余家。
当前,小火锅赛道正呈现着几个明显特点:
其一,是赛道呈现K型分化趋势,高端与平价两头发展路径同时向上增长,而中间部分则出现下滑与闭店。
一面是新荣记、海底捞等头部品牌的下场,再次将小火锅的整体价值感提到新的维度;另一面则是围辣小火锅、农小锅等强调极致性价比的品牌,持续围绕“30元吃饱”做深耕与升级。两方叠加下,不仅拉升了新品牌的准入门槛与竞争难度,也同时拉升了消费市场对小火锅的整体期待价值阈限。
而在这种情况中,像桃娘小火锅这类初代入场小火锅,在细分品类中没能完全跑出自己的特色,又无法卷出极致品质或极致价格的品牌,最终开始慢慢淡出消费者的选择范围,走向闭店清盘的结果。
其二,是小火锅的价格带整体持续走高,围绕“差异价值感”为核心做分化,大众品质化与高端精致化并行。
目前小火锅赛道从整体情况来看,平价档多集中在50元上下,高端精致档则大多以200元或以上为主,基本围绕大众与高端形成两个阵线。但这之中,“质价比”都是消费底线。
大众品牌走起品质化路线,上线更多品质产品,比如一围肥牛肉小火锅的9.9元6种现切高品质牛肉;高端品牌则持续精致化,在大众可接受价格带的范围内为小火锅带来更多高价值产品,比如新荣记·荣记火锅双人套餐中的和牛羊肉、鲍鱼螺片、鲳鱼鸟贝等。
同时,小火锅品牌们也还正在引入更多“联名产品”打造差异化特色,比如举高高背靠海底捞强大的品牌势能,不断与绝味、正大等品牌联名推出鸭脖等小吃;龍歌自助小火锅则与比格比萨共同创造新品“一口四喜”系列披萨、系列汉堡等。

其三,是“情绪价值”成为入场门票,产品与场景塑造的综合品质,则是消费者对品牌定位在心中不同“座区”的关键指标。
小火锅为了摆脱“快餐”的低价、快捷刻板印象,都纷纷围绕不同维度做品质升级,比如不少新晋品牌在门店场景上大量投入,主色调普遍采用明快高饱和的亮色系,设计风格上更趋年轻化、网红化,或者围绕漂亮饭、提供男团女团表演等,将用餐氛围从“一人食”的孤独感转变为“享受独处”的情绪价值。

同时,越来越多的连锁小火锅品牌在卷场景、卷体验之外,也开始卷产品,种类愈发多样化,SKU100种起跳,品质感也大多聚焦在“鲜”与“专”二字上,比如上海地区的小火锅连锁品牌们,一绪寿喜烧旗下子品牌小绪牧场·牛肉小火锅,领鲜说·一人食自助小火锅等品牌都强调鲜牛肉、鲜切。

品质为王,特色为基
小火锅开始较量“硬实力”
曾经以人均3、40元吃饱为标签的小火锅市场,在这场激烈的冰与火之歌中,涨价、升级、闭店、洗牌,这个狂揽近千亿市场的品类,站上了新的十字路口。
一方面,消费需求端,理性与分化同时降临。一部分消费者“消费降级”,目标盯紧确定性的性价比消费;另一部分消费者“消费升级”,更愿意为真正的品质和体验买单;而在中间部分不断摇摆的“将就型消费”大幅减少。
随着新荣记、海底捞等头部品牌代表的下场,小火锅被重新定义,高品质肉源、有特色的锅底以及环境体验带来的综合价值感,让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认知到:小火锅不等于廉价火锅,而是精致一人食火锅。
另一方面,成本结构侧持续增高,倒逼品牌放弃一味的超低价战略,转而投向寻求独特价值,逐渐形成两条通路:要么向上走,提升价值;要么向下走,优化效率。但无论上下,做到极致都是必然要求。单纯的低价,不再是抢客手段,反而变成了品牌低质的标签。
门店逆势增长达到1500家,从下沉市场杀向全国的围辣,其品牌独特价值就在于卷到极致的性价比,人均2、30元既吃饱又吃好。
其创始人张萧表示全国化扩张的背后是供应链加速、提效,“进入千店规模后,食材供应链建设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既要保证产品品质,又要有价格优势,以确保加盟商的利润。随着围辣门店规模进一步铺开,我们在上游厂商那里也有了更多话语权,牛肉卷、羊肉卷、鹌鹑蛋等核心食材,都采取了定制化策略。”
单月猛开30家的举高高,则是将品牌附加价值卷到极致,在围挡时期将“海底捞旗下品牌”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强大的品牌势能,让举高高店未开,打卡的队伍就已经排上号。

面对种种夹杂而来的新局面,一位小火锅品类连续创业者表示,“卷是必须要卷的!只不过,现在的卷不是拼低价,拼客流的卷了,现在的卷,是提升食材品质、优化用餐体验,这样才能吸引并留住追求生活品质感的年轻消费者。”
洗牌之下,泡沫挤出,价值凸显。小火锅市场,不再眷顾只会打价格战的玩家,而会将光环逐渐镀给那些真正理解消费需求、死磕产品品质、并拥有强大供应链和运营效率的品牌。
小火锅的故事,彻底从“吃饱”转向“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