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则“世纪婚礼”的消息引爆财经圈与社交网络。
新茶饮代表品牌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与光伏巨头天合光能“光二代”高海纯喜结连理。这场被外界解读为“奶茶+阳光”的跨界联姻,不仅是一场资本与家族的结合,背后更是中国两大热门赛道——新茶饮与光伏产业在2025年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与投资逻辑。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6月至今,高海纯历任天合光能战略投资部副总经理、天合富家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24年6月至今,她担任天合光能董事;2024年12月至今担任天合光能解决方案事业群总裁;今年1月3日,高海纯成为天合光能联席董事长。
张俊杰为90后,原名张军,霸王茶姬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霸王茶姬官网显示,2017年11月,该品牌成立于云南,门店数量已突破6000家。
当资本市场对“风口”的追逐趋于理性,我们不禁要问,在2025年这个关键节点,新茶饮与光伏,谁才是真正的增长引擎?
消费符号与能源硬核的碰撞
张俊杰与高海纯的婚姻,表面上是两位90后创业精英的结合,实则暗含两大产业生态的战略耦合。张俊杰从云南街边奶茶店起步,八年打造全球超7000家门店、估值超370亿元的茶饮帝国;高海纯作为“光伏女神”,自布朗大学归国后深耕家族企业,在天合光能由战略投资走向核心决策层,主导公司向“光储智慧能源解决方案”转型。
这场联姻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正是因为其象征意义远大于私人情感——它是中国新消费与新能源两大支柱产业在代际传承与资本整合层面的一次典型交汇。然而,若剥离浪漫叙事,回归基本面,2025年的新茶饮与光伏产业正经历冰火两重天。
霸王茶姬于2025年4月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新茶饮赴美上市第一股”,开盘大涨20%,市值一度逼近60亿美元。然而,光环之下,行业已步入深度调整期。
据Euromonitor数据,中国新茶饮市场增速从2021年的25%以上,降至2024年的6%,预计2028年将仅剩1.5%。这意味着行业从“跑马圈地”进入“存量博弈”阶段。霸王茶姬虽以“伯牙绝弦”单品贡献61% GMV,但产品多元化依然任重道远。研发投入不足营收1%、营销费用三年激增11倍至11亿元,这一战略路径需要适时调整。
其次,出海挑战严峻。尽管霸王茶姬提出“用现代技术还原900年前制茶技艺”的文化叙事,并计划进军北美,但现实困境不容忽视:北美门店物料成本高出国内30%,供应链仍高度依赖中国本土;消费者对高糖饮品的偏好与品牌“健康原叶茶”定位存在错位。相比之下,蜜雪冰城通过在东南亚自建供应链实现本地化,路径更为稳健。

值得强调的是,企业ESG面临挑战。年消耗10亿个一次性杯具,在全球减塑趋势下可能会成为ESG风险。要知道在美股市场,ESG已成为做空机构的重要攻击点。
新茶饮在2025年已告别“资本狂飙”时代,进入“价值深耕”阶段。能否从文化符号转化为可持续的产品力与运营效率,将是生死线。
光伏产业周期底部中的战略转型阵痛
与新茶饮的“软消费”属性不同,光伏作为国家“双碳”战略的核心载体,属于典型的硬科技与重资产行业。然而,2025年的光伏产业正深陷周期性低谷。
天合光能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2.16%,归母净利润亏损8.47亿元,创下近年最差业绩。这背后是全行业的共性困境:产能严重过剩、价格战白热化、政策环境突变。2024年国家能源局出台《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严控无序扩张,导致分布式光伏投资逻辑重构。同时,美国、欧盟等海外市场贸易壁垒高筑,组件出口承压。
在此背景下,天合光能选择“减速入弯”,终止分拆子公司天合富家上市,并推动高海纯出任联席董事长兼解决方案事业群总裁,标志着战略重心从“卖组件”转向“提供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这一转型方向契合全球能源系统从集中式向分布式、智能化演进的趋势,但短期内难以扭转盈利困局。
值得注意的是,光伏行业的技术迭代极快,N型TOPCon、HJT、钙钛矿等新技术路线竞争激烈。天合光能在组件效率、储能协同等方面虽有积累,但面对隆基、晶科、通威等对手的围剿,差异化优势并不显著。瑞银证券预测,光伏行业实质性出清或要等到2026至2027年。

因此,2025年的光伏产业虽长期前景光明,但短期处于“黎明前的黑暗”,投资者需承受较长的周期煎熬。
新茶饮与光伏,谁是真风口?
回到核心问题:2025年,新茶饮与光伏,谁是真风口?
从资本市场表现看,两者近期均遭遇回调。霸王茶姬股价较上市高点下跌近40%,市值缩水至约185亿元;天合光能股价从历史高点1900亿元市值回落至400余亿元,跌幅超75%。这反映出投资者对两类资产的重新定价:新茶饮的“文化溢价”被证伪,光伏的“成长幻觉”被周期打破。
但从产业本质看,二者逻辑迥异。新茶饮属于可选消费,受经济周期、消费信心、流量成本影响极大。在居民杠杆率高企、消费意愿疲软的宏观环境下,其增长天花板清晰可见。即便如霸王茶姬具备文化输出潜力,也难以摆脱“高频低毛利、强运营弱壁垒”的行业宿命。
光伏则是能源革命的基础设施,具有强政策驱动与技术刚性。尽管短期过剩,但全球碳中和目标不可逆,风光储一体化是未来十年确定性最高的赛道之一。一旦行业完成出清,龙头企业的ROE与现金流将显著改善。
换言之,新茶饮是“昙花一现的流量风口”,而光伏是“穿越周期的硬核赛道”。
张俊杰与高海纯的结合,是否可能催生“茶饮+光伏”的跨界协同?比如在霸王茶姬门店部署分布式光伏系统,打造“零碳茶饮”概念?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价值有限。单店光伏装机容量小、投资回收期长,对茶饮主业几乎无实质贡献。更现实的协同,或在于资本层面的资源共享与风险对冲——消费品牌提供稳定现金流,新能源项目争取政策红利,形成家族财富的多元化配置。
这恰恰或说明,两者本质属性不同,难以真正融合。一个靠品牌与流量驱动,一个靠技术与规模取胜。
2025年,无论是霸王茶姬的“东方茶全球化”豪言,还是天合光能的“零碳园区”蓝图,都面临着从故事到现实的残酷检验。新茶饮的终局不是门店数量,而是文化认同与产品复购;光伏的胜负手不在产能规模,而在技术领先与系统集成能力。
在这场“奶茶与阳光”的联姻中,我们看到的不应只是资本的浪漫想象,而应是两个行业在各自周期中的真实处境。若论“真风口”,光伏虽处寒冬,却锚定人类能源未来;新茶饮纵有热度,终究难逃消费周期的潮起潮落。
真正的投资智慧,不在于追逐风口,而在于识别哪些行业能在风暴后依然屹立——那才是穿越时间的价值所在。
作 者 | 元方
声明:内容由AI生成
